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为预防新生儿脐炎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254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7例,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脐部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愈脐胎毒清实施脐部护理,并实施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在平均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率以及脐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在实施二次断脐操作后,其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缩短(P<0.05),脐部出血率降低(P<0.05),脐炎的发生率也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传统的常规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基础上,结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重点,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婴儿脐部感染和出血[1]。因而临床常用再次剪脐残端的方法,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使脐残端及早愈合[2]。笔者就选择二次剪脐时机、剪脐技巧、脐窝局部处理及观察脐部异常情况等方法实施四步骤的护理干预,并与传统的二次剪脐法比较,有效地预防了二次剪脐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1-2005年每年6-12月在本院产科剖宫产及阴道分娩新生儿124例为实验组,于出生后24~48h内实施四步骤护理干预方法二次剪脐;随机抽取2000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护理在预防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脐部愈合的效果及二次断脐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新生儿122例,其中行二次断脐护理措施的6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行传统断脐+断面消毒包扎护理的6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 (1)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3.81±0.48)d明显少于对照组(6.62±0.77)d,出血率(1.61%)及脐炎发生率(1.6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33%、6.67%,P<0.05);(2)24~28h断脐后新生儿脐部平均愈合时间(3.08±0.37)d明显低于36h断脐新生儿(4.21±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部出血率及脐炎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次断脐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出血率及脐炎发生率,并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方法,促进脐部愈合,有效地预防及减少脐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传统断脐法;B组采用再次剪脐法;C组采用延迟断脐法.对三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情况,脐部分泌物及渗血情况,脐部愈合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延迟断脐法脐部愈合时间相对缩短,与传统断脐法和再次断脐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延迟断脐法可以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缩短脐部愈合时间,减少脐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最佳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琼  王冬梅  孙伟  英伍 《护理学报》2009,16(11):54-56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行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的临床效果,探讨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的最佳时机.方法 随机筛选无脐疝的正常新生儿1600例,首次采用气门芯在距脐轮1 mm处结扎,远端1cm处剪断脐带,随机分成4组,每组400例,各组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时间分别在出生后的24h、36h、48h、60 h.观察比较4组新生儿脐部渗血、分泌物、创面干燥愈合时间、返院处理情况.结果 36h、48h、60h组脐部渗血发生率显著低于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4 h、36 h、48h组第4天脐部分泌物渗出率显著低于60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4 h、36 h、48 h组出院后因脐部创面未愈合返院处理例数低于60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4 h、36 h、48h组创面干燥愈合时间比60 h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新生儿二次剪脐最佳时段为36~48h,该时段进行二次剪脐后,脐部渗血发生率低、分泌物少、创面干燥及愈合时间短,因脐部创面未愈合返院率低.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容易发生局部感染,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1].二次断脐有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缩短脐部脱落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促进新生儿脐部残端早期脱落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脐部是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局部感染及出血.一般残留的脐带自然脱落需1周左右[1],目前临床普遍主张二次剪脐[2],其优点是缩短脐部残端脱落时间,减少局部渗液和脐部感染.但剪脐时机及操作不易掌握,而且需要一定时间观察出血情况.本研究发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既能促使脐部残端早期干燥,缩短自然脱落时间,又能降低剪脐时出血的可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科学、简便、安全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方法将284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3例)和对照组(141例)。观察组新生儿采取二次断脐方法,对照组不实施二次断脐,其他处理2组相同。对2组新生儿脐部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脐炎及脐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脐部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断脐在产科新生儿脐部护理应用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配合适时二次剪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726例正常新生儿依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用气门芯在距脐根部0.1cm处结扎,再距结扎远端0.5cm处剪断脐带,48~72h后,在脐带干燥期(脐带残端呈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深棕色,无异味)的脐带残端实施二次修剪。