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扫描以及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在病灶定位中,CT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54处,病灶定位准确率为62.1%(54/87),MRI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84例,病灶定位准确率为96.5%(84/8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相比,MRI检查的病灶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MRI检查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MRI检查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病灶,成像的清晰度更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MRI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临床效果及其病灶定位准确率。方法采用CT常规扫描及MRI扫描的常规序列、弥散加权序列(DWI)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比较其病灶定位准确率。结果对于病程<6和6~24 h的患者,CT与MRI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T相比,MRI诊断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病例中,脑沟裂、脑池变浅或消失、脑回肿胀情况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程时,CT图像显示动脉致密征例数与MRI的FLAIR序列显示线样高信号的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CT检出率逐渐升高(P<0.05),而MRI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发病时程的不同,两种检测方式检出病灶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MRI对额叶、小脑、脑干的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病例及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较小直径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且对颅底病灶的敏感性高于CT,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诊断时使用CT和MRI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已经被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5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以及MRI检查,分析其效果。结果两组均有病灶检出,但MRI检出的病灶数量以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验,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应用MRI检验可取得相比CT检查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效果,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价值。方法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452个,CT扫描发现病灶72个。结论MRI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CT检查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腔隙性梗塞CT检查技术质量控制,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应用PICKER-2000型CT机对116例临床拟诊为脑梗塞进行CT检查。采用常规CT扫描和常规CT扫描加三种图像处理两种技术对比诊断评价。结果116例常规1Omm层厚扫描所得图像诊断为脑梗塞的76例,占65.51%(76/116),其中基底节区脑腔梗57例,占脑梗的75%(57/76)。常规平扫图像加三种综合技术,诊断脑梗塞为103例,占到89.65%(103/116),其中27例均为基底节区经三种处理后发现的微小病灶,脑腔梗为84例,占脑梗的81.55%(84/103),诊断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平扫检查。结论CT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赢取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 CT 与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扫描与 MRI 扫描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MRI 共检出76个病灶,检出率为10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MRI 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且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灶区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 CT 和 MRI 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4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头颅 CT 和 MRI 检查,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4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CT 诊断基底节病灶17个,内囊病灶11个,顶叶病灶8个,额叶病灶5个,脑干病灶3个,丘脑病灶2个,小脑病灶1个。影响特点均呈小片状低密度影,直径为0.6~1.5 cm。MRI 诊断基底节病灶66个,内囊病灶49个,顶叶病灶37个,额叶病灶25个,脑干病灶13个,丘脑病灶8个,小脑病灶5个。病灶在 T1WI 上呈稍低信号,在 T2WI 上呈高信号,在抑脂相上呈现高信号。病灶直径为0.2~1.4 cm。CT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 MRI(P <0.05)。结论:CT和 MRI 在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上应用均较广泛,CT 对早期病灶检出率较低,但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MRI 检出率高,但价格昂贵,临床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是指脑部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性软化,形成豌豆或粟粒大小的腔隙,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直接原因。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诊断带来困难;目前,MRI和CT是显示腔隙性脑梗塞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MRI检查。笔者通过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和CT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MRI与CT检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能较CT检出更多病灶,MRI在内囊和额叶病灶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MRI在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等方面明显优于CT,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予以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分析与对比2组方法检出病灶情况.结果 CT检出的病灶(210个)明显少于MRI(612个).CT检出119个病灶直径小于5mm,91个病灶直径大于5mm;MRI检出430个病灶直径小于5mm,182个病灶直径大于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MRI检查准确性比CT较高,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磁共振成像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对 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 48h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结果 :MRI检查T2 W及T2 W IR水压抑扫描发现病灶 2 5 4个 ,CT扫描发现病灶 37个。MRI检出率为 10 0 % ,而CT为 14 % (P <0 .0 0 5 )。MRI对微小的病变 ,早期的病变及颅底、颅顶部的病变的显示均较CT优越。结论 :MRI应作为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利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利用CT与MRI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出41个病灶,MRI检查出213个病灶,CT检出率为19%,MRI检出率为100%。结论相较于CT诊断,MRI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腔隙性脑梗死,CT、MRI的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有部分患者肢体定位症状与病变部位不符,还有部分患者临床无症状。2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80个,CT扫描发现病灶22个。结论:MRI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和MRI检查诊断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确症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将MSCT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两种方法中腔隙性脑梗塞的不同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下疾病诊断确诊率和病灶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下共诊断出75例腔隙性脑梗塞,疾病诊断正确率为96.15%;MSCT共诊断出52例腔隙性脑梗塞,疾病诊断正确率为66.66%,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78例病人手术中共检出梗死病灶为350个,以此对照,MRI检查出病灶330个,MSCT检查出290个,MRI的检出率为94.28%,明显高于MSCT检出率(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MRI均为检查诊断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有效手段,但是MRI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检查中,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在进修中,收集本院2009年2月~ 2010年2月间共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患者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2WI/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后均发现病灶213个;所有患者行CT检查后发现病灶38个,CT检出率为MRI的18%.MRI检查对患者早期病变及微小病灶显示情况优于CT.结论: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检查,MRI优于CT,且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的MRI、CT表现对照,探讨MRI检查对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和优点。方法对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120个,CT扫描发现病灶84个,扫描包括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等大脑深部的位置。结论MRI检查对早期、微小病变及脑干、后颅窝、颅顶部的病变显示较CT检查更清楚,更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唐秀 《当代医学》2016,(10):36-37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8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其检出率。结果经MRI诊断的小病灶(<5mm)检出率(37.5%)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其在不同部位的发病情况,则可见MRI在额叶的检出率(27.9%)显著高于CT(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T或者MRI均可以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相对而言,MRI在诊断早期微小病灶的效果上优于CT,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低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它们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MRI的表现。结果:CT发现腔隙性病灶218个,单发病灶60例,多发病灶70例。腔隙病灶直径最小5mm,最大20mm。MRI发现腔隙性病灶278个,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100例。腔隙病灶直径最小2mm,最大25mm。结论:CT、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MRI比CT更敏感,能发现较早的腔隙性脑梗死,并且可以发现CT未显示的病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CT和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远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出的病灶尺寸远低于CT检查(P0.05),CT检查时间及费用均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结论MRI相比于CT检查,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更高,但MRI检查需要更长时间,并且费用更高,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313例经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0.4%。并分组着重对广泛性中度、重度和局限性异常脑电图的异常率、定位准确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的不同,依次为:皮质下单发性脑梗塞、皮质下多发性脑梗塞、脑叶单发性脑梗塞和脑叶多发性脑梗塞。以脑叶多发性脑梗塞的脑电图改变最明显,定位准确率也最高。上述变化规律提示病变靠近胞表面者可见脑电图的异常表现较明显,多发性脑梗塞较单发性明显,病变范围大,病灶多,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定位率也较高;腔隙性脑梗塞则相反,大多数无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