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藤碱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中药成分青藤碱 (Sin)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小鼠模型 ,ipSin 30min后 ,用纳络酮进行催促戒断 ,观察小鼠的戒断反应。结果 ipSin 10mg·kg-1后 ,小鼠的跳跃反应、前爪震颤、体重下降等戒断症状均明显减少或减轻 ,ipSin 30、6 0mg·kg-1可抑制小鼠跳跃、扭体、前爪震颤、“湿狗”样抖动、体重下降等症状。结论 Sin能抑制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 ,对成瘾小鼠的体重下降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强啡肽A1-13(Dyn)抑制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采用sc 5mg*kg-1纳洛酮激发;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采用侧脑室、脊髓及静脉内注射Dyn后,对大鼠经纳洛酮激发后60min内可数和不可数的戒断症状进行评分的方法进行.结果静脉内注射100μg*kg-1 Dyn可短暂抑制戒断症状;髓鞘内注射4μg*kg-1 Dyn可明显抑制绝大部分的戒断症状;侧脑室注射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Dyn抑制阿片类物质戒断症状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水平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戒断模型.观察不同给药途径(ip和ig).不同剂量的LNNA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综合症的治疗效果。结果:NOS抑制剂LNNA可明显延长戒断小鼠跳跃潜伏期,减少小鼠的戒断跳跃反应次数,且抑制其腹泻症状。结论:NOS抑制剂LNNA可延缓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七叶的三七皂苷(Ara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 leaves,APnL)对大鼠吗啡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PnL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躯体依赖模型,腹腔注射纳络酮建立催促戒断模型.在使用吗啡的同时,采用(50、100和200 mg/kg)3种剂量的APnL进行灌胃.第6天上午8:00末次注射吗啡50 mg/kg,观察各组催促戒断症状及体重减轻情况;1 h后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APnL对吗啡依赖大鼠海马神经元[Ca2+]i的浓度.结果 ①剂量递增法慢性吗啡处理5 d后经ip NAL催促戒断后,与吗啡组相比可明显地诱发大鼠体重减轻和跳跃次数的发生(P<0.01).②3种不同剂量APnL均可抑制大鼠戒断后体重减轻和跳跃的发生.③APnL可以有效地抑制纳络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i浓度的降低,200 mg/kg剂量组作用最佳(P<0.01).结论 APnL可以缓解纳络酮催促戒断诱导的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发生,同时可以抑制纳络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i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鲁唑对吗啡躯体依赖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小鼠吗啡依赖和大鼠依赖模型上分析利鲁唑对吗啡躯体依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NOS活性。结果:在小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中,利鲁唑(2.5~10mg/kg,sc)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在大鼠吗啡依赖模型中,利鲁唑(2.5和5mg/kg,sc)使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积分明显降低。利鲁唑能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不同脑区(大脑、小脑、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论:利鲁唑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和小鼠的戒断症状,机制与抑制吗啡依赖状态下脑组织内NOS活性代偿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对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吗啡依赖大鼠脑内海马区c-fos mRNA水平的变化,研究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控制阿片戒断症状的分子机理。方法 剂量递增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大鼠成瘾模型,给与地塞米松干预,纳洛酮促瘾后观察戒断症状,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海马区c-fos mRNA。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经地塞米松干预后,由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未经地塞米松处理组;同时经地塞米松干预后,海马c-f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未经地塞米松处理,但较盐水对照组高。结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以及海马c-fos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N 硝基 L 精氨酸 (NO2 Arg)在抑制吗啡身体依赖形成中的作用及探讨强啡肽在该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皮下注射吗啡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 ;身体依赖程度采用皮下注射 5mg·kg-1 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并对大鼠 6 0min内可数和不可数的戒断症状评分的方法进行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脑各分区、垂体、脊髓和血浆内免疫活性强啡肽A(ir-Dyn)的含量。结果 NO2 Arg可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其中 5mg·kg-1 NO2 Arg可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大多数戒断症状 ;NO2 Arg处理可显著升高吗啡依赖大鼠脊髓、纹状体、垂体及血浆内ir-Dyn的水平。