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比较2组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以及脐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配合适时二次剪脐,同时实施正确脐部护理,可明显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生儿按医院传统老方法断脐,又实施8120例新生儿进行第二次剪脐,对缩短脱脐时间,保持脐部干燥,减少渗液的效果分析,并从中取100例行24小时第二次剪脐(实验组)与100例新生儿自然脱脐(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脱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有极显著差异,脐部干燥渗液少,实验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进行第二次剪脐可明显缩短脱脐时间,保持脐部干燥,减少脐部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脐部是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局部感染及出血。一般残留的脐带自然脱落需1周左右,目前临床普遍主张二次剪脐,其优点是缩短脐部残端脱落时间,减少局部渗液和脐部感染。但剪脐时机及操作不易掌握,而且需要一定时间观察出血情况。本研究发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既能促使脐部残端早期干燥,缩短自然脱落时间,又能降低剪脐时出血的可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脐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脐部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脐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二次断脐护理,比较两组脐部护理效果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脐带愈合平均时间、脐带脱落平均时间、脐炎发生率以及脐部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脐炎患者,在常规脐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预防脐炎,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经阴道或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儿5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碘伏脐部消毒),实验组1(3%过氧化物+5%碘伏脐部消毒),实验组2(5%碘伏脐部消毒+二次剪脐),比较3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脐部炎症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和2组脐带脱落时间均缩短、脐部出血及脐炎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缩短,脐部出血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部炎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脐炎患儿并发肺炎(22.9%)和败血症(5.7%),而实验组1和实验组2均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3%过氧化氢联合5%碘伏是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最好的方法,能减少炎症、出血的发生,同时也能促进脐带迅速恢复,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脐部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 ,也是产科护理质量的体现 ,是防止新生儿脐炎、破伤风、败血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环节。有资料表明在12 0 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 ,存在脐部感染者占 6 6 .0 %~87.5 % ,而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1] 。为了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 ,我院改革了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对 898例新生儿采取脐根部结扎法 ,缩短二次剪脐时间 ,防止了新生儿脐部感染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3年间出生的 898例新生儿无 1例发生脐部感染 ,总有效率为10 0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剪脐的效果.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用气门芯沿脐轮结扎,观察组240例新生儿出生24 h后沐浴时进行剪脐处理,对照组240例常规处理后待其自然脱落,观察两组脐带干燥时间及脐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脐带干燥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脐部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结论 气门芯沿脐轮结扎加人工2次剪脐方法,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重点,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婴儿脐部感染和出血。因而临床常用再次剪脐残端的方法,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使脐残端及早愈合。笔者就选择二次剪脐时机、剪脐技巧、脐窝局部处理及观察脐部异常情况等方法实施四步骤的护理干预,并与传统的二次剪脐法比较,有效地预防了二次剪脐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致室颤一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剪脐的适当时机,我们观察了116 例新生儿的脐部处理,随机分为潮湿组、干燥组和过干组,分别观察各组剪脐时和剪脐后的出血率、局部分泌物情况和细菌培养以及剪脐前脐带干湿度与出生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燥组剪脐时和剪脐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剪脐后局部干燥率高,细菌培养致病菌阳性率低,脐部愈合时间较短。新生儿出生后28 ~33h ,脐带处于干燥状态的机会最大( 占观察例数的72 .41 % ) ,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因此我们认为剪脐最合适的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如果从时间安排的角度来看,在新生儿出生后28 ~33h ,大部分脐带属于干燥,此时大部分新生儿可以剪脐。  相似文献   

18.
耿力 《护理研究》2008,22(35):3246-3246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脐带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继发腹膜炎.有资料表明,在1 200 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0%~87.5%[1],多为第1次剪脐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2次剪脐时局部潮湿或时间延长所致.因此,选择适当的脐部护理方式,建立新生儿脐部干燥程度客观判断依据,把握2次剪脐的最佳时机,能大大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提高2次剪脐后的脐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8120例新生儿第二次剪脐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新生儿按医院传统老方法断脐,又实施8120例新生儿进行第二次剪脐,对缩短脱脐时间,保持脐部干燥,减少渗液的效果分析,并从中取100例行24小时第二次剪脐(实验组)与100例新生儿自然脱脐(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脱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有极显著差异,脐部干燥渗液少,实验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进行第二次剪脐可明显缩短脱脐时间,保持脐部干燥,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脐部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进脐带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