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依据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介入科行肾动脉造影证实为双肾或单肾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检查。结果:41例患者经造影证实有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其中:(1)82.9%(34/41)的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2)51.22%(21/41)的患者肾超声检查有肾缩小(长径<9cm),80.5%(33/41)患者肾动脉血流峰速>180cm/s;(3)31.7%(13/41)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4)仅12.2%(5/41)的患者出现蛋白尿,7.3%的患者有外周血管杂音出现;(5)5例行磁共振成像(MAI)检查均提示有肾动脉狭窄,并经造影证实。结论: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血压难控制、超声检查肾脏缩小、血管峰值流速增加(>180cm/s),应高度警惕有肾动脉狭窄可能,进一步行MAI,甚至肾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及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6例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的肾动脉狭窄患者,造影同时或择期行PTRA和(或)支架术。观察术前、术后血管直径的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高血压者术前、术后应用降血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肾功能变化,并进行3~20个月随访。结果26例肾动脉狭窄均为单侧肾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程度为70%~99%,平均狭窄程度为(86.4±11.2)%。狭窄病变位于肾动脉开口部18例(69%),非开口部8例(31%)。4例患者存在对侧肾脏萎缩和肾动脉直径细小。26例患者均置入支架,共置入26枚支架,直接支架术15例,同时进行PTRA11例,手术即刻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1.6±0.7)mm(0.7~2.7mm)增至(5.2±1.4)mm(4.0~7.0mm)。术前肾功能不全者2例,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高血压患者26例,术后血压好转和治愈20例(76.9%)。围术期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PTRA和(或)支架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药物及介入治疗进展。1 定义及病因 临床上所谓肾动脉狭窄(RAS)是指一侧或两侧肾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狭窄≥50%。  相似文献   

4.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一种常见的进展性疾病,并且RAS所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也是继发性高血压中常见的一种原因,约占高血压患者1%~5%。随着超声、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无创技术的发展及对RAS认识的提高,临床上诊断出存在RAS的患者越来越多。1978年瑞士Gruentzig进行首例经皮穿刺肾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获得成功,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治疗RAS的常规技术。本文就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试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临床特征及探讨经肾动脉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A)诊断ARAS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患者中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ARAS患者179例(肾动脉狭窄>50%),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肾动脉超声及肾动脉CT造影(CTA)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179例ARAS患者中,有74例(41.34%)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血压,96例(53.63%)伴胸痛,6例(3.35%)出现急性肺水肿,102例(57%)伴肾损害.其中124例ARAS患者同时进行了肾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肾血流速度>171cm/s时有最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此时肾动脉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75%;另有23例(46支血管)同时进行了肾动脉CTA检查,肾动脉CTA显示的狭窄血管数多于肾动脉造影[32支(69.6%) vs.26支(56.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2).结论 ARAS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又以肾损伤、胸痛和高血压最为常见,肾动脉超声诊断ARA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而肾动脉CTA较肾动脉造影存在过度诊断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肾动脉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长期疗效。方法连续134例显著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肾动脉支架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1年和2年的血清肌酐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3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24小时肌酐较术前升高[(109.8±24.6)μmolL比(99.4±27.8)μmolL],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降低[(57.6±19.3)mLmin比(68.5±18.9)mLmin],但术后1年和2年的平均肌酐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64例血压得到改善,其平均血压为(148.6±22.6)mmHg(1mmHg=0.133kP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和2年分别有56例(50.9%)和50例(49.6%)患者获益。结论肾动脉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较好,且长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Ge JB  Liu XB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05-806
随着诊断手段和经皮介入治疗器械的进步,近10年来,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发展迅速,其适应证不断扩大,但什么样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治疗、是否所有介入治疗均能改善血压和肾功能,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现在我们国内有许多心脏介入医师往往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做个“顺路”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后肾功能及血压的变化,探讨PTRAS前肾功能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3例ARAS患者以PTRAS前肾小球滤过率(GFR)≥50ml.min-1.1.73mm-2和<50ml.min-1.1.73mm-2为标准,分为A组(14例)和B组(9例),比较总体及各组患者PTRAS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PTRAS后23例患者总体收缩压下降19mmHg(1mmHg=0.133kPa,P=0.000),舒张压下降6mmHg(P=0.051)。血清肌酐(Cr)升高4.4%(P=0.594),GFR下降4.4%(P=0.462)。其中A组血压下降26/8mmHg(P=0.000,P=0.033),Cr升高21.8%(P=0.137),GFR下降12.9%(P=0.066);B组血压下降8/1mmHg(P=0.292,P=0.773),Cr下降12.6%(P=0.126),GFR升高16.8%(P=0.090)。结论PTRAS能够明显改善ARAS患者血压;PTRAS后肾功能总体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2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同时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A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ARAS的发生率为22.8%;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肾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斑块是ARAS的预测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三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特别是冠脉三支病变者,尤其伴有高龄、颈动脉粥样斑块者,应该在冠脉造影后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及早发现ARAS。  相似文献   

10.
