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1]。对于已发的脊柱骨折,首要措施是及时减压复位等手术治疗,以防脊髓神经的再次损伤以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目前,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是最常用的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2]。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共对42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采取了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6):423-426
目的探讨定量CT法(QCT)骨密度(BMD)测量值与骨质疏松性脊柱脆性骨折相关性,寻找引起脆性骨折的BMD值的临界值范围。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第一次出现单个脊柱脆性骨折的80例绝经后妇女,应用64排CT测量患者T_(11)~L_4中未骨折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分析;与同期80例自愿参与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症状绝经后妇女T_(11)~L_4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QCT骨密度值在35~50 mg/cm~3区间的有63人,占78.75%;QCT骨密度值在50 mg/cm~3以下的有69人,占86.25%,在50 mg/cm~3以上的仅有11人,占13.75%;平均值为(43.63±7.54)mg/cm~3。对照组QCT骨密度值在50~70 mg/cm~3区间的有53人,占66.25%;QCT骨密度值在50 mg/cm~3以上的有73人,占91.25%,在50 mg/cm~3以下的只有7人,占8.75%;平均值为(64.57±12.07)mg/cm~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QCT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8,P<0.001)。结论绝经后有骨质疏松的妇女,当其QCT骨密度值降低到50 mg/cm~3左右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QCT骨密度值50 mg/cm~3很可能是引起脆性骨折的骨密度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探讨福利院中老年骨折的特点(原因、好发部位、骨折时骨骼的状态).方法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对福利院369名老年人中3年间发生骨折的病人进行X线摄片和骨密度、骨生化代谢指标测定.结果3∞人中有73人骨折,其中50人患中度以上骨质疏松症;骨生化测定仅骨钙素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骨折常见于髋、腕和脊柱等部位.结论骨质疏松为老年骨折的主要原因,骨密度下降提示骨折的可能性增高;髋、腕和脊柱是老年骨折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急剧上升.胸腰段骨折发生率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纠正脊柱畸形,使病员脊柱功能得到满意恢复.作者对胸腰椎稳定骨折及部分轻度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悬吊牵引过伸复位法治疗,使骨折椎体椎前高度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绝经后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将渐进性减少,并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及骨折的危险度剧增.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为40%~50%,男性发生率为13%~22%.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椎体压缩性骨折占50%,而危害最大为髋部骨折.目前对可耐受手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良性和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取85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良性脊柱骨折共50例、恶性脊柱骨折共35例,且予以CT、磁共振检查,对比阳、阴性预测值,分析良恶性脊柱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良恶性的ADC值,评估CT平扫、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磁共振、两项联合诊断良恶性脊柱骨折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85例脊柱骨折患者经CT平扫后,阳性预测值73.47%,阴性预测值61.11%;经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后阳性预测值为81.63%,阴性预测值为72.22%。经磁共振检测后,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85.71%;经两项联合检测后,阳性预测值96.00%,阴性预测值94.23%。CT影像学特征显示,良性脊柱骨折出现T2WI高信号共43例,椎体形态以楔形占比更多,椎体后缘以成角多见,椎旁软组织呈环形增厚样;恶性脊柱骨折出现T2WI高信号34例,椎体形态以楔形或倒楔形为主,椎体后缘呈膨隆,椎旁软组织呈结节肿块。良性组的ADC值高于恶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脊柱骨折多为骨质疏松引起,脊柱也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选取312脊柱骨折的患者进行全面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2例,男110例,女202例;年龄60-94岁,男性平均年龄71.5岁,女性平均年龄73.2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第11胸椎~第2腰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结合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50例骨折患者中累计发现62个椎体骨折,其中第1腰椎受累最高,占总数的50%,CT表现为椎体不同程度压缩,56例可见明显骨折线,43例椎体横径增宽,17例伴有椎弓骨折,10例伴有横突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横断位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脊柱的三柱结构、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程度,是诊断胸腰段骨折的重要方法,对术前骨折分类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严重的合并症,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脊髓均可造成脊髓损伤,最好发部位在颈椎下部,其次为胸腰段脊柱部.平时以屈曲型脊柱骨折脱位为最常见病因,而战时则以火器伤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严重的合并症,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脊髓均可造成脊髓损伤,最好发部位在颈椎下部,其次为胸腰段脊柱部.平时以屈曲型脊柱骨折脱位为最常见病因,而战时则以火器伤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卢伟广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21-1322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10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包括5例骨水泥渗漏,2例术中球囊破裂,2例穿刺入椎管,1例术后病椎塌陷。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以骨水泥渗漏、术中球囊破裂、穿刺入椎管、术后病椎塌陷为常见,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探讨福利院中老年骨折的特点(原因、好发部位、骨折时骨骼的状态)。方法: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对福利院369名老年人中3年间发生骨折的病人进行X线摄片和骨密度、骨生化代谢指标测定。结果:369人中有73人骨折,其中50人患中度以上骨质疏松症;骨生化测定仅骨钙素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骨折常见于髋、腕和脊柱等部位。结论:骨质疏松为老年骨折的主要原因,骨密度下降提示骨折的可能性增高;髋、腕和脊柱是老年骨折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3.
