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构建正常和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及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张、闭口位的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正常志愿者和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各1名,采用CT和MRI两种扫描方式,按照闭口位与最大张口位的姿势进行扫描,应用Mimics和Geomagic软件平台,建立正常的与病理的颞下颌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同时,患者行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后,模拟关节盘复位手术后分别进行闭口位与最大张口位姿势的扫描与重建。结果建立了正常的、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术前的、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后的、模拟关节盘复位的4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结论基于CT、MRI扫描和Mimics、Geomagic三维重建能够实现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和模拟关节盘复位的个体化三维可视建模,对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稳定性颌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中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每册关节为一例)非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给予稳定颌板治疗,治疗中每15天复诊1次,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后每月复诊1次,随访6个月,并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1例弹响患者中15例(71.42%)弹响完全消失,4例明显减轻(19.05%),总有效率90.46%,11例疼痛患者中7例(63.64%)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18.73%),总有效率(82.36)。6例张口受限患者中3例(50.00%)转为正常1例张口度改善大于0.5cm(16.67%)总有效率(66.67%)。结论:稳定颌板对治疗非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有较好的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变与Ⅳ型胶原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结法检测19例颞下颌关节病变关节盘和盘后组织中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19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不可复性盘前移位3例,盘前移位伴关节盘穿孔5例,骨关节病伴关节盘穿孔11例.Ⅳ型胶原主要存在于病变关节盘和双板区的血管基底膜.其中骨关节病伴关节盘穿孔的阳性反应最为明显.6例在软骨细胞周围有弱阳性反应.结论 Ⅳ型胶原在病变颞下颌关节盘和盘后组织的血管基底膜以及软骨细胞周围可出现表达,Ⅳ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强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无错盼畸形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名非错豁畸形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用透明质酸钠同时进行关节上下腔注射治疗,治疗完成(每周注射1次,每位患者注射3~4次)后1周,每月1次复诊,随访6个月,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曲面断层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随访6个月后,41例弹响患者中27例弹响完全消失6例弹响明显减轻(总有效率80.49%),17例疼痛患者中11例疼痛消失3例患者疼痛减轻(总有效率82.35%),6例张口受限患者中4例转为正常,1例张口度改善超过5mm(总有效率83.33%)。结论:关节腔注射对治疗无错骼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熊卉  龙星  程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4(12):1591-1592
目的 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关节盘前移位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0只4~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手术和手术对照组(8只),手术使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以及对照侧滑膜组织VEGF表达呈阴性,实验侧滑膜组织术后VEGF呈阳性,并且VEGF的表达随时间发生改变。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增强,说明其可能参与了这种病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关节成型术后颞颌关节强直小颌畸形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敬才  荀文兴  张怡  曲晓莉  崔鲁曼  李蓉  肖光裕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400-1402,I0008
目的:总结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的临床矫治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 ̄2005年12月收治的7例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患者,在系统的围手术期准备后,对不同关节成型术的小颌畸形患者,进行了改良和常规口内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颏水平前徙成形术。结果:7例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患者,矫正了小颌畸形,面容获得明显改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论: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常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颏水平前徙成形术,是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外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口外法复位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00例观察对象中,9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总有效率94%。另外6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口外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疗效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中医文献中有诸多记载。其上是钩骨(颞颌下窝)又名曲颊(即颊之合钳曲如环形,故名),其下是牙床骨尾形如钩状,故名钩骨(下颌骨的髁状突),上受控于曲颊之环,以构成头面部唯一的能动关节。下颌骨亦称为颊车骨,承载诸齿以嚼食物。有运动之象,故名颊车。关节间及周围有软骨筋络肌肉等组织,相互精细协调的配合,执行关节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生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应用牙合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伴阻生牙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的患者,由同一医师评估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功能,制作2mm上颌软牙合垫并戴入,佩戴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复诊,评价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计算治疗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和颅颌指数(CMI),评价牙合垫对阻生牙伴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疼痛及下颌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弹响症状改善在戴用牙合垫1个月后明显缓解。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DI指数、PI指数、CMI指数逐渐降低,治疗2周后患者DI指数(0.138±0.024Vs0.379±0.055)、PI指数(0.017±0.002Vs0.025±0.004)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1、2、3月后均较治疗前进一步降低(P<0.05);CMI指数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1月后CMI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053±0.006 Vs.0.105±0.018)(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CM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阻生牙伴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青壮年患者采用上颌牙合垫治疗可显著改善颌关节功能,具备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纯性和伴功能性下颌后退前牙闭锁性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盘的受力情况。方法:利用笔者已建立的前牙闭锁性深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两种工况进行力学加载,以观察不同组织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前牙闭锁性深覆斜向加载时颞下颌关节的受力情况与垂直加载时的分布特点基本相似,但应力值增大,变化范围也有所增加。结论:伴功能性下颌后退的前牙闭锁性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应力值增大,变化范围的增加可能是其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的严重结构紊乱类型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关节杂音和下颌运动障碍。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预后欠佳,难以恢复关节盘正常解剖形态及功能,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关节盘再生成为可能。研究发现,将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可生物降解支架上,在生长因子的刺激下可向纤维软骨分化,分泌胶原纤维和糖胺聚糖,最终支架被新生组织取代,关节盘实现再生。本文对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在关节盘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AngleIII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进行颞颌关节方面研究,以期从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并与前牵引组及反式TBA组进行比较。结果:未发现一例患者出现TMD症状。联合组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联合组及反式TBA组髁突发生明显后下移位,前牵引组变化较小。结论:适当持续性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联合组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前牙反锁结的快速解除并结合将前伸的髁突、下颌诱导后退,有利于恢复和建立后牙正常的ICP,真正实现牙位、肌位、关节位的协调一致,此对于矫治前牙反牙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方颌畸形的现代矫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对方颌畸形的不同容貌特征通过外科手段形成具有自然、协调的下颌轮廓并符合审美要求的现代矫正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根据方颌畸形的临床特征,采用口内入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下缘截骨术(V-Line Ostectomy)、颏部正中截骨下颌下缘内缩术、下颌骨外板劈除术,并结合咬肌修整及颊脂肪垫取出等术式进行综合矫治,以手术前后定位标准面像、X线头影测量等方法评价其矫治效果.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87例方颌畸形求美者进行矫治.结果 所有求美者其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有一定程度的张口受限或咀嚼不适感,经训练后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术后经6~24个月的随访,下颌轮廓协调、自然;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下颌角开张度与下颌角间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减小;由咬肌、下颌角肥大造成的面下1/3过宽畸形者得到了明显矫正;无面神经各支损伤及下颌骨意外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不同容貌特征的方颌畸形,综合应用现代矫正方法可同时改善面下部正、侧位的整体外形,并可达到自然、协调符合审美要求的下颌轮廓.  相似文献   

