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健康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不齐,心音有力,无杂音。心脏X线、心脏B超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2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附图)为V_5导联,可见P波直立,其基本周期为0.96~0.98s,其后跟随的QRS波群为室上性,ST—T正常。P_(1~4)激动表现为R—R间期逐渐延长,P_5  相似文献   

2.
单纯性左旋心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5岁,双胞胎之一。自幼易感冒,活动后无胸闷、心悸、气促、无发绀及蹲踞史。体检:心前区凹陷,心尖搏动在左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2cm处,心浊音界明显右移,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示两肺肺血正常,心脏大部分位于右胸腔,大小正常,心尖指向左下方,主动脉弓位于脊柱右侧,胃泡影位于左膈下。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位于左侧,在左心房的略后方,左心室位于心脏的右侧、右心室的后方,形成左旋性转位。心电图(附图)示:P_(Ⅰ、Ⅱ、Ⅲ、aVF)直立,P_(aVR)倒置,P-R间期0.10s,QRS时间0.07s,Ⅰ、Ⅱ、aVF均出现q波,aVR呈rS型,V_1、V_2呈RS型,V_3、V_4呈qRs型,V_5、V_6呈qR型,V_1—V_6的QRS振幅逐渐降低。 讨论 左旋性右位心与右旋心一样,都是心脏胚胎发育期旋转异常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畸  相似文献   

3.
右束支传导阻滞、V_1~V_3导联ST段抬高和猝死综合征最早于1992年发现。其特点如下:(1)特征性的ECG表现,即右束支传导阻滞及V_1~V_3导联ST段抬高;(2)猝死或晕厥为快速的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3)心内结构正常;(4)猝死发作前无任何临床及ECG先兆。遗传资料已证实,该综合征是一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机制与心脏钠通道的病变有关。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是采用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  相似文献   

4.
1991年Brugada P和Brugada J报道4例元器质性心脏病的猝死患者有共同的心电图征象;右束支阻滞伴V_1~V_3的ST段抬高。此后许多地区有文献报道,并将这种临床及心电图征象称为Brugada综合征。我们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男,68岁。因双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手术前静息心电图(略)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V_1~V_3的ST段抬高0.2~0.5mV,P-R间期、Q-T间期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心室晚电位阳性,胸片未见心脏异常。随访1年未发生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5.
约5%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或诱发因素。这部分患者除预激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以外,Brugada综合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此综合征是以心电图V_1~V_3导联ST段抬高、多变、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多形性室性心动速(VT)或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患者男,59岁。因受凉后反复卜腹胀痛4次,伴胸闷、背部及双上肢不适3天入院。心电图正常。既往无冠心病、心绞痛史。临床拟诊:心绞痛,胃、十二指肠炎。给予口服消心痛、胃酶等。入院后仅觉困乏,偶觉两肩背轻微不适,入院后第10天作ATP试验前,心电图(图1A)示V_1-V_3呈QS型,V_1、V_5呈rS型,ST_(V_2 V_6)弓背向上抬高0.1—0.3mV,T_(V_1 V6)倒置。心电图诊断:前间壁心肌梗塞。给予常规治疗。第11天18:00又出现前胸痛及两侧肩背痛伴胸闷。心电图(图1B)示ST_(V_2 V_5)较前抬高,V_4的r波消失,呈QS型,示心肌梗塞范围扩大。此后病情稳定,治疗8周出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8岁,因后颈部脂肪瘤于1982年11月入院.既往体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体检、超声心动图及X线均未见心脏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0秒,Ⅱ、Ⅲ、aVF、V_1-V_4导联有较典型的预激波,V_5导联出现q波,V_6呈QR型,V_7量QS型(附图).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C型预激综合征.本例心电图P-R间期<0.12秒,多数导联均可见较典型预激波,胸导联V_1-V_4预激波方向向上,此时V_5-V_7导联出现Q波,应考虑为C塑  相似文献   

8.
右心室壁远较左心室壁薄,过去认为右室壁缺血不至于引起心肌坏死。近几年,对数组后下壁心肌梗塞死亡患者作细微病理检查,右室游离壁梗塞率高达43%。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梗塞的诊断无甚价值,而加作右胸导联(V_3R-V_5R)心电图成为诊断右室梗塞的一种基本方法。鉴于右胸部不同部位导联的正常心电图特征尚未完全了解,对正常孕妇临产前右胸导联正常心电图特征尚未见报导,作者对53例正常孕妇右胸导联(V_3R-V_5R)心电图QRS波形态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提供正常孕妇临产前右胸导联心电图的正常值应用于临床。 1 材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均无心脏病史且常规心电图无特殊异常。年龄20—35岁。V_3R、V_4R、V_5R的探查电极均  相似文献   

