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TRAP法检测 2 9例肺癌组织、2 7例癌旁组织和 35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③结果  2 9例肺癌组织中 2 1例 (72 .4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2 7例癌旁组织中 6例 (2 2 .2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35例正常组织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34.0 13、3.937,P <0 .0 1、0 .0 5 )。④结论 端粒酶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 ,其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判定肿瘤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痰液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p53基因突变,探讨其作为肺癌早期无创性辅助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痰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T-PCR-PAGE)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行p53基因突变分析,同时采用巴氏染色法进行脱落细胞检查.结果:60例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58.3%,p53基因突变率为43.3%;而20例良性支气管-肺病变患者痰液无一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突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60例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与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和p53基因突变率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部位的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与p53基因突变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与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痰液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肺癌早期无创伤性检查辅助诊断指标之一,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p53基因突变率与肿瘤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53基因可能参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P53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端酶活性表达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S-P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端粒酶活性高低,P53蛋白表达均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测定NSCL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P53蛋白表达对探讨NSCLC发生、发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晔  程庆书  王小平  周勇安  黄立军  徐鉷 《医学争鸣》2003,24(23):2199-2202
目的 :研究Bcl 2 ,p5 3及端粒酶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用改良的端粒重复扩增法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方法 :(TRAP PCR ELISA)检测NSCLC组织端粒酶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 .结果 :在 6 2例NSCLC中 ,Bcl 2及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 5 .2 %和 5 3.2 % .无淋巴结转移者Bcl 2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5 9.4 %vs2 4 .0 % ,P <0 .0 5 ) ;Ⅱ +Ⅲ期Bcl 2表达阳性率为 2 0 % ,明显低于Ⅰ期 (P <0 .0 5 ) .p5 3表达与肿瘤的类型、大小及 pTNM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5 ) .Bcl 2与p5 3表达活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9.6 %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 (P <0 .0 1 ) ;淋巴结有无转移 (P <0 .0 5 )显著相关 .不同pTNM分期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与Bcl 2表达无相关性(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p5 3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在p5 3阳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高 (P <0 .0 1 ) .结论 :p5 3,Bcl 2及端粒酶异常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其表达变化的综合分析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端粒酶、p53突变蛋白作为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以及二者与细胞增殖DNA合成期比例(SPF值)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53突变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其SPF值。结果 87.5%(35/40)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92.5%(37/40)p53突变蛋白阳性;SPF值在端粒酶活性阴性组、阳性组之间,p53突变蛋白阴性组、阳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p53突变蛋白可能是灵敏、特异的肺癌肿瘤标记物。端粒酶的异常活化、表达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p53突变蛋白可能参与端粒酶活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的 32例癌旁组织 ,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和 9例正常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75 % (2 7/ 36 ) ,癌旁组织为 6 .2 5 % (2 / 32 ) ,肺良性病变组织为 11.1% (1/ 9) ,正常肺组织为 0 % (0 / 9)。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CEA-mRNA和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 CEA- m RNA)和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 74例 NSCLC肺癌组织采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CEA- m RNA和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 -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并与 38例肺癌组织边缘的正常组织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织 CEA- m RNA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8%和 77% ,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无关 ( P>0 .0 5 ) ,二者呈正相关 ( χ2 =70 .481 ,P=0 .0 0 ,r=0 .793) ,COX回归显示肺癌患者的预后与端粒酶表达有关。结论 :CEA- m RNA和端粒酶活性在 NSCL C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 ,端粒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患者外周血经Ficoll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组分,再应用PCR-TRAP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肺癌、32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39例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阳性率达69.6%,其中小细胞肺癌和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较高,而腺癌较低。20例肺癌合并肺外转移病例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肺外转移病例。结论 端粒酶活性变化与肺癌组织类型和肺外转移情况相关,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TRAP-PAGE-银染法检测22例胆囊癌及28例慢性胆囊炎新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2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22例胆囊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者18例,阳性率为8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胆囊癌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p5 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2 .5 % (33/ 4 0 )、72 .5 % (2 9/ 4 0 ) ;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5 / 4 0 )、7.5 % (3/ 4 0 ) ,大肠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病理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高表达和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的特性 ,有可能使端粒酶成为大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p5 3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大肠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S100A_4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MP9/TIMP1表达失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S100A4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探讨其在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MMP9/TIMP1表达失衡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肺癌及6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MMP9及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4、MMP9和TIMP1在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P<0.05);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S100A4和MMP9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中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肺癌不同临床TNM分期中,S100A4和MMP9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各期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随分化程度的降低,MMP9阳性率升高(P<0.05);S100A4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也有升高趋势,但没显著性差异。