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功能复苏套管和传统气管插管的置管时间,验证多功能复功套管的起搏功能。方法选择12只狗,先作为第1组,然后再作第2组。第1组置传统气管插管,第2组置多功能复苏套管。第2组在通气的同时,起搏心房,并描记ECG。结果第2组置管时间短于第1组,通过多功能复功套管可进行心脏起搏。结论多功能复苏套管结构简单紧凑,可单人快捷操作,大大节省了抢救时间,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组(n=38例)采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球囊组(n=40例)采取球囊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时间、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院前急救前和后1 h血气指标(p H、Pa O2、Pa CO2、SO2)变化情况。结果球囊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球囊组患者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复苏成功率与气管插管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院前急救后1h血气指标(p H、Pa O2、Pa CO2、SO2)较院前急救前均明显好转(P0.05),两组院前急救后1h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气管插管组院前急救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基本一致,但前者建立通气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者,适合院前急救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双侧肺大疱缝扎术;B组20例,行双侧支扩支气管剔除术。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并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安静10 min后采集动脉血气并记录该时间点(T0)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作为基础值。插管后分别于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0 min(T2)、再次双肺通气10 min(T3)、二次开胸后单肺通气10 min(T4)、双肺通气10 min(T5)采集动脉血气并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两组开胸手术同一时间点以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肺部疾病手术患者可安全地实施同期双侧开胸单肺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抢救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呼吸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为常规插管组30例和早期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率(HR)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气管插管前常规插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较早期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前后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SaO_2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插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插管组(P0.01)。结论急救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日通气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每天最佳通气时间。方法将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60例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动脉血气的变化、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及面罩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血气分析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在心率、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的平均住院日、面罩副反应及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在24小时、尤其是72小时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IPPV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持续NPPV治疗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持续通气会增加患者出现面罩副反应的几率,两种治疗方法在气管插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鼻或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48例)、B(40例)、C(40例)三组,A组患者经鼻气管插管,B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C组患者行气管切开,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置管时间、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三组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改善时间和血气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是A组具有置管时间短、肺部感染少和降低了死亡率等优点。结论经鼻气管插管对呼吸衰竭患者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或球囊辅助呼吸的急救效果,为心搏骤停患者早期心肺复苏辅助呼吸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20急诊接诊的147例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通气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球囊组(球囊辅助呼吸,74例)和插管组(气管插管辅助呼吸,73例),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一次性成功率、建立通气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的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球囊组患者一次性通气成功率为100.0%;插管组患者一次性通气成功率为97.26%,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通气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通气建立时间显著短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通气复苏开始5 min时的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8.92%)略高于插管组(15.07%)。球囊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0%)显著低于插管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均是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有效通气方法,后者通气建立时间短,更符合心搏骤停紧急、快速的院前急救要求,应用安全性高,可优先考虑使用,以早期有效开通气道,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咯血窒息是咯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气管插管能及时解除呼吸道阻塞达到有效通气。作者收集了2004年9月—2007年5月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患者共15例的相关资料,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4年9月~200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5例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18~75岁,平均54.4岁。15例患者均符合大咯血诊断标准,窒息后出现意识障碍,呼吸骤停、牙关紧闭及抽搐、面色苍白或青紫,6例出现小便失禁。2.方法:全部病例均选择紧急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立即用吸痰管吸尽气管和口腔内的积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根据监护仪监测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逐步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出血停止并稳定后,自主呼吸功能良好,血气分析正常,间断脱机气管内吸氧观察6~24h后拔除气管插管。结果15例患者行机械通气置管时间2~12d,平均6.2d。其中13例咯血停止稳定脱机后复查胸片无阻塞性肺不张征象,并成功撤机,1例因反复咯血于机械通气后第5d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出血病灶不明确,出血不止,严重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双水平压力支持呼吸机(bilevelpositiveairwayventilation,BiPAP)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除常规抗心衰治疗外加用BiPAP无创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血压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1~8小时的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1),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04)。结论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是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根萍 《山东医药》2011,51(31):47-48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8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BiPAP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记录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尤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BiPAP辅助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丁彦  张杰  尹凤先  王婷  徐敏  王娟  裴迎华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2):1700-1705
