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建立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品系。方法选取C57、C3H和BALB/c各10只小鼠分别作为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各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于注射后第15天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测量腹水量和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三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15天后三组小鼠均产生腹水,但三组腹水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Ⅰ小鼠肝癌移植成功率为100%,高于模型组Ⅱ的60%和模型组Ⅲ的30%。模型组Ⅰ小鼠肝脏肿瘤全部为大块紧实灰白色病灶,其肿瘤平均体积显著大于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P0.05)。病理结果证实三组小鼠肝脏的灰白色病灶均为原位肝细胞癌。结论 C57小鼠是复制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今后研究原位肝癌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
改良法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ang FC  Zheng SS  Jiang TA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2018-2019
我国肝癌患者的特点是大多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通过建立类似人肝癌的动物模型可以探讨肝癌生长的发生及发展规律,寻找对肝癌生长、发展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探索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因其诱癌变过程与人类肝癌发生过程十分相似,且诱癌成功率近100%,方法简单、易行,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肝癌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同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结果,30只雄性Wistar大鼠中,诱癌过程死亡13只,余17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成功诱发出肝癌灶。癌结节直径为02~2.5cm,每个肝脏平均有9±21个。其影像学特征为:平扫CT癌结节为略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低密度影显示更加清楚;MRIT1加权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认为化学诱导法建立的大鼠肝癌模型具有人肝癌相似的影像学表现,是一种适合于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肺癌模型,探讨应用Walker-256癌细胞建立大鼠移植性肺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高、中、低三种不同细胞浓度的大鼠Walker-256细胞悬液,观察大鼠的生存时间、体重变化、移植性肺癌模型的成模率,其他脏器转移情况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癌细胞后14 d,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体重下降、摄食减少等体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降低(P<0.05);注射癌细胞后21d,高浓度组大鼠开始出现死亡;高、中、低三组不同细胞浓度的移植性肺癌成模率分别为100%、80%、30%,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和肺脏系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部可见明显的癌症病灶,而其他脏器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注射高浓度Walker256癌细胞(3×105个细胞/只)能成功复制移植性肺癌模型,为移植性肺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我科1981年5月~1982年12月进行大鼠肝癌肝内移植模型实验,共移植大鼠108只,癌肿成活率为91.7%。肝癌鼠自然生存期为31天。长成的肝癌其病理组织学与临床肝细胞癌相似。该模型的优点是移植的肝癌生长在肝脏上,与临床的肝癌病例相似。本实验每移植1次,周期短,一般为两周左右,最长不超过30天。  相似文献   

6.
碘-125组织间植入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碘-125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后行碘-125组织间植入治疗,照射2周后,以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测肿瘤大小,血常规,肝功能,病理切片及电镜检查,并与照射前,对照组比较。结果:照射后所有大鼠均存活,肿瘤缩小至平均0.28cm(与照射前比较,P<0.05);所有的肝功能指标匀正常(与照射前比较,P>0.05);血常规HGB,RBC,PLT变化不明显,而WBC,LY,GR下降明显(与照射前比较,P<0.05),大体观察,胃,十二指肠,肝,心,肺无明显改变。病理检查,照射组仅残存少量肿瘤细胞,并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对照组,有许多肿瘤细胞,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浸润,仅轻微的纤维化。电镜观察,照射组有核染色质固缩,碎裂,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肿胀,细胞结构及核结构碎裂等表现;对照组残留肿瘤细胞仅轻微变性,并有淋巴细胞溶癌现象。结论:碘-125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D大鼠种植性CBRH-7919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先用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瘤株接种裸鼠肩胛部皮下,再将生成的肿瘤组织移植接种于30只成年SD大鼠肝脏内,术前1周、术后连续2周内给每只大鼠肌注地塞米松2.5毫克/天。术后4周用超声检查仪和核磁共振(MRI)检查肿瘤生长情况,筛选建模成功的大鼠,并从中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后取出肝脏内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0只大鼠中有4只死亡。剩余的26只中有23只大鼠共长出28个肿瘤样结节,建模成功率为76.7%(23/30)。肿瘤大小为8.3±4.2mm。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性肝癌。结论直视下向免疫抑制SD大鼠肝脏内接种制作大鼠肝细胞癌模型,是一种操作方便、简单、成功率高的方法。适用于介入治疗等实验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PLCε基因敲除小鼠建立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以探讨PLCε基因在肝肿瘤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PLCε+/+小鼠15只为对照组,选取PLCε+/+(野生型)和PLCε-/-(敲基因型)小鼠各15只为模型组I和II,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第15天行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及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均为100%。