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4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国实验菌株,红霉素,罗红霉素,azithromycin(AZM)产沙霉素为代表药物,通过试管对倍稀释法测定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最低抑~2μg/ml,MIC90为2~16μg/ml对链球菌属细菌的MIC50为0.125~2μg/ml,MIC90为0.25~4μg/ml,AZM对葡萄球菌属细菌的MIC90为2~4μg/ml对链球菌属细菌的MIC90为0.5μg/  相似文献   

2.
Levofloxacin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及纸片法测定levofloxacin(LVLX)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10种药物比较。结果表明LVLX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尤以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作用更为突出,MIC50≤0.03~0.28μg/ml,MIC90≤0.03~128μg/ml,抑菌率60%~100%;其活性为氧氟沙星的1~4倍,比诺氟沙星、头孢呋辛强,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噻肟相当。LVLX抗葡萄球菌活性为所测喹诺酮中最强,与头孢唑林相当,对肺炎球菌、溶血性及草绿色链球菌作用与头孢菌素相当。LVLX有较强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MIC50与MIC90分别为0.5与64μg/ml,与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相当。LVLX为一广谱高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8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的厌氧菌敏感性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的50株厌氧菌的MIC,结果显示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和拉氧头孢对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为0.125~1mg/L,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红霉素(MIC为0.25~8mg/L)。它们对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包括丙酸杆菌和梭菌)及消化链球菌(MIC为0.0625~8mg/L)也有相当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抗厌氧菌活性较低,其MIC为8~32mg/L(或u/ml)。  相似文献   

4.
对从武汉地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分离的106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WHONET-3计算机软件完成数据分析。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32.5%)、大肠杆菌(22.9%)、克雷伯氏菌属(14.3%)、肠杆菌属(7.9%)、不动杆菌属(6.1%)和柠檬酸菌属(4.9%)。通过MIC测定显示大部分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47.2%的菌株同时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106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最敏感,其次是对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95%、88%和86%。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体外抗菌活性最高,MIC50和MIC90为0.5和2μg/ml,阿米卡星(MIC50和MIC90为2和64μg/ml)及头孢他啶(MIC50和MIC90为2和32μg/ml)次之。根据对16种药物抗菌活性的比较,为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革兰氏阴性杆菌急危重症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产氟罗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国产氟罗沙星对493株临床分离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和几种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氟罗沙星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的MIC90≤1μg/ml。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较强抗菌活性,其MIC50、MIC90分别为2和4μg/ml。金葡球菌(含MRSA菌株)对氟罗沙星亦很敏感,MIC90≤1μg/ml。链球菌属对其基本耐药,MIC90为8~16μg/ml。对大多数常见致病菌,氟罗沙星体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相近,稍逊于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氟罗沙星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相当,优于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耐庆大霉素、头孢菌素菌株对氟罗沙星仍敏感。细菌对氟罗沙星单步自发耐药突变频率极低,但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可以培育出对氟罗沙星高度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罗红霉素、azithromycin、头孢西丁、托舒沙星对60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同甲硝唑比较,发现托舒沙星对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好,MIC_(50)和MIC_(90)为0.125和2mg/L优于甲硝唑(0.25和16mg/L);罗红霉素(0.5、16mg/L)与甲硝唑相似,azithromycin、头孢西丁的体外抗菌活性比甲硝唑略差,MIC_(50)和MIC_(90)分别为4和32、2和32mg/L,它们对脆弱拟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对其它拟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对短真杆菌、变形链球菌、普氏消化链球菌等也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替硝唑对厌氧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替硝唑对临床分离的148株厌氧菌和2株标准株的MIC,确定替硝唑对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活性最强,其MIC为0.062~1mg/L,它们对梭菌的MIC为0.25~0.5mg/L,对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除了真杆菌MIC为4mg/L外,抗菌活性较低,其MIC为大于64mg/L,对厌氧球菌也有相当的活性,其MIC为0.25~1.0mg/L。  相似文献   

8.
报告替硝唑注射液对16株厌氧菌参考株及186株临床厌氧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甲硝唑注射液比较。结果显示替硝唑对所有厌氧菌实验株均有抗菌活性,对125株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其MIC90为0.2~0.8mg/L;对31株厌氧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其MIC90为0.8mg/L;对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其它实验细菌稍差,其MIC90为12.5~25mg/L。与甲硝唑比较,替硝唑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略优。  相似文献   

9.
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7种226株常见临床感染菌及9种154株化脓性皮肤病临床验证分离菌对氧氟沙星(OFLX)、诺氟沙星(NFLX)、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OFLX体外抗菌的MIC_(50)和MIC_(90)分别为0.72及7.46μg/ml,而红霉素、氯霉素及庆大霉素均呈不同程度耐药。OFLX与NFLX对临床验证分离的154株化脓菌的MIC_(50)和MIC_(90)分别为0.27,1.93μg/ml及0.7,0μg/ml。OFLX较NFLX强2~4倍。  相似文献   

10.
在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达托霉素(daptomycin)对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突变株表现出杰出的活性,其中对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IC50为0.125~2mg/L,对青霉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的MIC50<0.01~1mg/L,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VRE)的MIC50为0.5~2mg/L。一般而言,达托霉素的MIC为万古霉素MIC的1/2~1/4,并对MRSA和VRE有杀菌活性。在各种革兰氏阳性菌中,对达托霉素的抗菌谱和药效学作了评价,达托霉素对所有测试菌的杀菌率都超过99%,对…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544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等相关规定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31.8%,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有选药不当、高起点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8.
对天津市北辰医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上市药品安全性的再评价,是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对天津市北辰医院10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20.
张新静  徐艳  杨倩倩  王军 《安徽医药》2023,27(7):1437-1440
目的 通过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退行和进展的影响因素,了解ROP的发展规律,以期对ROP病儿的临床及筛查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底筛查的病儿472例。收集确定有眼底病变的141例病儿的临床资料,退行组107例,需干预治疗的进展组34例,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与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退行组和进展组平均胎龄分别为(31.61±2.29)周、(29.76±1.82)周,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58(1.25,1.82)kg、1.26(1.03,1.48)kg,无创通气时间为8.50(6.00,18.75)d、20.00(10.75,32.25)d,两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占比分别为40.2%(43/107),79.4%(27/34),败血症59.8%(64/107)、82.4%(28/34)、贫血59.8%(64/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