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血透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CRF血透组30例,CRF未曾透析组36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结果:CRF血透组与未曾透析组的血浆t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与CRF未曾透析组一样,血透组患者也存在轻、中程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可见于肾功能不全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终末期肾病,其发生率高达85%以上。有资料证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而致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30倍,是该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直接死亡原因。大量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HCY是CV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之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并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病名,但是对其相关疾病及病机有一定的认识,现代临床研究亦证明中医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一定疗效,该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这一领域归纳及思考。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ohomocysteinemia,Hhcy)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Hhcy导致脑梗死机制、与脑梗死的关系及脑梗死伴Hhcy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Hhcy的优越性,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玉霞 《医学综述》2003,9(4):228-229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1] ,血浆总的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 teine ,Hcy)水平的升高 ,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现将高Hcy血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综述如下。1 Hcy的代谢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 ,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它可以经甲基转化作用转变成蛋氨酸 ,此过程需要叶酸、维生素B12 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 ;它还可以经转硫作用转变成胱硫脒 ,此过程需要 5 硫酸吡哆醇 (维生素B6)及胱硫脒 β合成酶 (CBS) ,这两个途径均须S 腺苷甲…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很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心脑血管的栓塞性疾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已被认为是这类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为研究这类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等方面的一个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其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相继证实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病变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其致病机制目前尚待完全阐明,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凝血及纤溶失衡及影响脂质代谢等有关。发病原因有遗传和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饮食、药物、某些疾病状态等)两方面因素,利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实施的控制已取得了临床和实验室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病(CVD)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评价Hcy在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用颈部彩超判定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Hcy水平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H)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尽管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是随着资料的累积和研究的深入HCH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阐明,这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对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了解HCH引起的血管性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2 7岁 ,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7年入院。患者 7年前活动状态下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行走不便 ,口角歪斜 ,4小时后进展至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神志不清 ,当时诊断为“脑梗塞” ,按脑梗塞治疗。病后第二天神志转清 ,约 3周左右能下地走动 ,以后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逐渐减轻 ,现生活可自理。入院后查体 :BP 16 0 /10 7kPa ,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神清语明 ,理解力正常 ,左侧鼻唇沟变浅 ,示齿口角右偏 ,余颅神经 (- ) ,偏瘫步态 ,左侧肢体肌张力高 ,肌力Ⅵ级 ,右侧肢体肌张力 ,肌力正常 ,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反射 ,膝…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旱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4倒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应用芦黄参花胶囊和西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2(IL-2)的含量和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芦黄参花胶囊和西药联合治疗提高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L-2、CD;的含量和CD4^+/CD8^+的比值。但仍低于正常组。结论:CRF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经芦黄参花胶囊和西药联合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并优于单用西药组。提高IL-2水平可能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及Scr、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及Scr、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归纳总结国内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文献。结论:PNS合并ARF多为可逆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抗凝等西医治疗,并结合中医治疗,可使大多数NS缓解,并逆转ARF。如经上述治疗仍未能奏效,则应行HD、CRRT或PD治疗。  相似文献   

15.
郑琪  杨树升  盛国光 《中医学报》2016,(10):1479-1483
目的:观察黄芎汤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双嘧达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芎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UAE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UAER、BUN、FBG、Scr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黄芎汤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姚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80-81,9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中西医治疗组(A组)50例和西药治疗组(B组)50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β2微球蛋白(β2-M)、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清纤维化标志蛋白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黏蛋白(LN)1的含量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0。O%,明显高于B组62.0%(xz=3.987,P〈0.05);治疗后A组Scr、BUN、Ccr、β2-M、NAG、C—Ⅳ、PC—Ⅲ和LN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125~2.745,P〈0.05~0.01);治疗后A组血清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t=-2.175~2.578,P〈0.05);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105-2.478,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丽娟  李琼  魏玲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132-113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无效、总有效率为(41.7%、18.3%、81.7%),高于对照组(30.0%、36.7%、66.7%),(x2=3.86,x2=3.91,x2=3.94,P<0.05);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滴水也可以见太阳”理性理论并不排斥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请想一想自己临证心得的三个缺点,再想一想别人临证心得的三个优点,您的临床经验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有明  谢正兰 《医学综述》2009,15(20):3155-315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近年来已有一定的进展。从以往的单一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转变为现在的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灌肠、静脉给药、中药外敷、药浴及针灸等多途径联合治疗,其疗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成药和单味药治疗、中药灌肠、外治法等方面对近年来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非替代疗法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的临床分期阶段,中药方剂的应用有不同的选择,目前以大黄、黄芪、丹参为主的中药组方制剂通过规范化应用,在不同途径的临床使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在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供血,从而改善肾小球功能,提高免疫,降低肾损伤,加强肾脏的代偿能力,进而起到了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中药是天然药物,相比化学制剂,其副用非常小,从而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显示出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