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3月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四妙丸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味。结果治愈18例,显效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2%。治愈患者均观察3个月以上未复发。结论四妙丸组方相辅相成,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妙丸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疗效。方法对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应用四妙丸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100%。结论四妙丸治疗前列腺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清  杨明 《现代保健》2014,(7):113-115
四妙散以药少力专、疗效稳定、药性平稳而著称,是治疗湿热下注的代表方剂。现代药理研究,四妙散具有抗炎抑菌、解热镇静镇痛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化裁此方,治疗妇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丸对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9只、B组9只、C组10只、D组10只,应用1%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溶液注射前列腺法建立B、C、D三组前列腺炎症的动物模型,经病理检测证明造模成功后,A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B、C、D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前列康水溶液、加味四妙丸水煎液灌胃,1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出前列腺标本做病理检测,根据炎症的轻重进行病理分级评分比较。结果病理分级评分:B组(5.75±0.50)分,C组(3.40±0.93)分,D组(2.60±1.82)分。B、C两组及B、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丸对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前列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妙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科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选取216例患者,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72例,治疗I组口服四妙丸6g/次,2次/d;治疗Ⅱ组四妙丸6g/次,2次/d及依巴斯汀片10mg/次,1次/d;治疗Ⅲ组依巴斯汀片10mg/次,1次/d。以上三组均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四周一个疗程,治疗结束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Ⅱ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I组和治疗Ⅲ组(治疗I组有效率为63.8%,治疗Ⅱ组总有效率为91.6%,治疗Ⅲ组有效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妙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学的发病因素中,“湿”与“热”皆为病邪,其中湿为阴邪,其性黏腻;热为阳邪,其性暴戾,而二者又最易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味(白花蛇舌草、黄柏、苍术、牛夕、苦参、土茯苓、炒薏苡仁、防已、秦艽、炒麦芽、川楝子)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分为治疗组37例,应用四妙丸加味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口服阿昔洛韦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4%,而对照组有效率35.1%。结论四妙丸加味优于单纯应用阿昔洛韦15服治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频率,预示中医中药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方面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秋风 《大众健康》2010,(12):64-65
四妙丸的由来在中医学的发病因素中,“湿”与“热”皆为病邪,其中湿为阴邪,其性黏腻;热为阳邪,其性暴戾,而二者又最易结合。一旦湿热相合,则“如油人面”,缠绵难退。湿热之邪,人体可从外而受,也可由内而生。从外而受者,多与时令气候相关,如夏季冒雨涉水、坐卧湿地等;由内而生者,则多和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贪凉饮冷,嗜食肥甘,饥饱不调,性情急躁抑郁,皆易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失常,而酿生湿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中药药理情况.方法:择取2020-01~ 2021-01至我院就诊的136例痛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奇偶数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68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53例,显效7例,有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妙丸加味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全部40例慢性湿疹患者均采用二妙丸加味治疗.结果 痊愈18例(45%)、显效19例(47.5%)、有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 二妙丸加味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四妙散为基础方辩证施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探索其机理.方法:内服加味四妙散,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24例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四妙散为基础方辩证施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探索其机理.方法:内服加味四妙散,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24例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马天明 《工企医刊》2012,25(3):48-49
阴伤、湿热病邪是湿疹临床中常见的致病因素,但是若单纯祛湿热则有伤阴之弊,而单纯滋阴则有助湿生热之弊,因此针对此型湿疹的临床辩治就十分重要,而滋阴祛湿热法的如何运用即是关键,其治疗核心是“滋阴液”与“祛湿热”并行为总则,同时针对具体见症辅以止痒中药或引经药以促进皮疹的迅速消退.  相似文献   

14.
张玉焕  王胜义 《中国校医》2004,18(4):298-298
风湿性关节炎属"痹症".痹证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病.古代医学很早就对该病作了详细的观察记载.《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本病一经罹患,难以彻底根治.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四妙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风湿科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西药及四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对照组7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院自制的四妙胶囊和扶正胶囊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跟踪81例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半年期的随访,研究其口腔溃疡复发情况.结论:采用四妙胶囊联合扶正胶囊治疗口腔溃疡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口腔溃疡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付 《家庭医学》2007,(23):56-56
心痛是心脏诸多疾病在临床中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中医辨治心痛,主要证型有血瘀证、气郁证、痰阻证、气虚证,以及热证、寒凝证等。无论是冠心病,还是风心病,或是心肌病,只要其病变证机属于阳虚寒凝证,都可选用乌头赤石脂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若非阳虚寒凝证,则不能应用乌头赤石脂丸,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如薛某,男,20岁。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多年,近因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根据心痛、胸闷、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紧,辨为阳虚寒凝证。给予乌头赤石脂丸6剂,心痛基本消除。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治疗60余天,诸证悉除。乌头赤石丸是张仲景治疗阳虚寒凝证的重要效验方,笔者结合多年来治病用方体会,认为病情比较重者当用汤剂,病情比较轻或缓解者,可用散剂或丸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盆腔炎的发生多是由于经行、产后等胞脉空虚之时,邪热入干胞宫,与血互结,阻滞胞脉而致胞脉气血运行不畅,壅于下焦,蕴而化热;或邪热炽盛,蕴积于内,损坏血脉,久而成脓。本病属于中医“少腹痛”“带下”“不孕”“症瘕”“痛经”等范畴,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选用不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肾炎是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脏原发性疾病,一般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中医称之水肿,亦分为阳水和阴水两大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在近两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肾炎水肿多较为顽固,西医利尿之法多治标不治本,而中医辨证得法,用药得当,则可标本同治而收全效。  相似文献   

20.
李艳  王浩全  徐晓燕 《智慧健康》2022,(11):144-146
目的 分析探讨加味四妙散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甘肃省酒泉市中医院2020年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四妙散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指标与临床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味四妙散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