14.
自体下颌角横截倒置颌关节重建术张健华,杨韶华真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有明显的颜面部畸形,颏部偏向患侧,患侧下颌骨体和升支短小,下颌角前切迹明显凹陷,下颌角显著向下突出。这是由于长期的下颌升颌肌群向上牵引与下颌体的降颌肌群向下牵拉所致(图1)。图1畸...  相似文献   

15.
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面颊部严重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3年 ,笔者单位在修复面颊部严重组织缺损方面 ,应用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8例 ,其中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8~ 35岁。严重烧伤 5例 ,车祸致伤 3例。应用解剖 :颞肌位于颞窝中 ,其外覆盖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 ,该肌肉前部纤维呈垂直位 ,后部纤维呈水平位 ,通过颧弓深面 ,止于下颌骨喙突。由颌内动脉发出颞深动脉 ,在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两支 ,在颞肌与颅骨之间上行 ,前支供应颞肌中份 ,后支供应颞肌后份 ,而颞肌前份由颞肌的颞支供血。手术方法 :(1)根据面颊部软组织缺损情况 ,在颞区手术设计中需注意剥离的大致范围 ,并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标定颞浅动脉及颞深动脉的走行。 (2 )自颞顶部至耳轮脚 ,纵行切开头皮及耳前皮肤 ,切口长约 10cm,颞顶部行横行切开 ,长约 6cm,沿头皮颞浅筋膜层仔细剥离 ,勿损伤毛囊 ,且注意保护颞浅筋膜内的动脉 ,分别向两侧掀起头皮瓣 ,扩大剥离范围 ,视具体需要 ,远端可到达头顶部超过颞肌边缘 ,形成颞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骨膜等复合组织 ,颞肌与筋膜联合组织宜从骨面剥离 ,...  相似文献   

16.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SSRO)是正颌手术的一种常用术式,灵活性强,能很好地实现下颌位置的前伸和后退,在治疗下颌各类畸形中应用广泛。BSSRO术后的固定已由非坚固内固定向坚固内固定发展,近年来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固定方式。随着影像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聚焦于不同固定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本文对BSSRO术后固定方式的进展和不同固定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采用下颌升支后份倒置关节重建术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6例采用下颌升支后份倒置关节重建术治疗的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系统的术后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开口训练.结果 26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系统而周密的围术期护理及开口训练是成功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髁突高位切除术对髁突肥大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髁突高位切除术对髁突肥大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髁突肥大患者(共12例)的术前、术后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评价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术后患者面型改善,X线检查显示术后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及下颌升支高度基本对称髁突表面可见新骨皮质形成.②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善,Fricton颞下颌功能障碍指数和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分别从治疗前的0.131和0.066下降到0.042和0.021(P<0.05).结论 髁突高位切除术在改善面型的同时亦可以有效改善髁突肥大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患者43例,10例应用颅骨支持式牵引器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3例应用内置式牵引器行单侧(6例)或双侧(27例)下颌骨体延长,3~6个月的稳定期后,手术拆除牵引器.结果 43例患者80侧下颌骨体部平均牵引长度23.2 mm(14 ~ 35 mm),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后气道间隙由术前的平均4.9 mm增加到术后的10.4 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由术前的平均64.2°增加到术后的74.5°,小颌畸形得到了有效治疗,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术后平均复查20.3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关节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颅骨支持式牵引器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小颌畸形的有效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20.
颞颌关节脱位11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颖林 《中国骨伤》1990,3(6):19-19
颞颌关节脱位又称下颌关节脱位,多见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因间接外力引起,如开口大笑、打呵欠、拔牙等。临床上多有外伤史,下颌关节部疼痛,开口不能合,口流唾涎,语言不清,下颏前突,表情障碍,双侧下颌关节凹陷空虚。分单侧双侧脱位。单侧脱位则下颌向健侧偏斜,齿缝不能上下对应,下颌关节的患侧凹陷,健侧突出而不对称,语音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