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诊治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Li L  Gai LY  Yang TS  Chen L  Liu HB  Sun Z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11-813
目的分析近17年来肾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的变化。方法分时间阶段对比总结1987-2004年间144例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情况。结果肾动脉造影人数在逐年增多,2000年以前病例平均年龄较小(P<0.05),高血压为主要就诊原因,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炎(占52.3%);2000年以后出现因急性肺水肿等行肾动脉造影的病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为主(占70.7%),介入治疗的比例和技术成功率升高(P<0.05),且介入治疗方式由单纯球囊扩张为主变为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为主(P<0.05)。结论17年来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学和临床特征及其介入治疗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 对 11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  114例患者中 ,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18 4%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77例冠心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2 6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37例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2 7% ,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 ,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与肾动脉狭窄(RAS)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在冠脉造影的患者中同时进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对临床资料和 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2 例冠脉造影患者中有 377 例(93. 8%)同时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 RAS 者 71 例(18.8%),其中轻度狭窄(<50%)者39例(10.3%),明显狭窄(>50%)者32例(8.5%),其中双侧明显狭窄者17例(4.5%)。明显RAS单变量分析,年龄、颈动脉斑块形成、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严重冠脉病变是 RAS的预测因素。多变量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严重冠脉病变是 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脉造影尤其冠心病患者RAS发生率高,在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便及早发现R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观察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并分析高血压合并RAS的影响因素。方法:高血压合并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57例,其中男性81例(51.5%),女性76例(48.5%),收缩压(151.5±1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4.7±10.3)mmHg,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进行选择或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分别以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为自变量,以RAS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RAS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157例,其中126例(80.2%)肾动脉造影正常,另31例(19.6%)存在RAS(腔径狭窄≥30%),其中14例(8.9%)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17例(10.8%)存在轻度狭窄(30%≤直径狭窄<50%),6例(3.8%)存在显著单侧RAS(腔径狭窄≥70%),2例(1.2%)存在显著双侧RAS(腔径狭窄≥70%)。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79例,非冠心病78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9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1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RAS有关;而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OR=1.17,95%可信区间:1.05~1.38,P<0.01)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OR=1.46,95%可信区间:1.03~2.04,P<0.01)。结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高血压合并RAS的发生率高。因此,有高血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时应考虑行肾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569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进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结果: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5%(94/569)。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19·170,P<0·001)。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χ2=22·11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高血压和冠心病多支病变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多支病变、高血压、高龄的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肾动脉狭窄的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经皮球囊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的疗效。方法  2 4例老年病人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 ,并植入支架 ,观察术后情况以及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临床平均随访一年余 ,6 8%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术后易于控制。 71%的病人肾功能保持平稳 ,17%的病人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12 %的病人肾功能继续恶化。 13个病人的 15支血管术后 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均无再狭窄。结论 对老年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 ,经皮球囊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是安全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连续 15 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腹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5 7例患者中 ,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 14 0 %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81例冠心病患者中 ,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2 5 9% ;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的 62例患者中 ,无 1例有肾动脉狭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冠心病、糖尿病及血肌酐 >10 0 μmol/L是存在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特别是血肌酐 >10 0 μmol/L的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时应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 ,以尽早发现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Renal angiography (R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 However, it is invasive and potentially harmful; hence there is a need for an optimal noninvasive te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is currently accepted as the optimal noninvasive test by many. However, its major drawback is its inability to grade quantitatively the degree of stenosis. In this study, likelihood ratios (LR)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A with that of RA. METHOD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emiquantitatively graded MRA would correlate with R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LR of MRA to diagnose RAS compared with RA. It was believed that LR > or = 10.0 or < or =0.1 might generate conclusive changes from pretest to post-test probabilities.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94 renal arteries from 48 patients were analyzed for RAS by MRA and RA. Stenoses were graded by MRA as mild (<50%), moderate (50% to 75%), or severe (>75%); and by RA as <75% or > or =75% stenosis. RESULTS: The LR was 0.13 (95% CI = 0.09 to 0.19) for mild stenosis, 0.11 (95% CI = 0.08 to 0.15) for moderate stenosis, and 2.2 (95% CI = 1.9 to 3.1) for severe stenosis by MRA. CONCLUSIONS: Nonsevere stenosis can be sufficiently diagnosed by MRA and may not warrant RA. However, it may be insufficiently precise to establish severe RAS based on LR results. Therefore, for severe RAS by MRA, the decision to obtain RA can be made with the help of post-test probability, which is determined using pretest probability and LR.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及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可能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72例患者接受肾动脉造影后诊断肾动脉狭窄性疾病,造影同时或择期行PTRA和(或)支架术.观察术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的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门诊记录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血压和肾功能,术后6个月行肾动脉造影复查肾动脉再狭窄情况.高血压者术前、后应用相同的降压药物,肾功能变化通过血清肌酐值来评价.结果血管造影示72例中60例为单侧血管病变,12例为双侧肾动脉病变,共84处病变.病变狭窄程度为60%~95%,平均狭窄程度为(78.8±10.3)%.狭窄位于肾血管开口部76处(占90.4%),非开口部6处(占7.9%),肾动脉分支血管2处(占2.3%).其中,68例接受支架术,共置入78枚支架,单纯行PTRA 4例,手术即刻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1.7±0.6)mm(0.8~2.6mm)增至(6.3±1.4)mm(4.0~8.0mm).术前肾功能不全者17例,术前、术后比较肾功能改善者达70.6%.该组高血压者66例,血压好转或治愈率65.2%.围术期肾周围血肿1例,股动脉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PTRA和(或)支架术是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肾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肾动脉狭窄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肾动脉支架进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1,3,6及12个月定期复查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共入选26例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治疗,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14)岁,术前肾血清肌酐水平为(151.58±11.86)umol/L,术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为(149.96±16.39)umol/L,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术后3,6及12个月肌酐分别为〔(140.38±27.07)umol/L,P=0.02〕,〔(137.15±30.73)umol/L,P=0.005〕,〔(135.38±33.37)umol/L,P=0.005〕,均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