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杨蕊梦  江新青  许乙凯   《放射学实践》2011,26(3):278-281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结果:19例中1例表现为2个病灶,18例为单发病灶。囊实性8例和实性11例。囊实性肿瘤中囊性部分MRI平扫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例囊壁可见环形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实性部分MRI平扫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呈条纹状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明显壁结节样强化3例。11例实性肿瘤中MRI平扫示1例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1例呈囊实性信号表现,此2例增强扫描示瘤内长T2信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余9例病灶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3例,片絮状浅淡强化4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是当MRI上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尤其是伴有壁结节样强化,或者实性肿块且强化及水肿均不明显,而且系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年轻患者时,应考虑到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幕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的多参数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患者幕下GG患者的多参数MRI表现,包括常规平扫和增强、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成像.结果 11例病灶均位于幕下,4例位于延髓-桥臂,1例位于延髓,2例位于桥脑,4例位于小脑...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及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旭  张云亭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1):1460-1463
目的 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征及与患者年龄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征,比较不同年龄对MRI表现的影响.结果 12例肿瘤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表浅部位.其中,位于颞叶6例,顶叶3例,额叶2例,枕叶1例;5例呈囊性伴有强化壁结节,4例显示局部脑回明显增厚并轻度强化或无强化;10例无或仅有轻度瘤周水肿.年龄<15岁者,肿瘤最大径为4.3~6.7 cm,平均(5.6±1.2) cm,表现为囊性并壁结节3例和脑回增厚1例,无实性并中心囊变坏死者;年龄>15岁者,肿瘤最大径为2.1~7.0 cm,平均(4.8±1.4) cm,表现为囊性并壁结节者2例、脑回明显增厚者3例、实性并中心囊变坏死者3例.结论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患者年龄对MRI表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脑内神经节胶质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内神经节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以提高对本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节胶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 2男 2女 ,年龄 14~ 47岁 ,平均约 2 7岁。结果 病变位于右颞叶 2例 ,左额叶和小脑蚓部各 1例 ,3例为囊实性 ,1例为完全囊性 ,边缘水肿不明显。MRIT1WI上囊性部分为低信号 ,壁瘤结节部分呈稍低信号 ,3例Gd -DT PA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边缘性和壁瘤结节强化 ,T2 WI上病灶均为高信号。结论 神经节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肿瘤 ,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如果发病年龄较小 ,病变位于大脑颞叶和小脑 ,病灶多呈囊性或囊实性 ,呈环形和壁瘤结节性强化 ,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罕见肿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4%~0.9%[1].影像诊断方面的文献很少.笔者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资料,分析其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特点. 资料与方法 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2例位于大脑半球,其余4例分别位于脑干、小脑、鞍上及丘脑区.2例表现为囊性肿块,增强后囊壁强化并有明显强化的瘤结节.6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8例为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 结论 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无特征性,但颞叶均匀强化的肿块并不伴明显瘤周水肿或囊性肿块伴明显强化的瘤结节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位于颞叶,3例位于额叶,1例病灶位于侧脑室,多发1例分别位于右侧顶叶、枕叶,2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位于小脑半球。实性8例,囊实性6例,囊性1例。增强后可见囊性成分无强化或壁强化,实性成分轻度或明显强化。MRS示实性部分Cho/Cr及NAA/Cr降低,Cho/NAA升高。PWI示实性成分rCBF增高。2例CT表现为等密度,无明显钙化灶。1例PET-CT表现为低代谢。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MRI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经病理证实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临床资料及病理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位于额叶5例,颞叶3例,小脑2例,脑室内1例,丘脑1例,松果体区1例,鞍上池1例;平均直径5.3 cm;囊性5例,实性9例;所有实性病灶均无水肿,边界清楚;病变呈轻中度强化者7例,明显强化者7例.结论 MRI表现为囊性壁结节且明显强化的病灶或实性、轻度强化且无水肿的病灶,以及CT扫描提示的病灶内钙化则可高度提示颅内节细胞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颅内胶质瘤扩散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瘤扩散的MR类型,并总结其MRI特征。方法 对110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瘤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0例颅内胶质瘤中,263例发生扩散,扩散发生率为23.91%。MRI上有5种扩散表现型:多灶性扩散115例,桥接扩散75例,柔脑膜扩散57例,室管膜及室管膜下扩散60例,种植转移26例。结论 MRI能清晰地显示颅内胶质瘤扩散,有助于加深对胶质扩散机制的认识,可为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节细胞胶质瘤(GG)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GG的术前诊断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G的MRI表现.结果 病例中26例单发,1例多发.幕上22例,颞叶13例,额叶6例,枕叶、基底节区及三脑室各1例;小脑及环池共3例;同时累及幕上、幕下1例;脊髓内1例.据其MRI表现分为实性、囊实性及囊性,其中实性7例,囊实性19例,囊性1例.21例瘤周轻度或无明确水肿,边界清晰.平扫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4例患者行增强扫描,2例无明确强化,14例病灶轻度强化,8例明显强化.结论 GG的MRI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1.
