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共12例,过伸型损伤10例,屈曲型损伤2例.均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片、MRI,9例加CT.影像资料显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5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6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三节段及以上椎间盘突出2例.前纵韧带损伤8例,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2例.影像学显示脊髓单节段损伤6例,双节段脊髓损伤4例,3节段及以上脊髓损伤2例.脊髓功能按Frank分级.A级1例,B级8例,C级3例.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8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式,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 ,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  相似文献   

2.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6月起收治 5 6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 ,男 35例 ,女 2 1例。 42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14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功能。结果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5 7.33± 14 .6 ) % ,优良率达 6 4.2 9%。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37.35±11.2 ) % ,优良率 42 .86 %。结论 :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直接有效 ,应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合并黄韧带退变严重肥厚 ,钙化或骨化的颈椎病患者 ,3个节段以上病变患者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 ,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或同期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64例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说明各自手术适应证。方法:64例脊髓型脊椎病患,合并颈椎管狭窄3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17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病变累及1个椎间隙7例,累及2个推间隙14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间隙38例。JOA评分前路为8.83分,后路为8.52分。前路手术26例,单节段9例,2节段14例,3节段3例。后路手术38例,C3-7 32例,C2-7 4例,C1-7 1例,C3-T1 1例。结果:再手术4例,3例为前路手术后,1例为后路手术后。生理弧度正常43例,变直11例,反屈10例,相邻节段不稳8例,融合区域增生硬化9例。术后JOA评分前路为14.48分,后路为14.56分。改善率前路为69.2%,后路为7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疗效相似,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为宜,有节段性不稳或颈椎后突畸形前路手术为好。远期前路手术存在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区增生硬化,影响其疗效。前路带锁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及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本组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48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30例,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中合并原发性椎管狭窄23例,平均椎管狭窄率41.4%,术前MRI示脊髓信号改变者19例;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68.3%,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51.3%;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节段性神经根麻痹5例,血肿2例。[结论] 应根据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方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浩  林欣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6):401-402,47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6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41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平均椎管狭窄率42.1%。术前均行X线、CT平扫加矢状位重建和MRI检查。其中23例行前路手术,37例行后路手术,5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65例获6~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颈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0%,颈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66.3%,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改善率75.4%。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5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矢状位重建,仔细分析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方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再次手术问题的探讨:附13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130例颈椎手术治疗后的再手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54例,脊髓神经根型17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51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8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像及首次手术后变化,选择应用颈前路扩大减压植骨融合,颈后路椎管扩大和椎板成形术,有效率为81.8%。对颈椎病再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原因和损伤机制。方法通过58例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X线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损伤原因和机制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未见骨折脱位,X线片和CT表现为:①颈椎生理弧度改变;②椎间隙变窄;③颈椎不稳;④椎体后缘骨赘;⑤后纵韧带骨化;⑥黄韧带肥厚、骨化;⑦椎管狭窄,椎管/椎体比值小于0.75。MRI表现为:①早期变化有脊髓肿胀、髓内水肿,髓内出血或血肿,脊髓压迫,前纵韧带撕裂、椎前出血,后纵韧带、棘上和/或棘间韧带损伤,椎管后方软组织损伤出血等;②晚期变化有脊髓内囊肿、软化灶,脊髓萎缩。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多在发病前已经存在一定的非创伤性病理基础,创伤成为其诱发因素。创伤引起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或骨化的后纵韧带与肥厚的黄韧带皱摺从前后方呈钳夹状造成脊髓损伤。MRI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十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发病的病理基础、手术时机以及术式选择.方法 从1997~2003年8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6例,经X线及MRI检查均无骨折脱位,确立诊断,明确脊髓受压、损伤节段,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4例,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结果 56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至伤前状态42例,大部分恢复14例,无1例完全不恢复.讨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大都有以下病理基础:1、间盘退变突出;2、发育性椎管狭窄;3、后纵韧带骨化;4、黄韧带肥厚或骨化.外伤是诱因.根据受压、损伤脊髓节段的多少选择手术入路,手术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