9.
例1 患者女,48岁。因健康体检发现心电图“心肌缺血”而入院。患者平素健康,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停经4个月。体检:BP14.5/9kPa(110/72mmHg),心、肺、腹及血糖、血脂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及V_3—V_6导联T波倒置、低平(图1左)。立卧位心电图相同。阿托品试验:阿托品2mg静脉注射后5min,Ⅰ、V_3、V_5、V_6导联T波转为直立,V_4导联倒置T波明显变浅并维持30min(图1右)。  相似文献   

10.
胡雅明 《心电学杂志》1991,10(3):171-172
患者女性,66岁,阵发性心悸伴眩晕半年。体检:BP20.8/12kPa(156/90mmHg),心脏听诊:心率约72次/min,律不齐,闻及频繁早搏。胸透;左心室轻度增大。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系同步记录 V_1、V_3、V_5导联心电图,P-P0.62s(±0.04s),P 与 R 无固定关系,期前 P′1次,以 V_1导联较明显。同导联 QRS形态有4种以上,R_(1、5、9、11、13)系房室交界区逸搏呈左束支阻滞(LBBB)型。R_(2、6、14)期前出现畸形宽大 QRS 波,主波向上形态稍不同,联律间期0.62s。R_(3、7)交界区逸搏 QRS 形态正常。R_(4、8、10、12)期前出现畸形宽大 QRS 波,在V_1、V_3导联主波向下,V_5导联主波向上,其形  相似文献   

11.
胡启钧  李艳 《心电学杂志》1997,16(2):100-101
患者男,73岁。因咳嗽、咳痰10天,以“支气管炎”入院。5年前曾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体检:R24次/min,BP20/12kPa(150/90mmHg)。双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0次/min,律齐,心音稍钝,未闻及杂音,腹部无殊。住院期间心电图(附图上行)示:V_1、V_2导联呈rS型,V_3呈QS型,V_4呈Qrs型,V_5、V_6有起始q波。次日患者胸痛、胸闷、烦躁,BP10/8kPa(79/60mmHg),心率64次/min,偶闻期前收缩。临床诊断:再发心肌梗死。出现症状3h后心电图(中行)可见Ⅰ、Ⅱ、Ⅲ、aVF、V_4—V_6导联ST段明显下移,T波倒置,STv_3较前次下降,STv_1、avR抬高,V_2导联r波稍增高,V_3由QS变为rS型,V_4Q波亦消失,出现r波,V_5、V_6q波消失,V_(3R)—V_(5R)均呈QS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2岁,发现心律不齐,10余年,因感冒来院就诊,体检:心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一)。M 型超声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内径均为39mm,右心室内径分别为42mm、43mm,诊断为右房、右室肥大。胸透:心脏处形右心缘圆钝。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示:Ⅰ、Ⅱ导联第1、2、3个 P波 aVF、V_1、V_5导联第1、2个 P 波为直立高尖的窦性 P 波,P_Ⅱ电压0.28mV,显示右房肥大。P-P间距0.84s—0.80s,频率平均—73次/min,P-R间期0.12s,QRS 时限0.16s,QRS 波群起始部有6波,V_(?)、V_5导联主波向上,符合 A 型预激综合症图形。Ⅰ、Ⅱ、Ⅲ导联的 P_3—R_3,aVF、aVF、V_1、V_5的 P_2—R_2间期突然延长至0.42s 后,连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5岁。因操作不慎被380v电压击伤,心跳呼吸停止20min,於97年8月31日2pm急诊入院。经抢救心肺复苏成功,心电图检查(附图):窦性心律,P—P间隔0.44s,频率136次/min。Ⅱ导联P波高尖0.2mv,大于1/2R。P—R间期0.14s,平均电轴 99°,QRS时限0.08s,肢体导联QRS低电压,V_1、V_2、V_3、V_4、V_5呈QS型,V_6呈qRS型,V_1—V_6导联ST段抬高0.05~0.5my,T波直立。连续观察2天,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心脏再次停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窦性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参考文献观察了7例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仅 V_2—V_3导联 ST 段压低为起始改变的急性后侧壁心肌梗塞(MI)患者,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一般情况:我们回顾性总结1985—1990年在我院住院的79例急性 MI 患者,发现7例(8.86%)急性后侧壁 MI 患者。入院时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仅V_2—V_3出现 ST 段明显压低,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43—71岁,平均56岁。无1例患者先前有过 MI病史。病例选择标准:1.典型胸疼持续时间>30分钟;2.胸疼时 V_2—V_3导联出现明显 ST 段压低。测量方法:1.基线稳定;2.以 TP 段连线为基线,在 J 点后80ms 处测量 ST 段偏移程度。ST 段下降≥2mm 为明显压低。本组患者均无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Ⅲ级。心电图(附图)示Ⅰ导联 P、QRS、T 波倒置,将它镜面观察为正常Ⅰ、Ⅱ、Ⅲ导联互换,aVR、aVL 导联互换。胸导联自 V_1—V_6导联的 R 波与 S 波逐渐缩小,加作 V_2、V_(3R)、V_(4R)、V_(5R)则相当于正常心脏的 V_1、V_3、V_4、V_5导联,符合真正右位心的心电图特征。P 波:Ⅱ、Ⅲ、aVF 直立呈双峰,后峰大于前峰,P 波时限0.12s,为典型二尖瓣型 P 波。P-R 间期0.12s,QRS 波群时限  相似文献   