目的 通过经气管插管对常规密闭机械通气的健康犬施行支气管镜模拟介入治疗,观察气管镜插入前后呼吸机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以期寻求在常规密闭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实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时所需要的适宜的气管通道及呼吸机参数.方法 健康杂种犬10只,全麻和肌松状态下气管插管、常规密闭机械通气,稳定后将直径6.0 mm的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方法在心肺脑复苏(CPC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抢救的87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一次插管组、气囊面罩组和多次插管组。比较3组患者的心脏复苏(CR)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CPCR成功率以及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发生率。结果:与一次插管组比较,气囊面罩组的复苏成功率及PR-MODS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多次插管组则显示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PR-MOD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CPCR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失败后,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可作为过渡时期简单有效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军  沈磊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12-613
目的探讨视可尼可视喉镜(SOS)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拟行困难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S组(n=27例)采用视可尼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M组(n=27例)采用Macintoch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监测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开始时和插管完成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插管开始时两组患者MAP、HR均明显降低(P<0.05);插管完成时M组MAP、HR较S组明显升高(P<0.05);S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5);S组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视可尼可视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插管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模拟高原环境导致的低碳酸血症对家兔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只健康雄性家兔行气管插管、肺动脉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造成低碳酸血症。按照血气分析结果分为五个阶段,空白对照阶段、无低碳酸血症阶段、轻度低碳酸血症阶段、中度低碳酸血症阶段、重度低碳酸血症阶段。每个时间段先采集动脉和静脉血用于血气分析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测定,然后行平均肺动脉压力测定。结果 随着家兔PaCO2逐渐降低,家兔平均肺动脉压力和血清AngⅡ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模拟高原环境所导致的低碳酸血症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可能与血清AngⅡ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日娜  杨敬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86-1487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的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选择呼吸监护室的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治疗组n=30)与肠外营养组(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瑞高,对照组给予一般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血气、营养指标变化、撤机、住ICU与营养支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住ICU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一样可取得较好疗效,但肠内营养方便,并发症较轻,可缩短住ICU时间,是花费低、效果好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董倩  刘晓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15-1817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ALHF)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55例重度ALHF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采用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 h、12 h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结果 55例中死亡4例,有效率92.7%,机械通气后6 h、12 h患者的呼吸频率(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和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P〈0.01).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在重度ALHF治疗中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81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及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及呼吸心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侧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LB组)各19例.OLV组患者采用35号(女)或39号(男)左双腔气管导管,SLB组患者采用ID 7.5(女)、ID 8.0(男)加强单腔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分别于左侧卧双肺通气10 min(T1)、单侧肺通气或肺叶隔离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15min(T3)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时点,SLB组的PaO2高于OLV组[分别为(189.4±58.2)mmHg(1mmHg=0.133kPa)、(145.6±50.4)mm Hg;t=4.28,P=0.00];SLB组的SaO2高于OLV组[分别为(99.6±0.3)%、(97.5±1.0)%;t=8.21,P=0.00].T2时点,SLB组的Ppeak低于OLV组[分别为(18.1±3.2)cm H2O(1 cm H2O=0.098 kPa)、(20.5±4.1)cmH2O;t=2.15,P=0.04];SLB组的Pplat低于OLV组[分别为(16.3±3.2)cm H2O、(20.2±2.4)cm H2O;t=3.94,P=0.00],SLB组的Comp高于OLV组[分别为(34.8±14.5)ml/cm H2O、(26.4±15.2)ml/cm H2O;t=6.07,P=0.00].术野暴露情况,OLV组18例优,1例良;SLB组17例优,2例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55).结论 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氧合和呼吸力学指标,并不影响胸椎手术的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