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和COX-2 mRNA的表达.结果:NF-KB、COX-2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NF-κB、COX-2 mRNA在大肠癌组织表达量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P<0.05).大肠癌浸润组织越深,NF-κB和COX-2 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高,且NF-κB 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NF-κB与COX-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7,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NF-κB和COX-2 mRNA高表达,两基因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与大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778-3780
目的对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予以研究,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血吸虫病大肠癌组织、血吸虫病大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分组,对病理标本进行提取,每组提取60例,分别记作A、B、C组。所有研究标本均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和免疫组化法进行环氧合酶-2的检测,对三组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对A组标本按照检测结果的阳性和阴性分组,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环氧合酶-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58.3%和3.33%,A、B、C组环氧合酶-2阳性率依次降低,且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按环氧合酶-2表达分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等数据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等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且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存在相关性,从而对血吸虫病大肠癌肠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核因子κB(NF-κB)是调控多种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来发现,NF-κB的不适当激活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及细胞耐药密切相关。对NF-κB进行调控目前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NF—κB)通过调节许多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黏附因子等的表达,参与机体的各种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以及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其在人体免疫,炎症,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成为近来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结构、功能、作用机制与肿瘤的关系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研究发现 ,NF κB也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 ,并与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本文就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环氧合酶-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RCC组织和25例正常肾脏组织COX-2表达及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肾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36.7%,而正常肾脏组织则无COX-2表达,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RCC分级及分期呈显著相关。肾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组(84±18vs35±10,t=19.19,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COX-2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RCC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多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后可产生内毒素耐受现象,其机制主要为内毒素信号转导功能障碍导致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位受损.创伤、脓毒症、内毒素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均具有内毒素耐受特征,内毒素耐受现象应用于临床可能会降低脓毒症和SIR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核因子-κB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活性与视网膜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测定了46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活性,并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F-кB相对活性分别为15.79±3.64,26.94±6.47,57.62±8.35。与正常对照组(15例)比较,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9例)NF-кB活性显著增强(t=2.74,2.64;P<0.05),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活性最高;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两组间NF-кB活性也有差别(t=2.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显著增强,尤其是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NF-κ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对急性胰腺炎时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发生时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对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均分为AP组和对照组,AP组以蛙皮素(Caerulein)腹腔内注射制成AP模型。分别于12h、24h、36h、72h后处死实验动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FκB激活水平,用半定量RTPCR检测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组的NFκB激活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的水平(P<0.01),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P发生时,胰腺组织中NFκB高度活化,促进了TNFαmRNA的表达,从而加重了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活化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的影响,以及经典途径在Ang Ⅱ介导的NF-κB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分为:Ang Ⅱ组:10-6 mol/L AngⅡ分别刺激HPMEC 0、0.5、1、2、4 h;氯沙坦组:10-6mol/L氯沙坦(AngⅡ 1型受体阻滞剂)预先处理HPMEC 1 h,再予相同10-6mol/L AngⅡ刺激细胞2 h,提取胞浆蛋白和胞核蛋白.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实验(EMSA)观察细胞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浆中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含量.结果 AngⅡ刺激HPMEC 0.5 h后细胞中NF-κB活性明显上升(144.5±16.1),在2h达到峰值(270.1±27.2),4 h(215.1±17.8)较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0 h水平,以上各时间点与AngⅡ刺激细胞0 h(100.0±2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 Ⅱ刺激HPMEC 0 h IκBα含量(44.4%±2.1%)相比,0.5 h后IκBα含量即开始明显下降(38.9%±3.6%,P<0.05),2 h后IκBα含量下降最为明显(32.6%±2.3%,P<0.05),4 h细胞中IκBα含量较2 h有所上升,但仍然明显低于ArgⅡ刺激0 h细胞中IκBα的含量(40.1%±4.7%,P<0.05).氯沙坦组NF-κB活性(115.4±10.7)和IκBα含量(43.6%±3.7%)与AngⅡ组0 h相比无明显差异.氯沙坦组中NF-κB活性明显低于AngⅡ组2 h,氯沙坦组中iκBα的含量亦明显高于AngⅡ组2 h.结论 AugⅡ能通过AT1介导HPMEC中NF-κB活化.