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浆溶血磷脂酸在进展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检测3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病程、病情的相关性,并分别与稳定性脑梗死、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急性期升高,发病3 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 d下降明显,21 d接近正常对照,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梗死体积大则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高(P<0.01);重型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高于轻型组(P<0.01);皮质组与皮质下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与梗死大小、病程、明显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溶血磷脂酸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建平  李亚峰  郭庚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2):1277-128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动脉炎症性疾病,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等疾病。溶血磷脂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发挥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探讨溶血磷脂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探索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药物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偏头痛患者应用头痛宁和西比灵治疗的效果及其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02—2015-02我院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LPA与A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头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明显较对照组的68.29%(28/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头痛持续时间(7.56±2.11)h/次和发作次数(2.05±0.35)次/月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头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P(2.31±0.43)μmol/L与AP(3.51±0.6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比黏度高切(3.36±0.25)80s-1、全血比黏度低切(4.36±0.45)20s-1及血浆比黏度(1.08±0.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可明显减少偏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降低LPA与AP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改善偏头痛程度,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采其静脉血测定LPA含量,观察分析LPA含量增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人LP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采其静脉血测定LPA含量,观察分析LPA含量增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人LP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3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28例其他病因眩晕患者,5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浆LPA测定。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为脑梗死组、短暂脑缺血发作组(TIA组)。脑梗死组随机分为脑梗死试验组、脑梗死对照组。脑梗死试验组加用氯吡格雷0.75gqd。结果脑梗死组、TIA组发病3d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眩晕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2组发病4周时血浆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发病2周时脑梗死试验组LPA水平较脑梗死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是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敏感指标,可作为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常规检查项目,并为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3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28例其他病因眩晕患者,5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浆LPA测定。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为脑梗死组、短暂脑缺血发作组(TIA组)。脑梗死组随机分为脑梗死试验组、脑梗死对照组。脑梗死试验组加用氯吡格雷0.75gqd。结果脑梗死组、TIA组发病3d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眩晕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2组发病4周时血浆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发病2周时脑梗死试验组LPA水平较脑梗死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是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敏感指标,可作为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常规检查项目,并为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溶血磷脂酸(LPA)作为一种脂类信号分子,可引起许多血管反应,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LPA在血栓形成早期的连锁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类跨膜受体蛋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整个过程,特别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阶段的整个免疫反应过程起到关键作用.因此,LPA、TLR4及二者的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现对二者的基本特性、信号转导通路、生物学功能及二者间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进展性脑卒中指脑卒中患者脑血管梗死后临床症状不断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经临床干预仍呈逐渐发展或阶梯式加重的病理状态~([1])。进展性脑卒中属于难治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加强早期监测和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断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探讨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痴呆患者的60%~80%[1],研究表明每5yAD发病率将上升一倍[2].同时,AD是一个连续的疾病发展过程,2011年Sperling等[3].制定的AD诊断标准,正式将AD分为3个连续的阶段,即临床前期、MCI和痴呆期;其病程呈现不可逆性,药物仅对早期疾病有效,尚无有效治愈或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二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揭示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的预警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62例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脑梗死早期(CI)组3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组(TIA)32例,并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法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用有机溶剂抽提法测定溶血磷脂酸(LP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早期组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和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短暂脑缺血发作组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组相比,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水平较高(P〈0.05)。急性脑梗死早期组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和ox—LDL之间比较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浆中LPA和ox—LDL活性增高,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短暂脑缺血发作组血浆中LPA水平较急性脑梗死早期组增高,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ox—LD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对癫的诊断价值及其适用性。方法:对117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7例患者视频脑电图共诊断癫37例,诊断阳性率27.4%;60例临床未诊断癫患者中,视频脑电图比常规脑电图诊断阳性率高(11例)18.3%(P=0.04);57例临床诊断癫患者中,有5例临床诊断的癫分型与其发作时临床表现不符,不符合率为8.8%。结论:视频脑电图可以提高癫诊断率及分型的准确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从辅助检查方面寻找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病因。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AD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对社会和家庭都将造成巨大的负担。而早期治疗能够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生活质量,因此一种AD前驱状态,即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迫切需要一种早期诊断AD的敏感、特异指标。以往对AD的影像学研究多集中于海马等的体积测量,但病理生理改变往往在形态学改变之前出现,故其敏感性不高;近年来,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受体亚型(LPA1、LPA2、LPA3)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LPA1组、LPA2组及LPA3组,每组24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LPA受体各亚型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LPA1、LPA2和LPA3 mRNA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表达量LPA1(0.79±0.05)、LPA2(0.82±0.06)明显高于LPA3 mRNA(0.53±0.05)(均P<0.001);LPA1与LPA2 mRN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PA1、LPA2和LPA3蛋白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LPA1(0.98±0.23)与LPA2(1.04±0.1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PA3(0.75±0.14)(均P<0.001),LPA1与LPA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1、LPA2和LPA3受体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均能表达,LPA可能与其受体结合,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D-二聚体及溶血磷脂酸(LPA)对进展性脑卒中(SI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及3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2组研究对象的LPA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D-二聚体检验结果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D-二聚体与LPA能够对SIP患者疾病变化状况做出较敏锐反应,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尿液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表达水平在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液AD7c-NTP表达水平,比较54例AD组、68例aMCI组及46例对照组患者的尿液AD7c-NTP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尿液AD7c-NTP检测在AD及a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不同程度青光眼患者GDx参数的不同,评价GDx检测RNFL各参数的敏感性、特异性,确定GDx参数早期诊断青光眼的能力和最有价值指标。方法应用GDx-VCC分别对40例(80只眼)正常人、80例(130只眼)早期青光眼和70例(90只眼)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RNFL进行检测。分别比较其RNFL参数的不同。绘制GDx参数ROC曲线,确定对早期青光眼诊断最有意义的GDx参数。结果早期青光眼RNFL较正常人明显变薄,中晚期青光眼RNFL较早期青光眼明显变薄,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P〈0.001)。所有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良好地区分正常人和早期青光眼的能力。NFI和I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区分能力更强。结论GDx-VCC可为临床上提供定量检测RNFL厚度的参数,并有良好地区分正常人和早期青光眼的能力,有助于临床上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