16.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26岁:心悸、多汗、食欲亢进五年余,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X线心脏无扩大,超声心动图示无左心房及其它心脏扩大。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各导联P波均为由窄变宽的规律变化。最清楚的是V_4导联(最下面两行)电压1mV=20mm。P波由0.09s逐波增宽,达0.14s时结束一个文氏周期。文氏周期最后的P波呈双峰形。两峰中间的间距为0.06s(>0.04s),符合左房内传导阻滞或Bachmann氏束的传导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使用Swan-Gang 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提高了右室梗塞(RVI)的检出率。由于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上无RVI 的定位特征,因此通过常规导联心电图很难对RVI 做出诊断。有关RVI 的心电图特征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对201例不同性别与年龄组的正常人除傲常规导联心电图外,加做V_7、V_8、V_9,V_3R、V_4R 及V_5R,  相似文献   

18.
本组资料来自我院1985~1997年间心电档案。发现异常Q波者280例,其中非梗死性Q波50例(占17.8%),分析如下。 1 资料 50例中男20例(40%),女30例(60%),年龄在4-80岁,平均54.64岁。 异常Q波的诊断标准为Q波时间≥0.04s,幅度≥同联R波的1/4或Q波有明显错折,粗钝或出现在不应有Q波的导联。 心肌病11例、肺心病和右心室肥厚8例、严重左室肥厚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7例、肺气肿6例、预激综合征(WPW)5例、心脏外伤、高血钾、感染性心包炎、房缺各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心脏包虫病、急性酒精中毒、脑炎、肺栓塞各1例。 Q波以Ⅰ、Ⅱ、Ⅲ、aVL、aVF、V_1、V_2、V_3、aVR除外导联多见。其中,V_(1-3)10例,Ⅰ、aVL8例,Ⅱ、Ⅲ、aVF8例,V_(5-6)7例,Ⅲ、aVF 5例,V_(7-9)3例,V_3R-V_5R 2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9岁,退休干部。住院号36156。于4小时前去本单位医务室行健康查体,无任何不适症状,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V_1至V_5导联ST段均呈弓背向上抬高,其中V_1、V_2导联抬高近0.4mV,V_4、V_5导联抬高近0.3mV。急送我院。入院查体:T36.2℃,P80次/分,R22次/分,Bp18/12kPa,神志清,两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口唇无紫绀,颈无抵抗。两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 在门诊和住院病例中选择两组病例,下壁并PM127例,有典型的心肌梗塞临床表现,心电图(ECG)Ⅱ、Ⅲ、aVF有病理Q波,V_1或V_2高R波(Rv_1/Sv_1和/或Rv_2/Sv_2≥1),T直立;对照组35例,均无心脏病史,而ECG V_1和/或V_2高R波(Rv_1/Sv_1和/或Rv_2/Sv_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