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开展孕产妇分娩与保健双向转诊的实证研究.方法 分析深圳市公明人民医院及其社区康复中心(站)就诊与保健的孕产妇.结果 孕产妇分娩后由医院下转入社区康复中心(站),转诊率为99.99%,孕妇上转到医院分娩和保健的比例为42.40%,孕产妇分娩与保健双向转诊率远高于居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转诊率.结论 在目前双向转诊落实难的现实情况下,我们认为当地的孕产妇分娩与保健双向转诊落实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影响精神病患者双向转诊顺利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方法根据2008年1~6月我院门诊和出院患者数据,通过收集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转诊成功和未实现转诊的具体原因。结果2008年1~6月我区精神病患者自专科医院下转57名,占总出院人数的29%,自礼区卫生中心上转193名,占专科医院总门诊人数的1.72%。下转患者比例逐月下降。影响下转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不符合和患者及家属不理解而拒绝。结论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同时涉及到医院、社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强调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视和沟通、加强对社会、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都是促使双向转诊制度顺利运转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乙等)其前身为太原铁路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4.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足实现“小病留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贵州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双向转诊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文献分析对双向转诊顺利开展的外部支持环境作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为贵州省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双向转诊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双向转诊的运行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以及促进双向转诊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武侯区450名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76.3%社区居民患病后首先都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就诊,主要原因是他们信任大中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78.7%调查对象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仅39.6%的居民听说过双向转诊,而实施情况也不容乐观。结论:为保证双向转诊合理运行建议加强大中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基本医疗保险应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加大对双向转诊的宣传教育,提高双向转诊知晓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结核病三大控制策略的规程,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了定向转诊、归口诊治、社区管理结核病人的“三位一体”防治模式。我区结合实际情况,全面铺设各社区医疗机构防痨网点,指定古华医院为我区唯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在肺结核病人(包括外来人口)的发现与转诊方面收到较好效果,居住在本辖区的结核病人的发现率〉70%,转诊率〉95%,转诊到位率本地人口〉90%,流动人口〉70%。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双向转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从就医观念存在误区、社区医疗水平低、医疗机构之间利益驱动、制度保障缺失几个方面分析了双向转诊运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又提出了完善双向转诊的思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建立有限医疗保险机制、建立健全制度化管理、建立新型三级医疗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深圳双向转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我国深圳社区健康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中的各方利益者,包括主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能获得预期利益,但是由于这些利益集团动用资源能力较弱.所以双向转诊仍然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促使社会各界正确应对农民工尘肺病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法 采用社会因素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尘肺病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结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农民工尘肺病诊断技术问题中,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因素.结论 农民工尘肺病事件存在众多社会因素,预防农民工尘肺病事件的发生,社会有关阶层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促使相关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新型二级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点,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理论体系,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体制。方法:前期研究构建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卫生服务理论、文献综述方法。结果:经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获得“双向转诊”主要主体和病人流动路径,分析“双向转诊”影响因素,揭示“双向转诊”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结论: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是新型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二级互动的关键部分,研究可为医院与社区整体互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社区卫生服务从单向上转完善到双向转诊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研究了当前双向转诊中普遍存在的只有单向“上转”而少有“上下都转”的现象及其原因,以战略联盟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从单向“上转”完善到双向转诊的途径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实践和推广实用、合理的不孕不育诊治双向转诊体系,解决卫生系统中双向转诊体系建设问题。方法:建立不孕不育诊治规范流程;建立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路径;运用电子化管理数据库系统;多次的学习班培训,为期3个月的进修;巡回讲座;专家出诊;设立绿色通道;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示范点。结果:2006—2008年8个门诊点不完全统计转诊患者573人次,转诊率8.8%(573/6 501)。2009年10个门诊点转诊患者447人次,转诊率2.88%(447/15 527)。2005—2010年9月通过绿色通道接受转诊患者648人次;专家出诊44次,接诊1 240人次;实际参加为期3个月进修培训人员133人次;学习班举行16次,参加人员1 223人;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点27家;参加数据库系统学习32家单位。结论:不孕症双向转诊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在江苏省内建立了不孕不育规范化诊治流程,建立了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路径,对减少不孕症患者来回奔波、减少医疗开支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践和推广实用、合理的不孕不育诊治双向转诊体系,解决卫生系统中双向转诊体系建设问题。方法:建立不孕不育诊治规范流程;建立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路径;运用电子化管理数据库系统;多次的学习班培训,为期3个月的进修;巡回讲座;专家出诊;设立绿色通道;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示范点。结果:2006—2008年8个门诊点不完全统计转诊患者573人次,转诊率8.8%(573/6 501)。2009年10个门诊点转诊患者447人次,转诊率2.88%(447/15 527)。2005—2010年9月通过绿色通道接受转诊患者648人次;专家出诊44次,接诊1 240人次;实际参加为期3个月进修培训人员133人次;学习班举行16次,参加人员1 223人;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点27家;参加数据库系统学习32家单位。结论:不孕症双向转诊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在江苏省内建立了不孕不育规范化诊治流程,建立了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路径,对减少不孕症患者来回奔波、减少医疗开支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认知及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认知及满意度的情况,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以及促进双向转诊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和宁波市社区居民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只有37.1%居民清楚双向转诊制度,22.1%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愿意回社区康复治疗的病人占70.5%,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满意度不高.结论: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认知度不高,双向转诊运行不畅通,要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还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There are not many studies explor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use and risky sexual behaviors among migrant workers. This study analyzed how changes in alcohol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risky sexual behavior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Data for this study was drawn from an HIV risk reduction project.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and Linear mixed model statistical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find changes and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use, sexual risk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over time. The sample (n = 203) was composed of African Americans (33.0 %) and Hispanics (77.0 %) men. Both groups, over time, showed reduction in sexual risk in accordance with reduction in alcohol use. Changes in alcohol use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sexual risk changes over time.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like building social support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HIV risk reduction intervention directed towards high alcohol consuming migrant wor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