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血管,术后严格按照PICC护理常规,防止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结果:经临床经验总结,正确操作,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全面推广患者带管出院,定期来我院维护。结论:PICC置管广泛用于临床,延长带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PICC继续使用率、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PICC继续使用率96.66%(29/30)优于对照组53.33%(16/30),护理满意度93.33%(28/30)优于对照组66.66%(20/3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缓解患者的静脉血栓症状,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18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在PICC置管前,中,后采取循证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18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8例(6.7%),其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23.3%。结论:通过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同时并发导管败血症和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携带PICC化疗的215例乳腺癌患者中同时并发导管败血症和上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及其诊治情况。结果 215例携带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放置PICC 216根,PICC管总置管时间为19 109d,平均置管时间为88.9d,最长212d。2例同时并发败血症和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93%,发病密度为0.1/PICC置管1 000d(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携带PICC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行PICC置管(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进行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116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2013年3月份收治的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232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伴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观察患者置管后伴发静脉血栓情况,分析原因并找出护理对策。结果 100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有7例伴发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血栓形成因素主要有血管原因、冲封管不合理操作、置管技术、疾病原因、药物原因等方面,其中5例拔除PICC管,2例经过抗凝、祛聚与降纤治疗后改善,未拔除PICC管,无栓子脱落致使重要脏器栓塞情况发生。结论静脉血栓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且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护理人员需做好预防性护理工作,一经发现要及时处理,方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段浏华 《当代医学》2014,(35):107-10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锁骨下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例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静脉血栓5例,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要重视并发症,积极采取多项措施预防血栓形成,对发生血栓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证患者化疗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优质护理在留置PICC导管患者的服务体会。方法:从患者入院到PICC置管护理到带管出院等几个方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PICC置管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较高评价,取得了较高的疗效。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及PICC置管不仅改善了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技能,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42例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ICC置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结果: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只有5例患者的并发症得到缓解,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效果良好。结论:针对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能够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PICC的安全性,延长患者生命。实践结果证明,护理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唐怀蓉 《四川医学》2013,(11):1748-1749
目的 总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给予置管前后等护理.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后的临床专业、及时与有效的护理可减少PICC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以及提高血栓发生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将临床上凭经验的盲目穿刺变为可视穿刺,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了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对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的应用满意度达100%。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例拔管困难患者经PICC管内注射尿激酶3日后顺利拔管,2例滤器置入后留置导管进行溶栓的患者5日后均顺利融通并取出滤器,其余3例未行溶栓的患者经抗凝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及必要时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给药的常用途径,本文拟探讨食管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住的306例PICC置管的食管癌化疗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食管癌手术史、病理类型、食管癌TNM分期、放疗史、静脉血栓史和糖尿病病史)和置管资料(包括穿刺肢体、PICC导管类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PICC相关性血栓共发生25例,发生率为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TNM分期、静脉血栓史、放疗史、PICC导管类型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管癌TNM分期(OR=2.879,95% CI:1.135~3.486)、静脉血栓史(OR=5.048,95% CI:1.712~14.835)和PICC导管类型(OR=3.764,95% CI:1.239~11.985)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食管癌TNM分期、静脉血栓史、PICC导管类型是食管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望减少PICC相关性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9例意外拔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29例意外拔管者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29例意外拔管患者中鼻胃管占86.2%,导尿管占6.89%.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置管(PICC)占6.89%,其中意识模糊、中夜班拔管,及在N1N2级护士单独值班时发生较多.结论:加强重要管道和高峰时段的管理,规范管道护理,着重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加强护患沟通能力, 均能及时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access ports,VAP)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并发症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分析,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乳腺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120例,根据输液工具的选择不同分为2组,58例行VAP为试验组,62例行PICC为对照组,比较2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导管感染、堵管和输注不畅发生情况和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试验组未发生静脉血栓、感染和输注不畅,发生堵管1例(1.7%),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3例(4.8%),感染4例(6.4%),堵管5例(8.1%),输液不畅2例(3.2%)。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1例(1.7%),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14例(2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8,P=0.001);VAP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优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行VAP,其静脉血栓、导管感染、堵管和输注不畅的发生率均低于PICC,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35-13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诊的100例恶性肿瘤且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记录,并研究出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静脉炎5.00%,血栓形成1.00%,感染1.00%,导管堵塞2.00%,导管脱落1.00%,渗血6.00%,100例患者有16.00%发生并发症,经分析调查,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与静脉时穿刺的选择、护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是由导管相关性感染与静脉炎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应对患者实施贵要静脉进行穿刺,并采取医院相关性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依从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肿瘤化疗科2011年1月—12月住院化疗并符合PICC置管条件的2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12月住院化疗并符合PICC置管条件的30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PICC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护理干预,对提高肿瘤化疗患者对PICC的依从性,减少PICC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彭丽萍  范爱飞  丁小容 《当代医学》2011,17(10):123-124
目的探讨门诊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门诊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需进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实施PICC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无穿破血管、损伤动脉、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空气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患者发生局部肿胀、渗血,1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给予必要药物治疗后均缓解,不影响持续治疗。结论准确选择插入点、密切观察置管情况及预防插管后并发症是门诊PICC置管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行PICC的患者1 00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对患者进行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风险评估,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008例患者共计45例发生血栓,发生率为4.46%;15例发生相关血流感染,感染率为1.49%。对于不同导管留置时间的患者,其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静脉和FIB含量是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时间的PICC导管留置是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行PICC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中患者的凝血指标、穿刺静脉的选择对血栓发生影响较大,长时间留置PICC是导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行PICC患者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的认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预见性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药物预防和分级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