经典途径参与了AagⅡ诱导的HPMEC中NF-κB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在两种实验性胰腺炎时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在水肿型及坏死型胰腺炎时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制作大鼠水肿型及坏死型胰腺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测定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的表达,并应用正常大鼠作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核因子-κB无表达,从水肿型组到坏死型组,核因子-κB表达明显增强,且三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水肿型胰腺炎较坏死性胰腺炎核因子-κB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可能是由于水肿型胰腺炎时存在着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2(TFF2)和环氧合酶-2(CO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FF2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50例癌旁组织和50例胃癌组织中TFF2和COX-2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TFF2表达呈逐渐减弱趋势(165.80±16.42,184.44±19.02和206.79±17.62,P<0.01),而COX-2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217.50±12.60,203.08±17.68和193.50±16.160,P<0.01),TFF2的表达强度与COX-2呈负相关(r=-0.761,P<0.01)。结论:COX-2的表达增加抑制TFF2的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κB研究与脓毒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感染性休克是ICU中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重要病理因素。近年来 ,基础研究已揭示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激活核转录因子 ,调节相关基因转录和翻译 ,其中核因子κB/REL (NF κB/REL)家族的激活被认为与脓毒症有关 ,它可以使导致感染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几种重要炎症介质的基因大量表达 ,如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1β(IL 1β)、粘附分子 (ICAM 1和E selectin)、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等[1 ] 。鉴于NF κB在感染性休克及MOD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NF-κB)是调控多种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来发现,NF-κB的不适当激活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及细胞耐药密切相关。对NF-κB进行调控目前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形成过程中核因子-κB(NF—KB)及Bcl-2的动态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雄性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病理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和Bcl-2变化,并定量观察核蛋白、NF—κB和Bcl-2动态表达。结果:病理检查示鼠在喂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肝组织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有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中仅见较低水平的NF-κB和Bcl-2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形态的变化.肝组织中NFKB和Bcl-2表达依次增强,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r=0.73.P%0.01)。结论:癌变过程中NF—κB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和Bcl-2呈过表达状态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7例乳腺癌组织COX-2、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COX-2、MMP-2和TIMP-2阳性率分别为81.1%(103/127)、96.9%(123/127)和60.6%(77/127);COX-2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1,P<0.05),与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P<0.05);MMP-2蛋白表达与COX-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90,P<0.01).结论 乳腺癌COX-2表达状况与肿瘤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COX-2可能通过调控MMP-2表达来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及钙超载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主要继发于胆道疾病或慢性酒精中毒,大多数AP患者仅以胰腺出血、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但仍有25%的患者会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在出血、坏死的同时,常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可高达30%-40%[1]。针对AP的发病机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说,如胰酶消化学  相似文献   

18.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 NFκB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的动态表达 ,探讨核因子 κΒ(NFκB)在胰腺炎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导过程。方法 :12 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 ,利用改良的 Pfetter法复制 SD大鼠 ANP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动态观察 3组大鼠胰腺组织中 NFκB的表达 ,并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 :病理观察显示 ,ANP组大鼠胰腺组织有明显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聚集 ,经地塞米松治疗后炎症反应减轻。胰腺组织中 NFκB在 ANP后 1小时开始表达 ,3小时达高水平 ,6小时后下降 ;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表达 (P<0 .0 1)。地塞米松治疗组 NFκB也有表达 ,但弱于 ANP组 (P<0 .0 1)。结论 :信号转录因子 NFκB参与了大鼠 ANP的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对 NFκB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支气管大鼠气道炎症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姜黄素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OV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3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气道炎症情况及免疫组化染色后NF-κB的核着色情况。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最明显,姜黄素组大鼠症状轻,正常对照组无症状。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周围明显炎细胞浸润,且以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姜黄素组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姜黄素组。肺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发现哮喘模型组NF-κB的核着色最强,姜黄素组较弱,正常对照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哮喘大鼠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秦军  吴开春  幺立萍  邵国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02-6404,i00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发生及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环氧合酶-2表达及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m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膀胱癌组织环氧合酶-2阳性表达率为46.9%,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则无环氧合酶-2表达,环氧合酶-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BTCC分期分级递增而递增。膀胱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环氧合酶-2阴性表达组(784&;#177;20 vs 33&;#177;15,t=12.56,P&;lt;0.01)。结论:膀胱癌组织中存在环氧合酶-2的表达,环氧合酶-2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环氧合酶-2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BTCC的一个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