该作用可被特异性κ -受体阻滞剂norbinaltorphimine (nor-BNI)所拮抗。结论 NO2 Arg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该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机体内源性强啡肽的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CREB1蛋白在大鼠急、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对大鼠脑组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1)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急性对照组、急性吗啡依赖组、急性吗啡戒断组、慢性对照组、慢性吗啡依赖组、慢性吗啡戒断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脑区和核团CRE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抑制蓝斑CREB1蛋白表达。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增加皮质、海马、蓝斑等脑区核团CREB1蛋白的表达,但是在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时,伏隔核CREB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急、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时CREB1在大鼠皮质、海马、下丘脑、蓝斑、伏隔核等脑区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介导阿片类药物依赖信号转道通路的反应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大鼠杏仁核中神经甾体和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7天给予大鼠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使用纳洛酮(2mg/kg)催促戒断,观察戒断症状并进行评分。将大鼠断头处死后,剥离大脑并分离出杏仁核,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法提取游离型和结合型神经甾体。神经甾体(包括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别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和孕烯醇酮硫酸酯)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甘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采用柱前OPA衍生-电化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大鼠杏仁核中的脱氢表雄酮水平降低33 %(P<0·01)。与戒断对照组比较,吗啡戒断大鼠杏仁核中的孕烯醇酮和别孕烯醇酮水平分别升高45 %和42 %(P<0·05) ,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18 %(P<0·01)。与吗啡依赖组比较,吗啡戒断组大鼠杏仁核中的孕烯醇酮和孕烯醇酮硫酸酯水平分别升高60 %和40 %(P<0·05) ,甘氨酸水平降低14 %(P<0·05)。结论吗啡依赖大鼠杏仁核中的脱氢表雄酮可能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而与吗啡戒断症状的表达无关。其他神经甾体(包括孕烯醇酮、别孕烯醇酮和孕烯醇酮硫酸酯)则可能参与吗啡的戒断而与依赖的形成无关。纳洛酮催促戒断时,大鼠杏仁核中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受到抑制。表明大鼠杏仁核中的各种神经甾体和氨基酸递质在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观察中药制剂清君饮对动物药物依赖性的影响。用逐次逐日增加吗啡注射剂量的方法造成大鼠的吗啡依赖性模型后,又分别分为中药大、小剂量组,吗啡维持组,空白对照组,再给予腹腔注射纳洛酮给予催瘾,观察经不同药物处理后动物的戒断症状反应。结果表明:中药能明显抑制成瘾大鼠的戒断症状。主要症状积分值的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能促进动物体重的恢复。中药的效应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连续9d递增皮下注射烟碱后产生依赖,皮下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4mg·kg-1)可使烟碱依赖大鼠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并与美加明激发的戒断症状十分相似。烟碱0.5mg·kg-1(sc)和吗啡1mg·kg-1(sc)可交叉替代缓解美加明和纳洛酮激发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大鼠烟碱依赖-戒断涉及阿片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起着细胞间信息传导作用,其与吗啡依赖和耐受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氧化氮(NO)的合成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验发现,在吗啡依赖大鼠体内一氧化氮及合酶含量,活性明显降低,催促戒断后各指标迅速上升,而NOS抑制剂能显著抑制这些症状,这进一步证实NO参与阿片类药物依赖和耐受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提示NOS抑制剂可用于阿片类药物脱瘾治疗,本文依据国内外文献对NO影响海洛因依赖戒断的原理及几种常见L-精氨酸衍生物NOS抑制剂在吗啡戒断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对NO以及NOS抑制剂作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胍丁胺抑制中枢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戒断释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HPLC法测定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结果:纳洛酮能使吗啡依赖大鼠出现戒断综合征;使其海马、纹状体和丘脑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增加。用胍丁胺和吗啡共同处理大鼠,纳洛酮的上述作用显著受到抑制。胍丁胺的此项药理作用可被咪唑克生阻断。