模型组I肿瘤移植成功率为100%,肿瘤体积平均为(65.21±5.25)mm3。模型组II的肿瘤移植成功率为53.3%,肿瘤体积平均为(23.46±3.47)mm3。模型组I的肿瘤平均体积明显大于模型组II(P0.05)。模型I组和II组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原位肝细胞瘤。结论成功建立了PLCε敲基因小鼠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验证了PLCε敲基因小鼠具有抑制肝肿瘤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监测脑脊液源性转移的形成及其表现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脑脊液源性转移的动物模型,分析成瘤率及其MRI表现与病理基础,探讨MRI在肿瘤生物学形成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实验组24只新西兰大白兔经枕骨大孔蛛网膜下腔注射VX2肿瘤细胞(1 × 106个细胞/ml)的混悬液;对照组6只,抽取0.5 ml生理盐水经枕骨大孔注入蛛网膜下腔,接种动物不同时间行MRI检查,T1WI,T2WI,FLAIR和注射Gd-DTPA造影剂后T1WI,FLAIR及DCE-MRI扫描.MRI扫描后立即获取标本观察形态学特点,镜下分析肿瘤生长特性.结果 MRI平扫:①实验组:2只在延髓,1只在颈胸交界处脊髓实质内发现结节状异常信号灶(阳性率12.5%),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6只(25%)FLAIR序列见脑脊膜及结节灶呈略高信号.②对照组6只MRI均呈阴性表现.MRI增强表现:①实验组:T1WI增强扫描15/24只(62.5%)实验兔发现脑脊膜和(或)蛛网膜下腔呈线样不规则增厚或结节状强化.其中3只延脑和脊髓内病灶增强明显.FLAIR增强发现16/24只(66.67%)实验兔呈阳性征象.DCE-MRI扫描发现18/24只(75%)实验兔呈阳性征象.②对照组:5/6只实验兔MRI均呈阴性表现.大体标本证实20/24只转移的脑脊膜增厚,局部结节.镜下22/24只脑脊膜见多量肿瘤细胞沿软脑膜及蛛网膜浸润,部分肿瘤侵入脑及脊髓内.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X2检验统计学结果:脑脊液源性转移的成瘤率91.67%.MRI平扫与增强后T1WI比较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LAIR增强和FLAIR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WI,FLAIR增强阳性率与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阳性率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枕骨大孔接种VX2瘤细胞成瘤率91.67%.MRI监测脑脊液转移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可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DEC-MRI是检出脑脊膜转移的最佳序列.MRI检查的阳性率与病理结果仍存在差距,我们认为提高设备的分辨率,探讨最佳检查序列对脑脊液转移瘤的检出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磁性化疗纳米粒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目的:通过对移植性肝癌模型大鼠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在肝肿瘤区加磁场,观察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对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肿瘤模型大鼠分为4组。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6只;肝动脉注射游离阿霉素0.5mg/kg6只;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相当于0.5mg/kg阿霉素)6只;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相当于0.5mg/kg阿霉素),肝肿瘤区加磁场6只,各组动物肝动脉注药后,生存超过1周者,记录生存天数,生存期满60d者则处死,取肿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动物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生存期平均为23.5d;游离阿霉素治疗组,生存期为22.5d;纳米粒不加磁场治疗组,生存期平均为36.2d;纳米粒加磁场治疗组有3只动物到60d仍存活,最短存活期为48d。对各组动物进行生存率分析,并作Logrank检验发现,生理盐水治疗组与游离阿霉素治疗组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磁性阿霉素蛋白纳米粒治疗,肿瘤区不加磁场组动物较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游离阿霉素组肿瘤组织无明显变化,生存60d大鼠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发现肿瘤已完全由纤维和无结构的组织所代替。结论:肝动脉注射游离阿霉素对移植性肝肿瘤大鼠生存无明显改善,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肿瘤区不加磁场,可以延长动物生存期(P<0.05),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肿瘤区加磁场治疗组较瘤区不加磁场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  相似文献   

11.
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生物学行为与分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可能反映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分期标准.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肝内种植法复制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在不同时期分别观察模型大鼠肝癌体积和体质量等一般状况,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病理切片观察肝癌组织及邻近脏器侵润、转移情况.结果:模型大鼠体质量减轻及腹水生成平均出现在造模后第12、18天;第11天白蛋白含量为(35.32±2.45) g/L,与造模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8天白蛋白含量为(26.00±3.37) g/L,与第1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第2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转移,其中血性腹水发生率为56.25%.结论: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第5~11天相当于人类早期肝癌.模型第18天后相当于临床晚期肝癌.该分期标准可能用于指导原发性肝癌实验性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规律的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6,27(6):640-643
  相似文献   

13.