广泛椎板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74~1990年以广泛椎板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7例,10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7.3年。术后优良率87.4%,有效率96.1%。作者认为,对于多数患者,手术方式可根据手术者的习惯和经验决定。但由于许多患者合并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和后纵韧带骨化,这两类患者应采取后路手术治疗,文献中已有一致意见;因而总的说来,后路手术的适应范围当比前路手术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MRI特点并探讨颈后路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8-12诊治的47例伴有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其中颈椎间盘突出26例(颈椎间盘突出组),后纵韧带骨化14例(后纵韧带骨化组),颈椎病7例(颈椎病组)。比较各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SIA评分、Frankel等级。结果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颈椎间盘突出组、后纵韧带骨化组、颈椎病组术后JOA评分、ASIA评分、Frankel等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的MRI特点,制定个性化颈后路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影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Chronic cervie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是颈脊髓缓慢受压性损害引起的综合征,原发疾病较多,如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颈椎间盘突出症及发育性椎管狭窄症等。其疗效取决于多种因素,手术方法选择、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疾病本身的特点均可能成为影响疗效的原因。1手术方法与疗效 有报告颈椎前、后路手术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1],但亦有报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其疗效明显优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其后二种手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 颈椎前后路手术对改善颈脊髓病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一期前后路与单纯后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为分2组,其中前后联合组16例采用一期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联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纯后路组15例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颈椎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行影像检查,测量Pavlov比值、脊髓缓冲空间、K-line阳性率。[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联合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单纯后路组(P<0.05);前后联合组术中平均出血量略多于单纯后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48±4.69)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增加(P<0.05)。虽然术前两组间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后联合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单纯后路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节段(C_(3~7)) Pavlov比值和脊髓缓冲空间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各节段(C_(3~7))的Pavlov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前后联合组患者各节段(C_(3~7))脊髓缓冲空间均显著大于单纯后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K-line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前后联合组的K-line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后路组(P<0.05)。[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较单纯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发育性椎管狭窄能够获得更大减压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脊柱     
合并椎间盘损伤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利用Unigraphics软件三维模拟寻找枢椎侧弓安全钉道的研究;前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前路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C5神经根麻痹;影像学评分对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术式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二)蔡钦林颈椎病颈椎后路术式1颈椎病颈椎后路术式的适应证1.1广范围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者(合并退变性因素);1.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ticationoftheposterionlongitudinalligament,简称O...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DSS组)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NDSS组)。根据CT分别测量两组骨化灶最大厚度,计算椎管矢状径残存率。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72例,按JOA标准评分判断术后改善率。[结果]DSS组53例,NDSS组23例;NDSS组骨化灶最大厚度比DSS组大,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两组椎管矢状径残存率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有差别,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程的重要病理基础,创伤是诱发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后路减压术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林昊  何仿  周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819-182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8 ~ 72岁,平均58岁.手术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加椎间隙减压的基础上,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植骨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 16例随访6~36 (20±1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3±3.4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4.13 ±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能够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引起的颈脊髓压迫症状。研究证实约有25%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伴有后纵韧带骨化。其症状是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有较高的致残率。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都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术后瘫痪和神经症状加重是较严重的并发症。我院收治2例颈椎OPLL患者,在术中麻醉成功、体位摆放后即出现诱电位消失,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麻醉复苏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效果。结果:前路手术35例,其中骨化灶直接切除19例、骨化灶漂浮法13例和不用减压的前路椎间融合3例。后路手术21例,其中单开门椎管成形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15例,前后联合手术31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9(4~17)分。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10年,平均3.8年,术后JOA评分,前路手术平均14.1分,甲均改善率68_3%,后路手术平均11.9分,平均改善率51.2%,后前路手术平均13.4分,平均改善率65.4%。后路手术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3例,肌肉不全瘫痪者1例,并发术后血肿压迫脊髓致神经症状急性加重2例。结论:明确手术指征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骨化程度、椎管狭窄率,以及脊髓功能损害情况,应根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具体部位、范围、椎管矢状面狭窄率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术式。应用内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和保持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椎管扩大术与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8月以来对存在颈椎管狭窄和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单开门根管扩大米佐以中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39~67岁;存在发育性椎管狭窄的18例;伴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致椎管狭窄的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5例;前路术后效果不佳者2例;病程2个月~4年,平均1.4年。术前X线检查:32例均有程度不同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椎体矢径<0.75共20例;3~4节以上多节段退行性椎管狭窄共7例;OPLL5例。脊髓造影:共23例,均显示碘柱腹侧多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