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咏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22-12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尿激酶治疗,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进行患肢静脉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方法:对35条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条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症状消失。有19条静脉出院前顺行静脉造影复查。其中15条静脉血栓已完全消失。另4条静脉血栓已明显缩小。结论:尿激酶治疗早期下肢静脉血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探讨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给予尿激酶30~50万U溶于生理盐水50~100 mL中患肢远端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10 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药物的效果与发病时间关系、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治疗10 d,总有效率87.5%。结论:早期溶栓效果好,加强健康教育,早期就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 in lowerlimb,LD—VT)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nfarction,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LDVT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近年来,CI并发LDVT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显示CI患者并发LDVT的发生率为25%~65%,患者常常由于静脉血流受阻而致下肢肿胀、疼痛、淤积性皮炎,甚至溃烂。而且LDVT还可继发致命眭肺栓塞和远期静脉功能不全,探讨CI并发LDVT形成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是近年来神经外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盐酸丁咯地尔(Buflomedil Hydrochloride)联合尿激酶(UK)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地将7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予以盐酸丁咯地尔(莱斯多维)联合UK治疗,对照组(60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予以UK治疗。以下肢肿胀消退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第3、7、10天患肢消肿率分别为(76±5)%、(91±11)%、(95±7)%,对照组分别为(51±8)%、(72±5)%、(92±10)%。第3、7天消肿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溶栓率为(78±18)%,对照组溶栓率为(7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明显提高患肢消肿率。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DVT)是导致肺栓塞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90%以上肺栓塞由下肢DVT脱落引起。防治DVT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2000年-2004年我院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DVT2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林慧  丁晓娟  何东初 《中国药师》2007,10(11):1123-112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有危险因素不同基础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40例病例随机分成三组,试验组予血塞通注射液0.4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d,qd,连续给药10 d后可暂停5 d;阳性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空白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基础疾病,疗程为8周;三组于给药前后抽血送检,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的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有效的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人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2例经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分为溶栓组(n=51):静脉滴注尿激酶(100-150万U/d),持续5-7d,之后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500-1000U/h)5-7d,再服用华法林3-6个月;常规治疗组(n=41);静脉滴注肝素钠(500-1000U/h)持续5-7d,再服用华法林3-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溶栓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疗效与病程关系密切,病程小于2周者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静脉内应用尿激酶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组(A组)与常规治疗组(B组),观察2组治疗后患肢周径差以及相关治疗指标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患肢周径差以及相关治疗指标效果等方面的对比,A组患者明显优于B组。结论临床上使用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患者,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溶栓出现复生从而改善症状,延缓患者病情的恶化发展,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或造影明确诊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分为3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为治疗组,经足背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为对照组1,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持续溶栓为对照组2,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等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管再通率:治疗组85.7%,对照组1为21.1%,对照组2为45.5%,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国产尿激酶(UK)对老年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6年6月~1998年6地12例老年DVT患者采用UK溶栓治疗,首剂量UK100万IU加入NS5600ml iv gtt,次日起UK50万IU溶于NS250ml iv gtt维持6天,共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每天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值,溶栓前后检查BUN、Cr、WBC、BPC,gf #拢簟ⅲ茫簟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组44例、联合用药组31例和尿激酶组19例。3组均给予相对应药物溶栓治疗并辅助使用抗凝、祛聚药物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结果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用药组和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均低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巴曲酶组t-PA水平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因子Ⅴ和Ⅷ水平均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单用巴曲酶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决奎  王光曙 《安徽医药》2005,9(7):528-529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溶栓、抗凝、穿减压袜等,手术治疗包括外科静脉切开取栓、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治疗.结果 12例非手术治疗有效,2例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成功,1例行下腔静脉滤网治疗有效.结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8%,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6%,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前2 d,1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d,第3天5 mg加入生理盐水150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20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肢深静脉通畅度和视觉痛觉评分(VAS)以及消肿率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和97.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两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海萍 《上海医药》2014,(12):23-25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要点,为护理人员预防和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时机、使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近五年来行非手术治疗的379例单侧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3d)、亚急性期(3~14d)、慢性期(14d)三组,再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两亚组,对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9例单侧LDVT患者中,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在各组间采取溶栓抗凝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在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凝溶栓联合用药较单独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对急性期LDVT患者效果最好,但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手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监控下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因该手术术后下肢制动非常严格,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采取预防措施;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严格肢体制动与及早活动,严密观察下肢周径有无变化,认真听取患者主诉,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预防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