崔静  韩立新  曹惠霞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12-1215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结果:肿瘤位于大脑半球13例,其中位于颞叶6例,额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鞍上区1例;位于四脑室1例.囊性病变2例,囊实性病变8例,实性病变6例.T1WI病变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n=9)或等信号(n=5);T2WI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变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或轻度强化,囊壁强化(n=4)或不强化(n=6).结论: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对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裂头蚴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探讨脑裂头蚴病的脑部MRI征象。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脑裂头蚴病15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的MRI征象。结果15例脑裂头蚴病患者脑内单发或多发不对称病灶共21个,顶叶8个,额叶6个,颞叶2个,枕叶2个,基底节、小脑半球及桥脑各1个。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病灶周围脑实质可见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10例,病灶均显示强化,大部分呈环形、串珠状或匐行管状强化。6例MRI复查发现2例病灶强化的位置及形态有改变。结论脑裂头蚴病的脑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扫描及追踪复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脑血吸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通过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和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分析,探讨脑血吸虫病的MRI特征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并结合6例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11例(11/16)单发,5例(5/16)多发,共23个病灶。右侧大脑半球15个病灶(15/23),其中额叶2个,额顶叶5个,枕顶叶8个;左侧大脑半球8个病灶(8/23),其中额叶1个,额顶叶3个,枕顶叶4个。病灶与大脑灰质信号一致,周围为水肿环绕,呈岛状。其中12例(12/16)水肿形成“佛手征”。增强后15例(15/16)呈多个小结节状强化(直径1-3mm),呈簇状聚集成团。结论 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 临床诊断脑血吸虫病的最有价值的无创伤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GG)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这一少见脑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GG的影像学表现。10例中,1例仅行CT平扫,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灌注成像(pe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1例同时行PWI及MR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3例同时行CT及MPd扫描(包括平扫、增强及1例PWI)。结果:10.例中,1例为脑内多发病变,9例单发病变中,5例位于颞叶,2例于小脑,2例于基底节区。所有病变未见明显占位征象,瘤周水肿无或轻微。CT平扫3例中2例呈低密度,1例因病变小且位于左颞叶边缘,CT检查未发现病变;CT增强扫描2例见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平扫8例病变呈T1WI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DWI表现多样;MRI增强扫描8例呈环形强化、团片状强化、弥漫强化或无明显强化;PWI检查3例未见局部脑血容量(rCBv)升高;MRS检查1例仅显示NAA轻度减低,未见异常代谢产物。结论:GG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该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并结合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侧脑室1例;1例位于幕下(位于小脑)。肿瘤结构形式多样,MRI表现可分囊性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其中囊实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2例。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强化呈多样性。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对某些较典型的病变应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脑结核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为脑结核瘤病人的MRI及其临床资料。采用0.3T低场永磁型设备,行常规SET1WI、FSET2WI,其中11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10例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共发现病灶32个,单发7例,多发5例,其中1例合并粟粒性结核瘤。将脑结核瘤的MRI表现不同分为2种类型。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明显结节样强化或不均匀环状强化是脑结核瘤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环内核心部分呈T2WI低信号对诊断更有价值。针对脑结核瘤的不同类型采取抗结核药物或手术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脑结核瘤有较特征性的删表现,并可指导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MR/、MRA以及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脑动脉瘤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T1、T2WI以及3D-TOF-MRA对44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多平面重建(MRR)、容积重建(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44例患者MR/均发现单发病灶,呈类圆形、梭形、不规则形、葫芦状等,边界清楚。病灶较特异的信号表现为,流空低信号、涡流信号(混杂信号)及部分病灶周围的血流伪影。MR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选择适当后处理方法显示瘤体生长方向、瘤颈形态以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依据。结论:MPI、MRA为无创性显示脑血管的有效方法,提高对脑动脉瘤常规MRI、MRA典型征象的认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MRA后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磁共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低场磁共振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58例急性脑出血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58例在低场强机器作常规横断位SE-T1WI、FSE-T2WI和FLAIR序列扫描。结果:58例急性脑血肿在T1MI表现为等信号,T2WI为高或等信号,FLAIR为高或等信号。结论:急性脑出血在低场MR上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凯  金红花  周俊  王化敏  程若勤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69-1072
目的:观察粟粒性脑结核的MRI征象,探讨MRI各序列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确诊并经抗结核治疗痊愈或有效的粟粒性脑结核患者的MRI和相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DWI检查。结果:粟粒性脑结核多发生于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直径≤3mm。大部分结节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FLAIR呈稍高信号或中心"靶征",伴不同程度灶周水肿,增强后呈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部分早期未成熟结节平扫各序列均呈等信号,DWI亦无异常发现,无灶周水肿,仅增强扫描呈小结节样强化。结论:粟粒性脑结核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增强扫描可发现更多病灶,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