苏木抗癌有效成分抗移植性肝癌H2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苏木抗癌有效成分 (CAE -B)抗移植性肝癌H2 2的效果 ,以及CAE -B对小鼠微核和TSGF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H2 2肝癌腹水及实体模型 ,测定CAE -B对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抑瘤率、微核率及小鼠血清中TSGF含量的变化。结果 CAE -B具有很强的抗移植性肝癌H2 2的作用 ,经治疗荷瘤鼠生命延长率达 1 45 .4% ,抑瘤率达 47.7% ,微核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 (P〈0 .0 0 1 ) ,治疗组小鼠血清中TSGF含量明显低于H2 2对照鼠 ,且接近正常鼠含量。结论 CAE -B抗癌作用显著 ,致畸率低 ,明显阻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产生。CAE -B将是一种新的抗肿瘤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对大鼠实验性脑动脉瘤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结扎左颈总动脉 电凝两侧肾动脉后支 1%的盐水,B组电凝两侧肾动脉后支 1%的盐水。12周后取大鼠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ACA-OA)的分叉处用光镜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脑动脉瘤。结果:A组20只大鼠共有12只右侧ACA-OA分叉处出现动脉瘤样改变,B组15只大鼠ACA-OA分叉处均未见有动脉瘤样改变。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是诱导大鼠脑动脉瘤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Wistar大鼠C6胶质瘤脑移植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C6胶质瘤大鼠脑移植模型,了解该模型的生物学特点,以帮助实验中有效应用。方法 Wistar大鼠20只,将活性较好的C6胶质瘤细胞微量移植入大鼠大脑半球,观察肿瘤生长特点及行为学改变。结果肿瘤移植后第3天,TW2即可出现轻微高信号改变。15/18的大鼠在第5天至少能看到2个层面的信号改变。16/18的大鼠在第11天能看见实质性肿瘤。13/18的大鼠第14天生长至半侧大脑的1/2。14/18的大鼠第20天大部分肿瘤达到半侧大脑的2/3,部分生长至对侧半球。结论实验可能的最佳时间窗在14~18 d。同时,肿瘤移植的初始细胞浓度、细胞活性和移植部位可能也对实验时间窗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肝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植后肿瘤复发是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我们采用二乙基亚硝胺 (diethylnitrosam ine,DEN)诱发大鼠肝癌 ,初步尝试建立肝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移植后肝癌的复发问题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与诱癌处理 封闭群 Wistar大鼠 2 4只 ,雄性 ,6周龄 ,体质量 15 0~ 180 g,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饲养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清洁级动物房 ,适应环境15 d后开始诱癌处理。方法是 :给大鼠自由饮用含 DEN(购于 Sigm a公司 )的消毒水 ,共 70 d。 DEN溶液每周配制 1次 ,浓度为 0 .0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VC)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肿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静脉给予VC 2.83 g/kg、5.65 g/kg两种剂量,观察用药后移植性肝癌大鼠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移植性肝癌成功率达94%,VC 2.83 g/kg组血清A/G高于模型组(P<0.05),AL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GT亦低于模型组(P<0.05),VC 5.65 g/kg组血清ALT低于模型组(P<0.05),VC 2.83 g/kg组肝癌的坏死程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静脉注射VC 2.83 g/kg可明显改善移植性肝癌大鼠的肝脏功能,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改良线栓法制作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价值。方法:3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只、永久缺血0.5 h组15只、永久缺血1.5 h组15只。各组于术后相应时间点分行DWI扫描。结果:以神经学症状判定脑梗死造模成功的27例中,DWI检查只有17例出现高信号,TTC染色证实为梗死区。结论:判定脑梗死造模是否成功的条件中,应用神经功能评分联合磁共振检查,会使有关的实验结果更为科学可信。  相似文献   

19.
尿毒症大鼠腹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成功率高的尿毒症大鼠腹透模型。方法采用二次手术法切除大鼠5/6肾脏建立尿毒症模型,之后使用自制腹透管行置管术,手术切口选择上腹部,隧道出口选择后背颈部。术后第3周开始向大鼠腹腔注射腹透液,共5周。结果尿毒症模型制作过程中2只大鼠死亡,成功制作尿毒症模型34只,成功率为94.44%。腹透置管术后注射腹透液过程中,部分大鼠出现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最后死亡3只大鼠,成功制作尿毒症腹透大鼠模型31只,成功率为91.18%。结论切除大鼠5/6肾脏时采取电凝止血可以弥补模型制作出血多的缺憾;自制腹透管选择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和肝素帽,价廉实用;腹透管隧道出口置于后背颈部,既可保护管道又方便腹透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通过立体定向仪将C6细胞接种至鼠脑右尾状核区,接种3周后行3.0T常规 MRI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灌注成像参数局部脑容量(rCBV),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0只接种大鼠,在随后病理检查中均有肿瘤形成,成瘤率100%;磁共振灌注成像显示胶质瘤瘤体和对侧镜像脑组织的 rCBV 分别为262.61±72.82和189.39±57.21,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适合用于脑肿瘤组织血容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