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84例病理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患者,采用TRAP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同时测定EB病毒VCA/IgA抗体,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6.7%.伴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37),临床晚期(Ⅲ、Ⅳ)端粒酶阳性率高于临床早期(Ⅰ、Ⅱ)(P=0.042),而端粒酶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CA/IgA抗体阳性的鼻咽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为85.6%.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EB病毒的检测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兆享  张占书 《河南医药信息》2011,(19):108-110,114
目的探讨EB病毒NAl一IgA和VCA—IgA抗体与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24例治疗前和治疗后鼻咽癌患者以及173例正常体检人群血清EB病毒NAl一IgA和VCA—IgA抗体。结果单项检测时EB病毒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NAl一IgA88.7%、91.2%,VCA—IgA75.8%、84.8%,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6%、93.3%。鼻咽癌患者血清EBNAl一IgA抗体rA值和阳性率在临床各期(I期阳性率除外)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鼻咽癌患者血清EBVCA—IgA抗体rA值和阳性率在临床各期(Ⅳ期除外)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O.05)。结论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鼻咽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血清EB病毒NAl一IgA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基本与治疗效果无关.VCA—IgA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与治疗呈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鼻咽癌疗效判断以及监测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人食管鳞癌端粒酶活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酶免疫吸附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粘膜上皮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35例食管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者占86.6%(31/35),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17.1%(6/35),正常食管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当癌侵及肌层及外侵后,其阳性表达率高于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者(P<0.01)。伴淋巴结转移标本中其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人食鳞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端粒酶有可能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生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林光华  江木林 《海峡药学》2005,17(3):141-142
目的 分析血清EB病毒VCA—IgA滴度在鼻咽癌、非鼻咽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中的差别,探讨血清EB病毒VCA—IgA滴度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酶染色法检测8516例受检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结果 8516例受检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阳性例数为1611例,非鼻咽癌患者1056例,健康体检者506例,鼻咽癌患者49例,仅占总阳性例数的3.04%。结论 血清ES病毒VCA-IgA滴度在≥1:40以上时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PCN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晓彬  曹友清  成静 《天津医药》2003,31(4):195-197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PCNA在30例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距肿瘤3cm处),正常黏膜组织(距肿瘤8cm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2)PCNA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3)端粒酶活性表达与PCNA密切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检测端粒酶活性和PCNA的表达强度对食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方法,对109例乳腺癌、30例正常乳腺组织及囊性增生病、30例乳腺腺纤维瘤和10例乳腺癌前病变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囊性增生病无端粒酶活性,乳腺腺纤维瘤有23.33%端粒酶呈弱表达,乳腺癌前病变有4例端粒酶表达。乳腺癌中88.07%可以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端粒酶阳性率不断上升。其中端粒酶阳性率在临床I期为64.29%,Ⅱ期及以上为91.58%(P<0.05)。端粒酶阳性率在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中为75.56%,而转移阳性组中为96.88%(P<0.01)。端粒酶表达在ER(-)组与ER(+)组间无明显差别。端粒酶表达在PgR(-)为95.08%,在PgR( )组为79.17%(P<0.01)。结论:正常乳腺组织中无端粒酶表达。从乳腺癌癌前病变至各期乳腺癌中,端粒酶表达逐渐上升,端粒酶激活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步骤,可以为乳腺癌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其预后判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外周血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监测血循环中肿瘤细胞转移情况,方法:以PCR-TRAP法检测了77例恶性肿瘤患外周血,并以2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对照。结果:正常人外周血端粒酶活性为阴性。远处转移外周血端粒酶性率55.26%(21/38)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阳性率23.08%(9/39)(P<0.01)。结论:外周血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标志物,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42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TR(人类端粒酶RNA模板基因)活性表达率为85.7%和35.7%,有显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部位,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TR活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转移与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自从1966年Old等应用免疫扩散试验首次证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血清学关系以来。有许多资料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VCA—IgA、EA—IgA抗体,90%以上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呈阳性。这些抗体可以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30例宫颈癌和15例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判断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宫颈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6.7%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P<0.01)。结论: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进行性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存在的状态及其抗体的动态分布,是病毒和宿主相互关系的重要课题之一。大量文献已证实在鼻咽癌(NPC)高发区人群中普遍感染EB病毒。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VCA/IgA)被认为是诊断NPC  相似文献   

