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检测质量。方法:择取我院送检的7 200例细菌标本设置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所选标本均来自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各科室,对其进行细菌标本质量检测。结果:所有送检标本中6664例为合格标本,合格率为92.6%;且痰液标本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种类的标本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细菌检验标本进行质量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整个质检工作的连续性与严密性较高,可以为细菌检验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视和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临床的不同样本和检验目的,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标本验收制度和质量反馈制度。对2009年全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1~12月共接收各类细菌检验标本4 008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共计3 728例,总体合格率为93.0%;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合格率最高,为98.5%;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为86.3%。各类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无菌操作、标本采集量、是否及时送检、标本取样位置准确性、标本容器使用、特殊标本的处置问题等方面。结论: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规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予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同时提出质量控制的措施,将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提升,保证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方法本研究主要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1000份临床细菌检验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检验准确性进行统计。送检标本主要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标本、创伤组织标本,药敏实验的方法为K-B法,对检验合格率进行统计。结果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4.93%、尿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0.64%、粪便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1.34%、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2.93%、痰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2.86%、创伤组织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6.88%,其中创伤组织细菌检验合格率96.88%最高,粪便检验合格率81.34%最低。结论严格依据规定对标本进行采集,对标本进行严格运输,保护好标本,严格进行标本处理,以此将细菌检验准确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探讨进行细菌检测分析前样本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及可能提高进行细菌检测分析前样本质量的方法。方法:在我院抽取1000份需进行细菌检测的标本,检查其合格率。在我院随机抽取100名参与临床工作且长期进行样本采集和送检的医务人员,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1组和2组,分别在其知情与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临床操作合格率的评估,将其评估结果记录为不合格、良好、优。结果:我院采集送检样本的合格率仅为14.4%。对1组医务人员临床检验操作的合格率进行评估后发现,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医务人员有17例(占34%),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医务人员有19例(占38%),评估结果为优的医务人员有14例(占28%),其总合格率为66%。对2组医务人员临床检验操作的合格率进行评估后发现,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医务人员有4例(占8%),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医务人员有12例(占24%)、评估结果为优的医务人员有34例(占68%),其总合格率为92%。两组医务人员临床检验操作的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进行样本采集和送检操作方面的合格率较低。在加强相关管理或知道要做调查的情况下,负责样品采集和送检的医务人员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段芳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86-428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舍格因素。方法对2012年3月-6月19868例次血液标本中不舍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总的合格率为99.33%,门诊合格率为99.03%,住院合格率为99.56%。因采集标本不合格占52.6%,主要问题依次为采血量不足、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采血时间不对。结论加强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4500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本作为正常组标本,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我单位制定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规章制度之后,所接收的4500份各类检验标本作为控制组标本。对2组标本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302例,总体合格率为93.29%;而控制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4例,总体合格率为98.36%,2组标本总体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合理地对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等工作流程加以强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基层医院细菌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探讨提高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方法,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各科临床患者,参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制定采集检验检验标本,共收集到13264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集的13264个细菌检验标本中,12432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总合格率达92.87%,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的合格率最高,可达98.02%,其他其次为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85.02%,明显低于其他标本,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和是否及时送检是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严格要求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对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中标本采集对其质量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标本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各科室送往检测的各类细菌标本4800例,此为实验组,其均为根据医学微生物标准采取规范标本采集,并进行检验。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采用传统标本采集的各类细菌标本,随机选取4800例,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细菌标本的质量,统计比较不合格样品,并分析原因。结果实验组中所接收检验的细菌标本的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合格率达到了95.06%,远多于对照组的90.15%;其中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及创伤和脓肿标本的合格率均已超过95%。结论严格控制并且遵守细菌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采用正确方法、科学采集细菌标本,能够从根源上保证细菌标本的质量,从而提高细菌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静脉全血送检在检测血细胞中的准确性、重复性。方法 对100例住院患者用两种不同方法采血送检做血常规,其检测结果、标本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0例血常规用两种方法采血送检,血细胞检测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静脉采血重复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指采血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7%,手指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0%。结论 为保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建议在血细胞榆测时忤应使用静脉抗凝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送检的100份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标本采集操作工作是对商品化培养瓶进行使用,依照医嘱采集培养。