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KIR基因具多态性,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通过不同的表达组合,与HLA-I类分子结合,传导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活性,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NK细胞受体KIR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临床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伟  李代红 《医学综述》2012,(18):2959-2961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KIR分子的配体是表达于靶细胞上的某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两者可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MHC-Ⅰ/KIR分子相互识别,通过传导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杀伤功能,在免疫应答过程中,MHC-Ⅰ/KIR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保护机体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KIR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林国跃 《医学综述》2011,17(5):663-666
近年发现自然杀伤(NK)细胞及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能识别HLA-I类分子,传导激活或抑制信号,从而调节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在血液干细胞移植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综述NK细胞和KIR的作用、KIR基因多态性及有关肾移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天然杀伤细胞(NK)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不相合可以产生异源反应性NK细胞,单倍体相合及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KIR不相合有利于改善预后,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活化型及抑制型KIR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识别并与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结合后转导活化性或抑制性信号,从而调节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当KIR识别的HLA配体缺失时,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被激活,并特异性杀伤靶细胞。NK细胞KIR分子与靶细胞HLA分子特异性识别机制参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同种异体NK细胞介导的GvL效应和降低的GvHD发生率使其适合移植。现就allo-HSCT中同种异体NK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郑为东  邓忠良  卢卫忠 《重庆医学》2006,35(18):1704-1706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特性。主要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来执行。KIR是表达在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正常情况下。机体组织细胞表面可表达自身正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这时KIR抑制性受体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失活.自身组织细胞不被破坏。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表达减少、缺失或由于MH0I类分子结构发生异常.影响NK细胞抑制性受体对相应配体的识别.此时NK细胞激活性受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活化并显示杀伤活性。从而导致病毒感染细胞和肿增细胞坏死或凋亡。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一种有很强遗传背景的多因素疾病。银屑病与H LA-Cw0602有强关联性。H LA-C能与自然杀伤细胞(NK)和一些自然杀伤T细胞(NKT)上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相互作用。KIR的功能通过特异性结合于H LA配体而被触发,结合过程有赖于M H C-1α链上的氨基酸80。这就允许将  相似文献   

8.
赖艳丽  曹祥山 《医学综述》2009,15(2):196-199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移植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KIR亚型与HLA-I类分子,尤其是HLA-Cw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自然杀伤(NK)细胞及移植预后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主要对这从KIR的亚型与HLA-C的相互识别作用对自然杀伤细胞及移植预后这一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入选2007年3-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的20例PTE患者为PTE组,20例同期入院的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非PTE患者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总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比较两组NK细胞表面受体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共筛选出NK细胞识别受体相关基因mRNA片段18条,PTE组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自然细胞毒效应受体(NCR)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7/9的KLR tuRNA及NCR1 tu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值分别<0.05、0.01).结论 PTE过程中NK细胞的自然杀伤功能受抑制,其介导的固有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调节异常可能是获得性PTE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阐明PTE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甄琳  钱起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88-1690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NKR)是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功能的分子基础,多种NKR可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或非MHC类配体结合,传递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活性。近年来NKR在抗病毒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1.
NK细胞表面表达非抗原特异性的受体。按分子结构分类,NK细胞受体可分为Ig超家族和C型凝集素超家族。按其介导的功能,可分为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AR)与NK细胞抑制性受体(NKIR)。NKAR包括介导ADCC的CD16,介导自然杀伤的NKR-P1、与DAP12相偶联的KAR,以及协同刺激受体等。它们多依赖胞浆内ITAM模体传递激活信号。NKIR主要包括KIR与CD94/NKG2复合体,其特异性配体为MHC-I类分子,与NK细胞识别自体细胞密切相关。NKIR需要与NKAR共聚,借助胞浆内的ITIM模体来抑制激活性受体的活化及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寡核苷酸抑制剂特异性沉默乳腺癌MCF7细胞microRNA-20a的表达,检测MCF7细胞表面MICA分子的变化以及对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介导的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脂质体介导下用 microRNA- 20a 抑制剂瞬时转染MCF7细胞,采用RT-PCR检测microRNA- 20a的表达量以明确抑制效果;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MCF7细胞表达MICA分子的变化以及采用结晶紫实验检测MCF7细胞经过转染后以及在加入MICA封闭抗体前后对NK细胞介导的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转染无关序列组等比较,经过microRNA-20a 抑制剂转染后MCF7细胞表达microRNA-20a下调,同时表达MICA蛋白分子上调;结晶紫法检测NK细胞对MCF7的杀伤活性,显示经过microRNA-20a 抑制剂转染后MCF7细胞的死亡率显著增加(P〈0.01),同时MICA分子的封闭性抗体能够逆转MCF7细胞升高的死亡率。结论 沉默microRNA-20a能上调MCF7细胞表达NK细胞活化性杀伤受体的配体MICA分子,并导致MCF7细胞在NK细胞介导的杀伤实验中死亡率显著上升。以microRNA- 20a为靶点的RNA干扰有望为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从而上调NK细胞对其发挥杀伤作用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联合应用NK细胞及CTL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自然杀伤(NK)细胞及细胞毒T细胞(CTL)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作用。方法提取NK细胞及CTL,分别用白细胞介素-2(IL-2)(6 000、600IU/L)及植物血凝素(8μg/mL)活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受体,将NK细胞及CTL互为靶细胞及效应细胞进行细胞毒性实验;以黑色素瘤B16细胞为靶细胞检测CTL的杀伤率。