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凤华 《河南中医》2007,27(4):41-42
脑卒中后,不仅可以出现偏瘫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而且可以导致多种大脑高级功能障碍,如:智能和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忽视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称:急性脑卒中后1w时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1%,6个月后仍有37%的病人遗留有认知功能缺陷[1]。这些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而且增加再次卒中的危险,应引起重视。现笔者结合临床浅谈中医辨证治疗该病的体会。根据认知功能损害的轻重,中医学可归为健忘、呆证的范畴。1病位在脑,肾精亏虚为病理基础认知是人对外界事…  相似文献   

2.
周洁  杨会香  牟作峰 《光明中医》2016,(20):3047-3049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所以,脑卒中后早期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和综合干预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评定和综合康复训练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近几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和早期综合干预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比率为50%~75%。目前临床上西医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但尚无统一有效的标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因此本文从中药、针刺、艾灸、推拿四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出目前中医药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色优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约64%的脑卒中患者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痴呆[1]。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预防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MCI,可以通过干预治疗能够得到完全改善[2]。笔者临床采用自拟补肾益聪方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发生损害,出现智力障碍、语言交流障碍、抑郁、冲动情感和行为障碍。据报道脑卒中后3个月内PSCI发生率为50%~75%,其中1/3的中、重度认知障碍者演变为痴呆[1]。大脑在损伤后具有重组和代偿能力[2],早期介入认知功能的学习和训练,从记忆、注意力、定向、  相似文献   

6.
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脑卒中患者半数以上有认知功能障碍,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治疗影响很大,故应该将认知功能的康复作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笔者应用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5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康复医学是康复治疗的新手段,故本文拟从目前国内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涉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现有文献报道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述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卒中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PSCI效果更好。从PSCI的主要常见类型综述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以期为PSCI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放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结合耳穴点刺放血,疗程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life,ADL)分析认知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耳穴放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认知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河北中医》2009,31(5):684-685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脑卒中患者半数以上有认知功能障碍,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治疗影响很大,故应该将认知功能的康复作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02--2008—10,笔者应用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46例,并与尼莫地平治疗4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人类第二大死因和最主要的致残因素[1],脑卒中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2],其中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较普遍。国外研究报道,大约2/3的中风患者存在认知问题[3],在中国,大约55.9%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愿意参与到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配合肢体功能训练[5],这反过来又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为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1],相对于肢体运动功能更容易被忽视。认知功能障碍以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的部分缺失为主要表现,中风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极大,如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症[2]。我国中风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者占50%~70%[3]。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干预、抑制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1康复理论对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认识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最基础、最广泛的治疗手段[1]。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中枢神经损伤后可通过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建立接近于正常的新的神经环路回路一一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同时抑制异常的低级中枢控制的活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高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的功能[2]。2早期康复治疗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预防和纠正肢体痉挛状态,明显  相似文献   

14.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且严重影响患者躯体、行为和情绪等康复,目前西药治疗效果不突出。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病性为本虚标实,病机为髓减脑消,病理因素主要痰瘀蒙蔽脑窍,窍闭神匿,神失所用。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已取得客观疗效,针刺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体针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针法、项针、电针、眼针等。临床中多种针灸方法联合,或与药物、认知功能训练等结合使用,可延缓病情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认知测验是识别和诊断认知障碍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自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对本科86例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并结合祖国医学的特色如中药,推拿等,明显的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病后康复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所选86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均为本院2006年8  相似文献   

16.
现代神经病学和康复医学在对脑卒中的研究上取得较大进展,针灸医学治疗脑卒中历史悠久。在公认为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卒中单元模式中,针灸疗法可以与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结合,在监护下超早期介入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在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恢复理论指导下分期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并结合神经影像学技术治疗卒中后吞咽、认知障碍以及抑郁状态等。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借鉴神经康复医学理论,进一步提高治疗技术和规范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缺血性脑卒中属临床常见病,发病占脑卒中60%~80%,发病日渐增长、易致残甚至致死[1]。在脑卒中患者中有较高风险会并发认知功能障碍,且与发病时间及梗死面积呈正比[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早评估认知功能且早期采取治疗措施非常必要。本研究观察"双固一通"针刺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卒中伴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分析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以调理血脉为切入点。脑梗死患者大脑多缺血缺氧、脉道不通导致关键区域损害或代谢障碍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其病性多属本虚标实,以髓海不足、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闭阻清窍为标;病机多为气血失衡,脉道不通,痰瘀上蒙清窍致神明失用。血脉康复理论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键,运用针电结合疗法,在调神的基础上重脏腑,调精血,疏通经络,调理血脉,使病灶脉道通利,血气充沛,髓海充足,从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许多脑卒中患者经抢救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认知功能障碍、偏瘫、失语、心理障碍等。50%患者有严重的后遗症[1],这些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对促进患者功能康复,让他们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7月—2006年6月本院收治12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其中79例进行了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首次发病,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入科时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大脑高级功能工作原理的最新研究、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特点、近年来各种认知障碍康复治疗方法疗效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结果与结论:随着FMRI与PET的应用,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康复机理逐渐清晰,大脑高级功能的网络观及网络分析技术将在认知康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及应用前景,传统康复治疗结合电脑辅助技术将成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