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医的视野里,人是"有"与"无"的和合体。在这个和合体中,"无"是"有"的本根,"有"是"无"的彰显;"无"是"有"的终极的原因,"有"因"无"而生、而在、而亡。中医的"和合"人体观是中医的"原点"。当代中医依照西医人体观的范式对自身"和合"人体观的改造,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远离了自身的原点,迷失了自我。现代宇宙学为中医的"和合"人体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生育的重视是民众的传统意识,甚至将其视为孝道的核心。在《灵枢.邪客》中言道:"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地有不毛之地,人有不育之人,此病自古有之,必须客观了解这类疾病。此病有"不育"、"无子"、"不嗣"、"艰嗣"等称谓,探索其成因和治疗方法,梳理出诊疗思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常见证候要素的辨识依据。方法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8个中心17家中医药机构长期从事慢性肝病中医研究工作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专家对该疾病常见证候要素辨识中辨识依据重要性程度评价的累积百分比、变异系数,获取与本病常见证候要素的辨识依据。结果将同时满足累积百分比≥60%及变异系数≤0.25条件的症状(体征)初步确定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要素的辨识依据。病位类证候要素中,"肝"有"胁肋胀满"等12条症状/体征,"脾"有"腹胀"等17条,"肾"有"腰膝酸软"等11条,"胆"有"身目俱黄"等8条,"胃"有"恶心"等13条;病性类证候要素中"湿(浊)"有"头身困重"等19条,"热(火)"有"黄疸黄色鲜明如橘皮"等18条,"气滞"有"精神抑郁"等15条,"阴虚"有"胁肋隐痛"等17条,"血瘀"有"舌有瘀斑瘀点"等16条,"阳虚""有"面色挑(白光)白"等"19条,"气虚"有"神疲"等17条。结论通过发挥专家的集体效应,初步明确了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要素的辨识依据,为后期建立该病基于证候要素的辨证规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还原《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原文语境,发现"胀""满"含义有明显异同。二者均有壅实满闷的含义,常形容胃脘胸腹,均有实大貌之意,可形容脉络。病位上肝病作胁"满",肾病作腹"胀",胃病作"胀"亦可作"满";病因上"胀"从肉,因于气,突出气体对腔壁的压迫,"满"从水,因于湿,有水湿的特性;症状上"满"有"上溢"意,因而兼"胀",而"胀"不兼"满"。另外,"满"还有生理的"充满"意,亦可表客观的"足够"意,可作"懑"之通假,这都是"胀"所未涵盖的。  相似文献   

5.
郭振东 《养生月刊》2008,29(7):624-625
民间历来有"无疾而终"的说法,某位老人平素"健康"而忽然辞世,人们称之为"无疾而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从医学角度看,任何年龄的死亡,都是有病理基础的,如果没有疾病这个"导演",世间就不会有死亡的"悲剧"上演.  相似文献   

6.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暝"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失眠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西医多属于"神经衰弱"的范畴。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7.
"治病必求于本"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源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代有发挥。主要有阴阳从"本",病因为"本"者,脾胃为"本",胃气为"本",体质为本之说。至现代有人体功能为"本"以及自稳调节为"本"等学说。  相似文献   

8.
翁心诚 《养生月刊》2012,33(9):802-803
进退必有转换,往复必有折叠,是经典拳论对太极训练进退往复的规律性揭示,但究竟如何落实这一要旨,笔者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会到"进七阻三"是一个简明的途径,且有较好的训练效果.现将其法予以简要介绍. 所谓"进七阻三"是指运拳行进动作时,把"进"的劲力当做七分,阻碍"进"的劲力当做三分,形成"进七阻三","进"是进了,但不是那么简单,有心意的引领,有气血的营运,有呼吸的参与,有上下的呼应,有左右的随顺,有周身的整合,有拳、我、天的合一,有虚实的变化,有阴阳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IL-1、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为模型组、空白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造模成功后每日进行针刺治疗。结果:与模型相比,"申脉、照海"组IL-1有非常明显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神门"组和"足三里"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申脉、照海"组和"神门"组大鼠脑内TNF-α含量有非常明显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足三里"组、"内关"组均有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脑内的IL-l和TNF的含量,并参与了睡眠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明代医家薛己《内科摘要》病案研究,系统总结了薛己"治病必求于本"和"温补脾胃"的治病思想,提出了薛己关于脾胃病学可以分为"虚中有寒""虚中有热"和"虚中有滞"的"一源三歧"证治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历代本草对白及别名的记载约有26个。《全国中草药汇编》有"白鸡娃",《吴普本草》有"白根",《新修本草》有"白给",《《证治准绳》、《本草蒙筌》有"白芨",《滇南本草》有"大白芨"、"小白芨"、"鱼眼兰"、"白鸟头儿"、"粽叶白芨",《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冰球子",《江苏植药志》有"白鸟儿头",《湖南药物志》有"地螺丝"、"羊角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只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可"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长寿的关键就是"饮食有节"。  相似文献   

13.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的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其特点是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有薄膜和点状出血。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记载较多,有"干癣"、"顽癣"、"松皮癣"、"白壳疮"、"白疕"、"白疕风"等,现代中医将之统称为"白疕"。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丰富,疗效较好,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情志治疗在中医学有悠久的历史,其疗效与医师素养有密切关系,因而对医师职业素养有特定要求.中医学相关思想极为丰富,对现今实践仍有指导意义.复习<内经>及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归纳出"诊有大方"的品德修养、"以病为本"的诊疗理念、"恬惔虚无"的平和心态、"观于冥冥"的领悟能力、"行方智圆心小胆大"的人格特征,作为情志治疗医师素养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中表示疟疾病名有三词"疟"、"痎"、"痁",其义分别为"热寒休作"、"二日一发疟"、"有热疟",但具体在医籍、诸子百家书中却有不同含义,故当辨析。  相似文献   

17.
"元气""原气"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名虽有异,但无论考之文字学还是中医典籍,其内涵均无别。有个别学者将二者加以区分,细细考究其论述多有疏漏之处。"元气"改为"原气"始于明初,是明初讳"元"使然。明初讳"元"之因由,学界有讳元朝之国号与避朱元璋名讳二说。明初文献多有改"元"为"原"者,但明朝避讳较为疏阔,又导致二字的混用,故而明朝以后医籍出现"元气""原气"并存混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肠炎辨治3则     
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在<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注泄"等记载,<难经>有五泄之分,汉唐时期称为"下利",宋以后统称"泄泻".  相似文献   

19.
廉洁 《家庭中医药》2019,26(10):15-17
正俗语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患病率之高。"痔"在中医学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是"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生于肛门边也"。(《医学纲目》)而有关痔的成因,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擗为痔。"《外科正宗》中又指出:"不论男女老幼皆然,有生于肛门之内,有突出于肛门之旁。"明确区分有内痔、外  相似文献   

20.
三、关于人气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只有群居才能保证有生命的延续,而健康长寿也与"人气"有密切关联。好的居住环境并非有些人所强调的要绝对的"清静",而应该有较"旺"的"人气"!事实上"闹中取静"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