结果 NK细胞表面受体NK1.1+的百分比在87%以上,NKp46+在90%以上;CTL表面受体CD3+的百分比在99%以上,CD8+在98%以上。NK细胞与CTL相互无细胞毒性,联合应用NK细胞与CTL明显增加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联合应用NK细胞及CTL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有协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terleukin-2 (IL-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n immunoregulatory mediator. It is also known to enhance the killing activity of killer cells such as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or 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LAK) cells. When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 lyse antigen (Ag)-treated target cells, the presence of IL-2 enhances the killing activity of CTL.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IL-2 treated CTL lyse normal target cells at the cellular and mRNA leve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L-2 treated CTL can lyse target cells predominantly via Fas-mediated mechanism and to a lesser extent via a granule exocytosis-based mechanism. Interestingly, the level of FasL mRNA in CTL clone remained unchanged following IL-2 treatment, whereas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of Fas ligand (FasL) on CTL surface was slightly enhanced. On the other hand, treatment with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 augmented the level of FasL expression on the cell surface of CTL as well as the activity of target cell killing.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L-2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target cell killing by CTL without TCR-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Zhao P  Bai XF  Yue X  Chi Q  Liu JZ  Hao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710-1713
目的研究不同鼠龄小鼠肝脏内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4小时51Cr释放法测定2周龄、8周龄小鼠(CL57BL/6)肝脏和脾脏内NK细胞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周龄、8周龄小鼠肝脏和脾脏内NK细胞的百分率和数量,测定NK细胞表面CD69,M ac-1和Ly49C/I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法测定肝脏单核细胞内穿孔素的表达强度。结果2周龄和8周龄小鼠肝脏内NK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大致相同(11.9%±1.7%vs 9.9%±1.6%,P>0.05),但是单位质量肝脏内所含的NK细胞数在2周龄鼠明显多于8周龄鼠[(11.6±2.5)×105/g vs(3.4±0.8)×105/g,P<0.05]。2周龄小鼠肝内NK细胞具有极强的细胞杀伤活性(71.0%±5.5%vs 23.8%±4.4%,P<0.05)。2周龄小鼠肝内NK细胞表型主要是CD69增高M ac-1、Ly49C/I减低,而8周龄鼠肝内NK细胞主要是CD69减低,M ac-1、Ly49C/I增高。2周龄小鼠肝脏单核细胞内高度表达穿孔素。结论2周龄小鼠肝内NK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能力和特殊的表型。这提示幼龄期鼠肝脏具有特殊的微环境以及肝脏内NK细胞特殊的发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 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5例健康个体NK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CD34 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的杀伤活性,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K细胞对KG1a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同时与NK杀伤敏感细胞株K562比较.结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CD34抗原表达率为(98.0±1.1)%,分选后的NK细胞(CD3CDl6 CD56 细胞)纯度为(93.2±3.7)%.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KG1a细胞均有杀伤活性,均能抑制其克隆形成.随着效靶比的增高,其杀伤活性和克隆抑制率随之增高(P<0.05).同一效靶比时,NK细胞对KG1a的杀伤活性和克隆抑制率低于K562(P<0.05).结论 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 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体外培养[1]获得成功至今,HCV感染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大量研究显示,HC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是引起肝内炎症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对HCV病毒性肝炎免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适应性免疫应答,而固有免疫介导的抗HCV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人体肝脏内含有大量的固有免疫细胞,如NK细胞、NK T细胞、γδT细胞等,此类细胞约占整个肝脏淋巴细胞的2/3。其中NK细胞群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不同剂量高能X线照射后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MHC—I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sMI-CA)含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NK细胞2族成员D(NKG2D)受体的表达及其杀伤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n=28)和正常对照(n=21)血清sMICA的含量,并动态分析6例食管癌患者经不同剂量高能X线照射后血清sMICA含量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NKG2D受体的表达,胞内染色法分析NK细胞杀伤靶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食管癌患者血清sMICA含量明显升高,但不同放疗剂量对食管癌患者血清sMICA含量无显著影响。食管癌患者外周血阳性表达NKG2D的NK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同时其细胞毒活性亦明显降低。而且与治疗前相比,40~60Gy的放疗剂量时NKG2D阳性的NK细胞数增加,同时其NK细胞毒活性最强。结论放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sMICA含量无明显影响,但适量放疗可使NK细胞毒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4小时、16小时微量释放细胞毒法监测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对K562细胞及PLC/PRF/5细胞杀伤活性及某些影响因素。实验提示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健康人。rIL-2可明显增加健康人NK细胞活性,但对HBV感染者NK细胞增强作用不明显。HBsAg、rHBeAg和rHBcAg均可明显抑制NK细胞活性,并有剂量依赖性,加入外源性rIL-2仍不能纠正。提示HBsAg、rHBeAg和rHBcAg可通过某种机制阻抑rIL-2与NK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免疫活性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是否与肿瘤的耐药性相关。方法采用连续形态学观察及MTT比色法,研究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口腔癌耐药细胞株KBV200耐药性逆转前后及亲本敏感株KB的杀伤活性。(1)在肿瘤细胞与LAK细胞共育后3 h内连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AK细胞对上述3者的杀瘤效应;(2)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K及LAK对3株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与KB细胞组相比,在KBV200和KBV200 维拉帕米组,LAK细胞出现在靶细胞周围的时间早、数量多,伸出伪足的LAK细胞比率高,出现集落样细胞团块时间亦早。NK、LAK细胞对KBV200细胞株耐药性逆转前后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敏感株KB(P<0.05),而对耐药株耐药性逆转前后的杀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K对各株的杀伤活力均明显强于NK细胞(P<0.05)。结论免疫活性细胞对KBV200细胞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逆转耐药性不降低免疫活性细胞杀伤活力,提示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控制化疗耐药病人病情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