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钠血症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与高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检测重症脑出血患者24小时、72小时及1周后血清钠含量,以及时发现高钠血症患者,仪器采用美国NOVA-12项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对血清钠进行检测。结果:141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现有21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高钠血症(15.8%)。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昏迷时间越长更易发生高钠血症,如不能纠正则死亡率明显增高。另外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也是发生高钠血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并发高钠血症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33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进行检测。结果:233例脑出血患者中有27例合并高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下丘脑损害、大剂量脱水剂、补液不足及血糖升高患者易并发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易并发高钠血症,病因可能与丘脑出血及脑出血早期大剂量脱水剂应用等因素有关,并发高钠血症患者预后差。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高钠血症的可能原因及合理治疗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重症医学科重症高钠血症61例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分析高钠血症发生的原因及合理治疗护理策略。结果:2年内ICU病房共治疗412例,其中发生高钠血症61例,发生率为14.81%,死亡41例,死亡率达67.21%。脑部患者占47例,发生高钠血症的可能原因为脑部疾病、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2分。结论:ICU内老年、脑出血、脑部损伤,APACHEⅡ评分较差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钠血症。高血钠症患者预后较差,应针对高血钠症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神经外科鞍区肿瘤患者术后高钠血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鞍区肿瘤患者中发生高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及临床转归。结果:出现高钠血症38例,其中单纯高钠血症有34例,交替性血钠紊乱有4例,未发生1例因电解质紊乱而死亡病例。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血钠监测,记24h出入量,积极补液补水,加强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是鞍区肿瘤患者术后高钠血症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继尧  关伟  张海权  李沛 《中医药研究》2011,(12):1469-147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与高钠血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出现的38例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格拉斯哥昏迷量表(TCS)评分3分~5分组出现高钠血症病例明显高于6分~8分组,GCS评分越低,出现高钠血症几率越大,高钠血症的出现增加了原发病的死亡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主要与其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病情越重,血钠越高,预后越差。早期连续血液净化(CBP)有效纠正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高钠血症,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脑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6%(7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62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更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成珠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71-1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併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随机性护理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脑出血併发、坠积性肺炎、肢体功能、言语功能降碍等讲发症方面,随机性护理组均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讲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红素水平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43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并与30例健康者(正常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组比较,总胆红素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组与正常组比较,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正常组比较,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合胆红素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水平胆红素有明确的促进脑梗死发生的作用,而与脑出血的关系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对入院的3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24h内进行心电图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在24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出血量低组(<20ml)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低,而出血量高组(>31ml)的检出率高。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ICU)中患者出现高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方法: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ICU收治且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中选取50例,依照数字表法将所有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清水鼻饲治疗方法,分别对患者进入ICU、发生高钠血症、治疗后48 h以及末次治疗结束后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并对各阶段的血钠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评价动脉压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病因为血容量不足,共有12例(24.0%);第二多见的是氯化钠或碳酸氢钠输入超量,共有8例(16.0%),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15例患者死亡(30.0%),包括7例晚期肿瘤患者、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2例重症感染患者以及2例脓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在进入ICU时与发生高钠血症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48 h及末次治疗结束后的APACHEⅡ评分和血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生命体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ICU内的高钠血症患者应及时了解其原发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对患者的病因进行综合评估,然后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通过清水鼻饲治疗能够有效纠正酸碱紊乱,使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唐友明  张永全 《陕西中医》2003,24(8):697-69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 :对 73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辨证分型关系、不同部位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血肿大小与辨证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肝阳上亢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各证型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区 ;血肿大者多为中脏腑 ,小者多为中经络 ;死亡者全部为脏腑者。结论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处理行并发症预防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策略。结果:ADL分级法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整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并给予术前预见性处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8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急性期.结论: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降颅压、控制血糖以及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CT确诊的小量脑出血(小于10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脑梗死80例和脑出血(大于10mL)81例作为对照。结果:与脑梗死组相比,小量脑出血在既往卒中史、起病时状态及血压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小量脑出血组在症状体征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较轻,类似于脑梗死患者,容易误诊,应早期行头颅CT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陈少芳  梁晖 《中医杂志》2005,46(3):212-21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sICAM-1、MDA的含量.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MDA含量明显升高.中脏腑组两指标较中经络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实证组较中经络虚证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各组以痰热腑实组升高最为显著,72小时内以25~48小时组为最高.结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黏附、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患者血清sICAM-1、MDA明显升高,二者关系密切,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两指标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中风出现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急性脑出血两指标水平的高峰期在25~48小时;两指标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不同出血量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102例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量分为3组(小于10ml者小量组,10ml~30ml者中量组,大于30ml者大量组),比较不同组别凝血指标及其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P0.05,中量组高于小量组,大量组也高于小量组;血浆DD值与出血量之间关系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血浆DD值与出血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马玲燕  付秋燕 《新中医》2015,47(10):219-221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西医护理组)54例和B组(中医护理组)58例,并相应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防治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尿路感染、便秘、应激性溃疡出血及褥疮。疗程结束前后均进行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GCS评分及ADL评分上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患者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患者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尿路感染、便秘、应激性溃疡出血及褥疮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优于普通西医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便秘中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将5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28例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便秘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脑出血的便秘发生率为17.9%,对照组为60.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对预后的风险分析。方法:选取310例脑出血患者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产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组与脑出血预后不良率的关系。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低,出血量大,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脑出血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下降天数与疾病的预后有相关性(r_s=0.461,P0.001),随着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延长,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越差(P0.001)。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情重,出血量大,血肿破入脑室是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应激性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疾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并给予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上实施系列预见性护理。结果与对组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