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血栓形成是在颈部大血管和脑内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发生的,当斑块破裂时,损伤的血管内膜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血管内皮下组织和血液中多种成分结合形成血栓,由此可见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各种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通路不同。但是,所有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均依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Ⅱb/Ⅲa)的活化,活化的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血小板膜GPⅡb/Ⅲa基因发生变异时,有可能改变血小板膜GPⅡb/Ⅲa结构和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影响血栓形成。本文将对GPⅡb/…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糖蛋白Ⅱb的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分子病因学的角度探索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的基因多态性是否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及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病例组122例,对照组99例,提取空腹静脉血白细胞中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后,用限制件内切酶Fok Ⅰ酶切,2.2%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析仪观察。结果 GpⅡb组中≤70岁的人GpⅡbSer^843等位基因的纯合子型与增加脑梗死的危险相关(P=0.029);将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男性,按照基因型bb组和(aa+ab)组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OR=2.194,95%CI=1.177~4.091)。结论 GpⅡbⅡe/Ser^843的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研究显示,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有关.文章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方法收集300例经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脑卒中病人,其中脑梗塞200例,脑溢血100例,并收集300例与脑卒中组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脑血管疾病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研究对象GPⅠbα基因145Thr/Met变异。结果脑卒中组血小板GPⅠbα基因145Thr/Met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7.33%比14%,P=0.003,OR=3.33,95%Cl为1.29~5.38)。脑梗塞组GPⅠbα145Thr/Met突变率是21.5%,其对照组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R=7,95%Cl为3.43~10.57)。脑溢血组GPⅠbα145Thr/Met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58)。结论GPⅠbα145Thr/Met变异与脑梗塞的发生相关,但与脑溢血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孙曼怡  杨洁  冯凭  谭华 《山东医药》2010,50(45):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Ⅰbα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83例UC患者及126例正常人的GPⅢa及GPⅠbα的145苏氨酸/甲硫氨酸基因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正常人GPⅢa均为P1A1/A1基因型,P1A2基因型未检出;GPⅠbα的TT、T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2%、14.8%,85.7%、14.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MM基因型。结论 GPⅢa及GPⅠbα的基因多态性与UC的高凝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基因HPA-2、Kozak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316例经CT或MR 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观察组)及209例无脑血管疾病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GPⅠbα基因HPA-2、Kozak位点多态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小板GPⅠbα基因HPA-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Kozak位点观察组基因型为CC者20例、CT者113例、TT者169例,等位基因C频率为25.33%、T频率为74.67%;对照组分别为6、28、162例和10.20%、89.80%。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C、T频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表达等位基因C者(基因型CC+CT)CD62P表达量为20.94±7.35、CD63表达量为28.62±9.47,不表达等位基因C者(基因型为TT)分别为13.36±6.27、20.27±5.45,二者CD62P、CD63表达量相比P均〈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PⅠbα基因Kozak位点存在多态性,HPA-2位点未发现多态性。GPⅠbα基因Kozak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小板的活化参与脑梗死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我国人群心肌梗塞的发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lycoprotein,GP)I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 10 0例确诊心肌梗塞的患者 (急性或陈旧性 )和 10 4例无心脏病史者作对照 ,用PCR SSP的方法进行血小板GPIbα链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对照组无Met/Met纯合子 ,Thr/Met占 16.3 % ;心肌梗塞组Thr/Met Met/Met共占 3 0 %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2 ,比数比 (oddsratio,OR)为 2 .2 (95 %可信区间 1.1~4 .3 )。在≤60岁发生心肌梗塞的患者Thr/Met Met/Met之和的频率(42 .2 % )更明显高于≤ 60岁的对照组 (14 .5 % ) (P =0 .0 0 2 ,OR =4 .3 ,95 %可信区间1.7~10 .8)。结论 血小板GPIb中Met等位基因与心肌梗塞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在≤60岁的人中 ,此种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功能变化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基因807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4年46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肘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GMP-140、vWF浓度和PAI-1的活性;应用引物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确定基因型,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脉介入术前、术后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基因为TC基因型25例(占54.35%),CC基因型21例(占45.65%),无TT基因型。2组患者血浆中GMP-140、vWF含量和PAI-1活性在术前无差异(P>0.05);2组患者血浆中GMP-140含量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显著增高,术后24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TC组增高程度显著高于CC组(P<0.05);2组患者血浆中vWF含量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有增高趋势,但均无显著变化,24h后均有显著增高(P<0.05),2组增高程度无差异。2组患者血浆中PAI-1活性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显著增高,术后24h增高更为明显,且TC组增高程度显著高于CC组(P<0.01)。结论血小板GPⅠa基因TC基因型患者在PCI术后较CC基因型患者存在更加显著的血小板活化和纤溶功能的改变,提示血小板GPⅠaT等位基因可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与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 C807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为PIS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PIS组52例,普通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CIS)〕组85例及对照组55例,检查血糖,血脂四项(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并提取DNA,PCR扩增,酶切检测GPⅠa C80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PIS组与CIS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χ2=13.59,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PIS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39倍。而CIS组与对照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下CIS组与对照组807T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别(P>0.05)。而进展脑梗死组与CIS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别(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PIS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98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Ia基因807T等位基因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进展脑梗死(包括60岁以下中青年患者)与GPIa C8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天津市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卒中组150例,对照组135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抽样测序验证.