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先生在一家大医院验过血液葡萄糖(以下简称血糖),一次是6.0毫摩/升,一次是6.4毫摩/升,有的医生告诉他,没事,不要紧,不是糖尿病。有的医生说,血糖已经超标了,并告知他很可能是得了糖尿病,应如何注意等等。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激素(GIP)表达变化对血糖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现已成为继肿瘤、高血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是从肠道内分泌激素对血糖稳态的影响方面,对近5a来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 1.观察对象和检测方法1·1 观察对象选自单位体检的健康人80名,及本院内分泌科和干部专科病房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Ⅰ型糖尿病54人,Ⅱ型糖尿病26人,年龄在32至78岁,病程1~22年全部病例按WHO1980年标准诊断为Ⅰ、Ⅱ型糖尿病。1·2 检查仪器和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A型全自动血流变仪及日本奥林帕斯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血糖。被检者一律空腹抽血检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就非糖尿病病人在输注葡萄糖过程中的血糖浓度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了67例因其他疾病住院的非糖尿病病人,男42例,女35例,平均年龄54.3岁;每例病人入院后经化验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排除临床糖尿病或其他应激性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说的血糖通常是指血中的葡萄糖。人进餐后,特别是食用碳水化合物饮食大约2~4小时后,血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加,空腹8~12小时后则降低。在健康人体内,由于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得血糖浓度经常保持动态平衡。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增加时,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合成糖原储存于肝内(即肝糖原)。当身体因消耗而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又释放入血。这样,健康男女的血糖浓度波动在一定范围(空腹全血血糖为70~115毫克/100分升或3.9~6.1毫摩/升)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 2小时血糖 (PG2h)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3 7例患者实施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抽取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 2小时静脉血。结果 :以空腹血糖作为主要诊断指标 ,空腹血糖为≥ 6.1mmol/L及 <7mmol/L时 ,结合PG2h血糖 ,则有 3 .76%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只使用PG2h血糖作为诊断指标 ,则有 3 .3 2 %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若只使用空腹血糖作为诊断指标 ,则有 3 9.3 8%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 :应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和PG2h血糖 ,以提高糖尿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和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 ,有研究表明 ,DM患者血液粘滞度增加 ,血液流变学异常与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2 ] 。本文旨在探讨血糖的控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本文病例为 1 997年 2月至1 999年 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均符合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规定的统一标准。其中血糖未控制组 (空腹血糖 >8 33mmol/L) 36人 ,其中男 2 1人 ,女 1 4人 ,平均年龄 6 4 8岁 ;血糖控制达半年以上组 (空腹血糖 <7 0 0mmol/L) 30人 ,其中男 1 7人 ,女 1 3人 ,平均年龄6 4 4岁 ;健康对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9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按空腹血糖水平分组检测空腹血糖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腹时血糖与胰岛素水平无关,但是糖负荷后30、60、120和180min四个时相的胰岛素均值(sum form (IRI/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相比之下,糖负荷后总胰岛素释放指数(sum form (IRI)×100/(sum form (BS)))随着空腹血糖升高而逐渐下降。提示胰岛素周围利用减少是导致Ⅱ型糖尿病显著高血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 2小时血糖 (PG2h)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3 7例患者实施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抽取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 2小时静脉血。结果 :以空腹血糖作为主要诊断指标 ,空腹血糖为≥ 6.1mmol/L及 <7mmol/L时 ,结合PG2h血糖 ,则有 3 .76%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只使用PG2h血糖作为诊断指标 ,则有 3 .3 2 %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若只使用空腹血糖作为诊断指标 ,则有 3 9.3 8%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 :应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和PG2h血糖 ,以提高糖尿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快速血糖仪测定末稍血、血清及静脉血血糖浓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血糖测定对糖尿病患者不论是饮食控制血糖浓度还是指导临床用药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血糖浓度的生化分析仪器有多种,快速血糖仪以它体积小,携带方便,用血量少(一滴约25ul),测量时间短(仅45秒),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为老幼患者、急危重病人以及静脉采血困难、糖尿病病人自测血糖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快速糖仪测定各种标本血糖值结果为临床所关注。本文用快速血糖仪对118例正常人空腹指血、血清和静脉血血糖浓度作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方法。血糖监测内容涵盖点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1,5-无水葡萄糖醇及持续血糖监测等技术。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无创监测等新技术也不断融入血糖管理,以期为临床选择血糖监测方法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4)
本文观察了小鼠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正常值分别为6.11(3.36~9.86)mmol/L和8.67(0.88~22.50)μu/ml,发现两者在正常和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时的相互关系均为线性,并且患糖尿病时β细胞反应性较正常为低(回归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IGT/IF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表明,IGT/IFG预示个体将来发生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CVD)乃至早期死亡的风险增加,已知糖尿病病理生理主要是由于B细胞的功能障碍以及胰岛素外周抵抗所致,就抵抗而言IGT抵抗主要发生在外周组织:表现为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而IFG的病理生理机制则以肝脏对胰岛素抵抗为主,即不能有效抑制肝糖输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现今多采用的有创血糖测量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与潜在危险.作者通过文献复习,综述无创血糖测量方法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引入物联网技术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小白鼠血清萄葡糖和胰岛素的正常值为110.0(60.4-177.5)mg/100m和8.67(0.88-22.50)μu/ml,发现了两者在正常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时的相互关系是以线性成分为主,并且糖尿病时β细胞反应性较正常时低(回归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