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患儿中急性型占98.54%,慢性型占1.46%。47.8%的患儿发病前1~4周曾有感染史;32.68%的患儿在发病前3d~1月曾有预防接种史。病原学检查185例,阳性占52.97%。临床表现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合并内脏等重度出血者占6.24%。188例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血小板在2周内、1周内、3d内达正常水平者分别为96.28%、77.13%和32.98%。结论小儿ITP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有密切关系。发生于预防接种后的ITP高于以往报道,其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谢永武  宝杰  宋玫  郑瑞丰  周彬 《河北医学》2006,12(8):759-762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①小儿ITP出血部位较单纯。②婴幼儿发病多见,<8月22例,占44%,<24月34例,占68%。③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支原体感染亦可能是其致病因素;骨髓检查结果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④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缩短两者单用使血小板计数达正常的时间。结论:小儿ITP中婴幼儿的发病率高,发病有多因素,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达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沙林林 《当代医学》2008,(10):21-22
目的 加深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0例IT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型69例(63.8%),慢性型10例(11.1%),放弃治疗11例.(2)42例(46.7%)有前驱感染病史.(3)60例(80%)轻中度出血,6例(6.7%)重度出血.(4)就诊时35例(38.9%)血小板≤25×109/L,26例(28.%)≤10×109/L.(5)骨髓涂片66例,其中45例(68.2%)巨核细胞总数增多,21例(31.8%)巨核细胞数正常.结论 小儿ITP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发病关系密切;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IT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狂犬疫苗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芳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9):1023-1024
<正>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6岁,主因皮肤出血2d、鼻腔出血不止8h入院。患儿于3d前被狗咬伤,立即处理伤口、肌注狂犬疫苗第一次。次日发现皮肤有少许出血点,第3日皮肤出血点明显增多,且出现鼻腔出血不止,故入住我科。查体:体温37℃,脉搏106次/分,血压12/8kPa(90/60mmHg),神智清楚,精神不好,全身皮肤可见大量出血点,下肢可见瘀点、瘀斑。左侧鼻腔有渗血,齿龈黏膜有活动性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口唇稍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齐、心前区未闻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四肢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内容、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儿中,18例完全治愈出院,3例有所好转,1例无效。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儿科中发病率很高,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对治疗ITP有很好的疗效,医师要根据患儿患病情况,采用合理安全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常见误诊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例TTP的特点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TTP均误诊为其他疾病 ,其临床特点以神经系统症状和发热为主 ,部分病例有出血和黄疸表现 ;实验室检查特点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凝血功能正常 ,常伴有肝肾功能异常 ,外周血见多量畸形红细胞也是特点之一。结论 TTP是一种获得性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极易误诊 ,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对2000年9月~2007牟6月ITP62例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治疗体会。9例轻度患者一般治疗均获痊愈,其余53例给予其他治疗。其中48例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恢复正常,获痊愈。4例效果不明显,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PA—IgA、PA—IgE均增高,又加用长春新碱静滴,获痊愈。  相似文献   

9.
注射风疹疫苗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广伟  岳智慧  孙良忠  黄耘 《广东医学》2001,22(12):1135-1136
目的 进一步了解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分析近5年来该院52例IT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儿起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发病时血红蛋白数、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的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与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发病前是否有前驱感染无关,与发病时出血部位、出血严重程度无关,与治疗开始时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骨髓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数无关,与激素治疗疗程、治疗方案无关。治疗过程中血小板降低与感染有关。结论 对ITP患儿早诊断、早治疗、严格防治感染、严格掌握治疗指征为改善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5年内共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rP)患者的临床资料。SLE相关TTP患者占同期住院SLE患者的0.45%(12/2693)。其中男女比例1:5,中位年龄23岁。TTP诊断时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2—30分,多数为重度活动者(10/12)。患者诊断前均有显著的血小板降低及明确肾损害。12例患者中10例出现急性肾衰竭;9例心肌受累;8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发病时8例有4个及以上脏器损害;3例做了肾穿刺活检,Ⅳ型狼疮肾炎2例,V型狼疮肾炎1例,病理均可见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现。外周血涂片中发现破碎红细胞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11例接受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6例最终好转(6/11)。6例接受了血浆置换(40ml·kg^-1·d^-1),4例好转。未接受血浆置换的6例,3例好转。12例患者最终死亡2例,恶化放弃治疗3例,7例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前已患ITP者4例,7例孕期有症状。13例剖宫产分娩,10例阴道分娩。23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无1例有出血倾向或颅内出血。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患者是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但需对此种患者加强孕期监护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93例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ITP常用治疗方法的效果和疾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990年~2009年193例住院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193例成人ITP患者中,22.8%的患者发病前有感染病史,79.3%的患者多表现为慢性病程。有出血表现者共167例(86.5%),皮肤淤点、淤斑最多见(77.7%),5例(2.6%)患者发生脑出血死亡。发生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计数较未出血患者更低(P=0.000)。患者中166例(86.0%)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或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方案,115例(69.3%)出现治疗反应者。发病时血小板低于20×109/L,治疗效果较好(P=0.011);女性患者疗效优于男性(P=0.029);15~40岁较40岁以上患者疗效好(P=0.000);有出血情况者较无出血者疗效好(P=0.004);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抗核抗体(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与否和疗效无关。46例(23.8%)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2例(6.2%)为转氨酶升高,12例(6.2%)血糖升高,1例(0.52%)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成人ITP患者慢性过程多见,糖皮质激素仍然是ITP的首选治疗方法,患者性别、年龄和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ANA阳性的ITP患者应该长期随访,其有可能转化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is a rare condition but associated with 90% mortality if left untreated. The diagnosis is usually made when there is thrombocytopenia and microangiopathic haemolytic anaemia, although the full pentad also includes fever, renal impairment, an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 variety of underlying caus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cquired TTP including bacterial and viral infections, bone marrow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pregnancy, immune disorders, and certain drugs. To date there is just one case report of TTP associated with statin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TTP after being started on simvastatin, a HMG-CoA inhibitor,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继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结缔组织病继发的TT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 8例TTP患者均为首次诊断结缔组织病,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vWF金属蛋白裂解酶(A...  相似文献   

18.
Chronic 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ssociated with haemophilia 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patients with haemophilia A developed chronic 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risk of haemorrhage, splenectomy was recommended. Successful operative management included daily infusions of missing clotting factors with monitoring of blood levels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