12.
邹吉敏  马立人  袁宝军 《河北医药》2009,31(19):2550-2551
目的观察EB病毒特异性抗体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方法检测102例肺癌患者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G、IgM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EA)IgG抗体及EB病毒核抗原(EBNA1)IgG抗体,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G、EA-IgG、EBNA1-IgG抗体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1.57%、21.57%、83.3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组织学类型有关,肺鳞癌血清EBV病毒VCA-IgG、EA-IgG、EBNA1-IgG抗体阳性百分率分别为89.19%、29.73%、94.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但与肿瘤部位、临床类型、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肺癌的病理生理,EB病毒感染与肺鳞癌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环球  何晓松 《江苏医药》2003,29(8):569-570
目的 检测胃癌患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3.8%,低于相应的胃癌组织阳性率(81.3%),胃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对患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要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及汉族EB病毒感染情况并探讨EB病毒特异性Zta-IgA、EBNA1-IgA与VC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苗族、布依族及汉族共3040例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EB病毒的Zta-IgA、EBNA1-IgA、VCA-IgA标志物水平,分析上述指标诊断鼻咽癌的价值。结果3040例研究对象中,Zta-IgA阳性率为15.03%;EBNA1-IgA阳性率为16.09%;VCA-IgA阳性率为14.41%(χ2=16.027,P=0.000);Zta=IgA、EBNAI-IgA、VCA-IgA阳性率均为布依族最高(Pd0.05);〉45岁组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45岁年龄组(P〈0.05);吸烟、饮酒可以明显提高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EB感染率水平较高,应开展Zta-IgA、EB-NA1-IgA、VCA-IgA监测;三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早监测、早发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在诊断与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在诊断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对病理确诊的35例宫颈癌组织和12例宫颈炎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半定量检测。结果 35例宫颈癌组织中31例端粒酶阳性表达,端粒酶阳性率为88.6%(31/35)。12例宫颈炎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阳性表达。端粒酶A值的高低与组织分化、临床期别有关,分化差、晚期癌A值明显增高。结论 宫颈癌  相似文献   

16.
CD44V6、E—cad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E-ca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NPC)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22例鼻咽癌组织,2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的粘膜组织中的CD44V6,E-c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2.46%)显高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的粘膜组织(30%),(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鼻咽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率(57.33%)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的粘膜组织(100%),(P<0.01)。鼻咽癌组织的E-acd阳性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D44V6,E-cad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组织的的组织分型和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鼻咽 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的低表面与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CD44V6表达的上调和E-cad的低表达或缺失可作为NPC患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检查187例海洛因滥用者EB病毒(疱疹病毒族之一)血清VCA/IgA抗体21.92%阳性。研究中指出:1.滥用者与健康者EBV/VCA/IgA血清抗体比较,经卡方检验二者有明显差异(P<0.01);2.滥用年限越长,EB病毒感染机会增多(P<0.05);3.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与吸入海洛因剂量关系不大(P>0.05),其原因尚不清楚;4.有性混乱史者阳性率达29.03%,否认性行  相似文献   

18.
徐萍  唐永明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18-519,52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达91%。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胃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参与各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发生,在胃癌组织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PAX5表达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包埋的档案肿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PAX5的表达,随访研究病例,分析 PAX5表达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AX5的总阳性表达率为50%;PAX5表达在不同部位的NEN 中有明显差异,以肺 NEN 的阳性表达率最高(68.2%);PAX5表达在神经内分泌癌(NEC)与神经内分泌瘤(NET)病例之间、早期(Ⅰ期和Ⅱ期)与晚期(Ⅲ期和Ⅳ期)病例之间、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晚期临床分期、NEC 病例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 NEN 中 PAX5表达明显增多。生存分析:NENs 的获访率98.2%(55/56),多因素 Cox-Regression 分析发现肿瘤分级(P =0.003)、分期(P =0.049)、部位(P=0.000)、淋巴结转移(P =0.014)、PAX5(P =0.015)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AX5阳性与阴性表达的 NEN 病例的生存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表达病例的生存状况较差。结论 PAX5阳性表达对 NENs 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影响,可能是 NEN 不良预后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葡萄胎的凋亡指数及端粒酶活性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42例葡萄胎及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采用S-P法及Evision法检测PCNA、Ps,、Ki-67、FADD、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142例葡萄胎中PCNA阳性率为14.08%(20/142)、P535.63%(8/142)、Ki-67阳性率5.63%(8/142)、FADD59.15%(84/142)、端粒酶阳性率10.56%(15/142)。5例侵袭性葡萄胎中PCNA阳性率80%(4/5)、Ki-67阳性率80%(4/5)、P53阳性率100%(5/5)、FADD阳性率0%(0/5)、端粒酶阳性率100%(5/5)。3例绒毛膜癌中PCNA阳性率100%(3/3)、P53阳性率100%(3/3)、Ki一67阳性率100%(3/3)、FADD阳性率33.3%(1/3)、端粒酶阳性率66.7%(2/3)。结论低凋亡指数与高端粒酶活性的葡萄胎可能是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高危因素。端粒酶的激活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恶性进展,抑制端粒酶活性能够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