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 -二聚体 (D -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 ,可作为反映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其血浆浓度增高反映了体内纤溶活性增强。本文观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不同时期血浆中DD水平 ,旨在指导临床治疗。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收集 1 999年 1月 1 2月就诊于我科的脑梗死患者 4 2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 50 88岁 ,平均 62 4岁。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同时选择对照组 1 5例 ,平均年龄 65 3岁。其中高血压病 5例 ,糖尿病 7例 ,心房纤颤 3例。1 2 方法 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病死率及病残率极高。在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失调起重要作用。血浆D-二聚体作为评价凝血/纤溶系统功能较客观的指标在判断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收集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分析,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常伴明显出血倾向 ,严重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除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外 ,近年认为纤溶亢进是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原因之一 ( 1)。我们检测 5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 ,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障碍的机理及其与肝功能相关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52例患者均为 1 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我院传染科的住院患者 ,经查肝炎系列、肝功能、B超或腹部 CT确诊为肝炎肝硬化 ,其中男 38例 ,女 1 4例 ,年龄 1 9~ 68岁 ,平均年龄 44岁。所有肝硬化患者按 Child- Pugh分级标准划分为 … 相似文献
6.
7.
血浆D-二聚体改变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对84例急性脑梗死患起病3d内及第4周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患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结论: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肺癌病人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 70例肺癌病人 (Ⅰ、Ⅱ、Ⅲa期 40例 ,Ⅲb、Ⅳ期 3 0例 )及 60例慢支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肺癌组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1 119± 0 95 1mg/L ,高于正常上限0 5mg/L有 5 7例 (81 43 % ) ;慢支组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0 2 47± 0 196mg/L ,有 7例 (11 67% )高于正常上限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转移组 (Ⅲb、Ⅳ期 )肺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1 5 16± 1 2 2 9mg/L ,较早期 (Ⅰ、Ⅱ、Ⅲa期 )的局限组肺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0 797± 0 489mg/L ,两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癌病人中测定血浆D二聚体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雁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6-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方法]对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第2,3周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纤溶亢进,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及抗纤溶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容易忽略而错过及时治疗的时期,使得急性脑梗死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增加.本文分析了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意义,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详细阐述了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中型、重型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均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 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分析 5 0例川崎病患儿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 ,探讨 D二聚体测定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院于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川崎病患儿 72例 ,资料完整并符合 1 994年日本 MCLS研究委员会提出的川崎病诊断标准者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 7个月~ 7岁 6月。所有患儿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发现冠状动脉损伤 1 3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8例 ,冠状动脉瘤 5例 ,均排外了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1 .2 方法 5 0例患儿入院诊断明确后静脉取血2 ml检测血浆 D二聚体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2.45±0.23)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56±0.63)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1.30±0.2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76±0.39)g/L,中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2.37±1.1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22±0.34)g/L,重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3.39±1.21)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74±0.47)g/L,轻型组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有效诊断脑梗死,且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2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元水平变化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D2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元,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2二聚体的变化及采用凝固法,测定他们血浆纤维蛋白元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2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病例D2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2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元为中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ACOP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21天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重度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1),迟发型脑病9例均发生在重度组,其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与其它组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重度ACOP患者血液存在着高凝状态,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评估ACOP急性期血栓前状态严重程度及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并对指导临床救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D-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86例ACI患者为对象,以同期1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及D-D水平,分析其与ACI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PT水平低于轻、中度组,Fbg、D-D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PT预测ACI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02、92.86%、58.82%、10.27 s;Fbg预测ACI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71、83.33%、78.43%、3.45 g/L;D-D预测ACI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954、100.00%、74.51%、3.69mg/L。D-D预测ACI患者病情的效能高于PT及Fbg。结论ACI患者的Fbg及D-D水平升高,PT缩短,并且PT、Fbg、D-D可被用于ACI患者病情的评估,D-D的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 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49.878,P <0 .0 1) ,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亚急性期明显升高 ,恢复期又降至正常 ,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