微小侵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骨质疏松协会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在一生中会发生骨折,仅美国就有6 0 0万人患有继发于骨质疏松的骨折,其中2 0 %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16 %的绝经妇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压缩性骨折(verterbralcompressionfracture,VCF) [1] ,全美每年有大概5 0万人发生骨质疏松脊柱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病 ,多发生在 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中 ,老年性或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最为常见。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 ,导致骨的脆性增加 ,常易发生骨痛甚至骨折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1 临床表现骨折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约占骨折总发生率的 50 %。更年期后妇女容易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则多发生于髋部 (股骨颈、股骨粗隆间 )及腕部 ,且可能重复发生。骨痛 :骨痛的发生率女性较高 ,约占 80 % ,以腰背疼痛为主 ,并向四肢及带状放射者约占 2 0 % ,一些患者还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麻木或肌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MRI在急性脊柱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78例急性脊柱外伤患者,对可疑损伤部位进行CT扫描.在伤后8小时采取T1WI、T2WI横断面,T2WI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矢状面对患者脊柱进行常规MRI扫描,回顾性分析MRI对脊柱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 78例患者CT扫描后,结果显示,颈椎椎体骨折且椎管狭窄者有20例患者,腰椎椎体骨折且伴有附件骨折者具有48例患者,胸椎骨折的患者具有6例,骶椎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4例;78例脊柱骨折中具有88个椎体骨折;脊髓损伤MRI检出率(25/78)32.05%,CT(12/78)1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损伤MRI检出率(50/78)64.10%,CT(6/78)7.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创伤性脊髓损伤采取MRI检查,效果较好,可以清晰显示脊柱形态、骨折及位置同脊髓的关系等病理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骨质疏松症有多常见?一位50岁的高加索妇女一生中有32%时间有脊柱骨折的风险、16%时间有髋骨骨折风险和15%时间有桡骨远端骨折风险。这些发生率超过其发生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高,因为与绝经相关的激素变化使其通常有更低的骨高峰值和更多的骨丢失。2如何知道患有骨质疏松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参照骨密度(BMD)水平  相似文献   

17.
石红军  周永华  徐绍德 《重庆医学》2011,40(25):2598-2599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常见骨折,由于胸腰段脊柱(T11~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该处骨折十分常见,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又占该类骨折50%以上.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较多,根据骨折的类型、椎管占位程度、受伤时间等选择不同的术式,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的改进、术中良好的监视设备、手术技术的成熟、胸腰椎骨折治疗正朝着创伤小、脊柱结构破坏小、功能恢复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成份、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并伴有周身疼痛、体态变形 ,易发生骨折。绝经期后的妇女 ,由于异常的骨吸收 ,骨量的不断下降 ,而产生骨质疏松症。Morgam指出妇女每 10年可丧失原来骨量的 10 % ,而男性为 5 %~ 7% ,6 0岁以后妇女年龄每增加 5岁 ,骨折发生率可增加一倍 ,发病部位一般先由脊柱开始进而影响四肢 ,我科收集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180例 ,现就X线诊断及有关问题做以概要性分析报告。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在 5 5岁以上 ,X线诊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并已除外其它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术期凝血指标变化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开封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未发生再发骨折的3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再发骨折的3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资料,纳入未发生组。由研究者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围术期凝血指标变化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并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围术期凝血指标变化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骨密度T值低于未发生组(P<0.05);术前1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发生组TT短于未发生组,FIB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7d FIB高表达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20.
脊柱后路R-F技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侯铁胜,刘洪奎,贾连顺,赵定麟胸腰段脊柱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有不少为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Burstfracture)。此型骨折需要良好的骨折复位(Re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