S100A4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随肿瘤体积的增大,S100A4的阳性率升高(P<0.05)。S100A4与MMP9呈正相关(P<0.05);MMP9与TIMP1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S100A4和MMP9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评估肺癌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TIMP1不是简单对MMP9的局部升高起反应。S100A4参与调节MMP9的表达,则可能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一种新的肿瘤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扩增实验(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法)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测定35例大肠癌标本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结果:35例大肠癌标本中,29例为端粒酶阳性,阳性率为82.86%;而相邻正常黏膜中全部为阴性.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经统计学分析,端粒酶活性与大肠肿瘤Dukes'分期有关.结论:端粒酶表达具有很高的肿瘤特异性,对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断有应用价值,并且有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邱惠芳  王军臣 《当代医师》2013,(12):1632-1634
目的探讨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D71)在肺癌细胞株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肺癌标本5l例和正常肺组织10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fR/CD71的表达,分析TfR/CD71的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同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爬片TfR/CD71的表达。结果51例肺癌组织中TfR/CD71阳性表达26例[50.98%(26/51)],其中腺癌18例[69.23%(18/26)],鳞癌8例[53.33%(8/15)];10例正常肺组织TfR/CD71表达均为阴性;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TfR/CD7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R/CD71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呈正相关(r=0.497,P〈0.01),腺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1)。结论TfR/CD71在相对正常肺组织呈灶性弱表达或阴性,在肺癌细胞爬片和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主要是表达于肺癌细胞的胞膜,胞膜邻近的胞浆也有表达。TfR/CD71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腺癌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膀胱癌中活性表达及其与膀胱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TRAP银染法对32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32例膀胱肿瘤中有26例表达阳性(81.25%),而10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无端粒酶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18.018,P<0.05)。G 1级肿瘤阳性结果为7/11,G 2级为12/13,G 3级为7/8;T a~T 1期阳性者为15/20,T 2~T 4期为11/12,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分期分级不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发生有关,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Li C  Liang Y  Wu M  Xu L  Cai W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9):1405-1408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elomerase activity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nd its preneoplasia lesions,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cancer differentiation, cancer invasivenes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Methods Telomerase activity in esophageal SCC tissues, adjacent dysplasia tissues and normal epithelia from the surgical edge were assessed by microdissection-TRAP 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silver staining assay.Results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37 (82.2%) of 45 esophageal tumors, 23 (79.3%) of 29 dysplasias, and 2 (5%) of 40 normal epithelia.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tivity between dysplasia and normal epithelium, as well as between tumor and normal epithelium.Twenty-six (92.9%) of 28 tumors with lymphatic metastasis had detectable telomerase activity compared to 11 (64.7%) of 17 non-lymphatic metastasis tumors.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but the one betwee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umor grade was not.Conclusion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high both in esophageal SCC and their preneoplasia lesions.The telomerase activity in SCC tissue was related to lymphatic metastasis, but not to cancer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肺癌组织及50例正常肺组织VEGF及PCNA进行检测,对比两组间VEGF及PCNA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VEGF及PCNA阳性率分别为67.7%和72.6%,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4.0%和12.0%(P<0.05);肺癌VEGF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NA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VEGF及PCNA阳性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VEGF及PCNA与肺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做为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中端粒酶基因与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星形细胞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86例标本,8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用端粒酶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检测组织标本端粒酶基因。用SABC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端粒酶基因和P53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2%(38/86)和62.8%(54/86),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端粒酶基因表达强度升高(P<0.01),端粒酶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出端粒酶基因。结论:端粒酶基因与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记物,而P53蛋白可能对端粒酶基因的表达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癌基因、端粒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 TRAP法对 4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p5 3、nm2 3和端粒酶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阳性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 7.5 %、17.5 %和 92 .5 % ;临床及病理TNM分期早期肺癌p5 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肺癌 (P <0 .0 5 ) ;nm2 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病理TNM分期均无关。 6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P <0 .0 5 ) ;60岁以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TNM分期中、晚期比率略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分别为 69.2 %、5 0 %和 76.9%、5 7.1% (P >0 .0 5 ) ;p5 3、nm2 3和端粒酶阳性表达无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p5 3阳性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nm2 3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端粒酶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 ,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p5 3、nm2 3基因及端粒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P16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o Y  Guan J  Ge B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54-35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肺癌标本中CDKN2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76例肺癌标本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34/76)。其中鳞癌的阳性率为52%(23/44),腺癌为29%(7/2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级及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