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ab基因型、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0),而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病例组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GPⅡ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虽然各病因学亚型之间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组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小血管闭塞性卒中亚组和心源性脑栓塞亚组(61.8%对46.7%对47.5%x2 =6.573,P=0.03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7.475,95%可信区间3.700 ~ 15.003;P=0.000)和b等位基因(优势比3.678,95%可信区间1.245~10.863,P=0.018)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膜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相关,携带b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我国人群心肌梗塞的发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1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00例确诊心肌梗塞的患(急性或陈旧性)和104例无心脏病史作对照,用PC摈方法进行血小板(GPIbα链的多态性检测。结果 对照组无Met/Met纯合子,Thr/Met占16.3%;心肌梗塞组Thr/Met+Met/Met共占30%,与对照上比,P=0.02,比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HPA-2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3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和5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作研究对象,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进行HPA-2多态性检测.结果所有年龄受试者中冠心病组Met/Met(M/M)+Thr/Met(T/M)基因型频率是13.2%,高于对照组的8.6%(P<0.05),比数比(odds ratio,OR)为1.6(95%可信区间1.1~2.4);年龄≤60岁的受试者中冠心病组T/M+M/M基因型频率(16.0%)同样高于对照组(8.8%)(P<0.05),OR值为2.0(95%可信区间1.1~2.4).结论血小板膜GPIbα中T/M和M/M基因型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在≤60岁的人中,此种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作为诱导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T )。 AR定义为PAgT ADP≥39.27%且PAgT AA≥34.27%。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GPⅡbHPA-3基因型。结果共纳入2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病例组中,首发缺血性卒中162例(首发组),复发性缺血性卒中62例(复发组)。病例组AR发生率为15.18%,其中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首发组(27.42%对10.49%;χ2=9.977, P=0.002)。病例组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01),复发组bb基因型( P=0.004)和b等位基因( P=0.001)频率显著高于首发组。在病例组中, AR组bb基因型( P=0.028)和b等位基因(P=0.004)频率均显著高于非AR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优势比(odds ratio, OR)2.9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26~6.486;P=0.008]和bb基因型( OR 2.198,95%CI 1.164~4.149;P=0.015)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和GP Ⅱb HPA-3 bb基因型与缺血性卒中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Kozak序列-5T/C和纤维蛋白原(Fib)β-148C/T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健康体检者130例(对照组)和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用PCR-RFLP检测GPⅠbKozak序列-5T/C和Fibβ-148C/T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频率分布特点及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β-148C/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30.1%,对照组为21.9%,(P<0.05),脑梗死组GPⅠ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为48.7%,对照组为39.6%,(P<0.05),两个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系数D为-0.018(P>0.05)。结论Fibβ-148C/T位点T等位基因和GPⅠ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是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二者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403例冠心病的患者和4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kozak序列-5T/C多态性检测。结果冠心病组C/C基因型频率为7.7%,高于对照组的4.0%,P<0.05,比值比(OR)为2.0,95%可信区间为1.1~3.7。认为血小板GPⅠbα基因kozak序列-5T/C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kozak序列-5T/C多态性可能为冠心病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 C807T 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为PIS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PIS组52例,普通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CIS)]组85例及对照组55例,检查血糖,血脂四项(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并提取DNA,PCR扩增,酶切检测GPIa C80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PIS组与CIS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χ2=13.59,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PIS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39倍.而CIS组与对照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下CIS组与对照组807T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别(P>0.05).而进展脑梗死组与CIS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别(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PIS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98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Ia基因807T等位基因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展脑梗死(包括60岁以下中青年患者)与GPIa C807T基因多态性相关,且GPIa 807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进展脑梗死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a-Ⅱa(GPⅠa-Ⅱa)又名血小板胶原受体粘合素azβ1.能介导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基质胶原.为血小板发挥粘附和聚集功能的主要成分,在血栓形成及止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正常人群中该受体数量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差异与转录该蛋白的基因某些多态性有关。这种遗传素质决定的血小板膜表面受体数量差异.是否为血栓形成及止血异常有关疾病的遗传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基因多态性能够通过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进而在冠心病的发病以及治疗中的阿司匹林抵抗、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疗法中发挥作用。但它是否为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尚有争议,2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制的阐明将有可能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崭新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 a-807T基因多态性与AMI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0例AMI患者及160例对照组的GPⅠ a-807 T基因型。结果AMI组GPⅠ a-807 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34,P<0.05),AMI组TT T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GPⅠ a-807 T等位基因可能是AMI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PlA2 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与血小板聚集增加有关。携带PlA2等位基因者较PlA1 /A1 基因型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较对照组更可能有GPⅢa受体的PlA2 变异 ,与PlA2 相关的危险性在梗塞年龄≤ 60岁的患者中尤为增高。此外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 ,因此纤维蛋白原水平影响了血小板的聚集。本文旨在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与PlA 多态性在血小板聚集反应中的相互作用。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F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