结论:胍丁胺通过激活咪唑啉受体,抑制纳洛酮引起的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胍丁胺的此项作用与其抑制戒断综合征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和吗啡戒断小鼠脑组织内节律基因mPeriod1(mPer1)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雄性BALB/C小鼠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为指标,观测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小鼠与正常盐水组小鼠的药物精神依赖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小鼠脑内mPer1的表达情况;利用图像软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 吗啡依赖组的小鼠脑内mPer1表达峰值相位较正常盐水组有明显改变。而吗啡戒断组小鼠脑内mPerl表达峰值相位较正常盐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吗啡成瘾影响了以mPer1为重要部件的近日钟的自激振荡过程,使近日节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报告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小鼠按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4.5d,共给药九次;用纳洛酮催促成瘾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MT治疗,结果表明,小鼠实验中MT剂量为100mg/kg最佳对抗跳跃反应的作用(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01),MT剂量为50,200mg/kg时次之(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背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皮质(PC)、海马及蓝斑(LC)各脑区Ⅱ型抑制性鸟苷酸结合蛋白(Gi2蛋白)的改变,探讨吗啡依赖的可能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急性吗啡依赖组、急性吗啡戒断组、急性空白对照组、慢性吗啡依赖组、慢性吗啡戒断组和慢性空白对照组。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戒断组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作用30min。断头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Ac、PC、LC、VTA和海马的相对Gi2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与急性空白对照组比较,NA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慢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与慢性空白对照组比较,NA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L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吗啡依赖可引起大鼠脑内Gi2蛋白水平发生改变,但各脑区Gi2蛋白水平的变化并不相同。Gi2蛋白水平改变可能是吗啡耐受和依赖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清君瘾Ⅱ号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综合征的治疗观察 ,表明清君瘾Ⅱ号可明显抑制小鼠戒断跳跃反应 ,对吗啡依赖性小鼠胸腺及脾脏重量的下降有缓解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和吗啡戒断小鼠脑组织内节律基因mPeriod1(mPer1)表达的变化。方法以雄性BALB/C小鼠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为指标,观测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小鼠与正常盐水组小鼠的药物精神依赖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小鼠脑内mPer1的表达情况;利用图像软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吗啡依赖组的小鼠脑内mPer1表达峰值相位较正常盐水组有明显改变。而吗啡戒断组小鼠脑内mPer1表达峰值相位较正常盐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吗啡成瘾影响了以mPer1为重要部件的近日钟的自激振荡过程,使近日节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吸毒已成为世界性公害,而停止吸毒时所产生的戒断症状是造成吸毒者不愿以至不能完全戒除毒瘤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传统医疗方法治疗阿片类化合物戒断综合征收到一定疗效,特别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对此作用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本文拟就中草药和针灸等传统方法治疗阿片样物质戒断症状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古代本草对鸦片成瘾中毒的治疗罂粟壳始载于宋《开宝本草》,输入中国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而“鸦片入药,亦始前明”。唐《新修本草》中载有药物“底野迦”就是鸦片,并指明了其“味辛、苦平、无毒,主治百病…  相似文献   

20.
脊髓或脑室注射胍丁胺对吗啡药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胍丁胺调节吗啡药理作用的中枢部位。方法 在小鼠醋酸扭体、热辐射甩尾、物质依赖戒断等模型上 ,采用脑室和脊髓给药的方法 ,分析胍丁胺对吗啡药理作用的中枢部位。结果 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 ,胍丁胺对小鼠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ED50 值为 1 0 .1mg·kg-1 。咪唑啉受体拮抗剂咪唑克生 ,每只小鼠 2 .0 μg脑室注射 ,完全对抗胍丁胺的上述镇痛作用 ,而等剂量的咪唑克生脊髓给药仅使胍丁胺的镇痛作用呈下降趋势 ,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n =1 0 )。在小鼠热辐射甩尾模型上 ,脑室或脊髓注射胍丁胺虽均能显著增强吗啡镇痛作用 ,但强度不同 ,胍丁胺脊髓注射能使吗啡镇痛ED50值减小 93.2 % ,而胍丁胺脑室注射仅使吗啡镇痛ED50 值减小 75 .0 %。在小鼠耐受和物质依赖模型上 ,胍丁胺脑室或脊髓注射也均能对抗吗啡耐受和依赖 ,以脑室给药作用为强。结论 胍丁胺镇痛、对抗吗啡耐受和物质依赖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以上高位中枢 ,而胍丁胺增强吗啡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