随后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根据具体的标准核对、检查标本,分析标本采集的时间、标本外观以及检测方法,确定不合格标本,并分析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根据本次研究分析统计结果发现,100份标本中共有1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时间不当、送检不及时、标本受到污染。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较多,检验科人员应加强与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规范标本的采集及送检,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的合格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刘欣 《大家健康》2016,(8):56-57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标本采集与检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分析血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这两年期间共收治患者1042例,通过对他们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来判断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液采集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但其产生的影响效果并不相同。结论:严格的遵循采集过程的步骤方法,控制标本容量,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分析检验的误差,降低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概率,并且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在提高临床标本送检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对病区3个月送检标本总数做回顾性分析,应用品管手法发现标本质量问题、查找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通过实施有效对策提高标本送检质量。结果:品管圈实施后再次收集病区3个月临床送检标本数,问题例数减少,标本送检合格率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临床标本送检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标本送检质量,品管圈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质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在常规检验标本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检验科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质量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我院检验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效果。结果:与2012年组标本相比,2013年组标本的合格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2012年组250份不合格的标本中,标本量不足的标本有100份,被污染的标本有60份,使用容器错误的标本有50份,标识错误的标本有20份,超时送检的标本有20份,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0%、24%、20%、8%、8%。2012年的检验员对检验标准的知晓率为70%(7/10),2013年的检验员对检验标准的知晓率为100%(10/1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25名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对检验质量的总满意度为80%;2012年25名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对检验质量的总满意度为96%,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使用容器错误、标识错误、超时送检为我院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可显著提高医院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检验员对检验标准的知晓率及临床科室对检验质量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临床细菌检验的情况,分析如何提高细菌检验的正确性.方法选取标本4386例,其中包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173例、粪便标本197例、尿液标本812例、脓性分泌物标本752例、血液标本763例、痰液标本1689例.根据检验的规范标准,对所有标本进行检验,观察所有标本检验的合格情况,统计各标本的合格率和总合格率.结果 在检验的标本当中,总合格率达到96.37%,其中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合格率95.95%;粪便标本合格率98.98%;尿液标本合格率99.14%;脓性分泌物标本合格率98.40%;血液标本合格率98.03%;痰液标本合格率93.13%.尿液标本合格率与其他标本检验合格率相比是最高的,痰液标本合格率是最低的(P<0.05).结论 严格按照检验的规范标准,高度重视每一个检验的环节,基于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的致病菌特征,在进行临床细菌检验的过程中,临床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交流沟通,才能有效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菌体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针对目前临床上各种无菌穿刺液标本的采集、采样、储存与送检、医嘱开立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应用到临床中。结果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份512份脑脊液、胸腹水等无菌穿刺液标本,穿刺注射器直接送检508例,约占99%;这508例中,其中标本凝集或有肉眼可见絮状物11例,约占2%;标本溢洒4例,约占1%,改进效果明显。结论通过对无菌穿刺液标本检验前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方便了此类标本的送检,提高了脑脊液、胸腹水等穿刺液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痰标本有效的留取方法,提高痰涂片检验合格率。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试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均在检验室染色低倍镜下观察痰标本涂片情况,评价两组痰标本合格率。结果:试验组痰标本合格率62%,对照组37%,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护士认识采集新鲜痰标本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有效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标本及时送检,可大大提高痰涂片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李云英 《当代医学》2013,(28):39-40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凝血检验标准化的对策,以不断提高凝血检验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凝血检验标准的各项因素,作出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75例,标本合格率为8800%(154/175);门诊患者25例,合格率为92.00%(23/25)。不合格标本有23例,标本量偏少的18例为78.26%,标本量偏多4例为17.39%,1例标本(占4.35%)有凝块出现;检验结果可疑的38例标本(1900%)进行调查回访,有18例患者正值吃药时采集血液标本占4737%;5例患者抽血时出现不顺利占1316%;2例标本放置的时间比较长占526%;1j例患者均未发现有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占3421%。不同仪器检测:PT检验值CA7000为(12.23±067)8,C2000-4为(1354±0.77)9,数据比较t=3.056,P〈001{APTT检验值CA7000为(3j46±341)8,G2000-4为(30.64±3.25)s,数据比较t=-5598。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对凝血检验标准化及规范化,利于提高凝血检验的准确率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株洲市食品卫生质量状况,掌握其微生物污染的特点。方法:使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对2003-2005年市级抽检和送检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评价。结果:2003-2005年共检测11类,食品4127份,合格3665份,总合格率为88.81%;各年度间合格率有显著差异(x^2=9.33,p〈0.010)其中送检食品合格率明显高于抽检食品合格率,两者有显著差异(x^2=36.15,p〈0.005);各类食品中以腊制品和饮料合格率为最高,分别为100%和99.06%。冷冻饮品及凉拌卤菜的合格率最低,分别为52.00%和71.64%,11类食品间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x2=358.94,p〈0.005);微生物检测指标间亦有显著性差异(x2=523.51,p〈0.005)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为90.87%。结论:不同种类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有所不同,应重点加强对冷冻饮品、凉拌卤菜、瓶(桶)装饮用水、糕点、休闲食品等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本区易超标食品状况,为监督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提高其卫生质量。方法:对2004-2005年易超标食品:熟肉制品、糕点类、油炸小食品、非发酵性豆制品四类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四类易超标食品检测合格率为82.35%.明显低于其他类食品合格率94.38%。熟肉制品合格率为79.23%,检测散装合格率为64.10%,低于定型包装合格率90.48%;超市检测样品合格率91.58%,高于集贸市场样品合格率65.91%。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易超标。糕点类合格率为88.36%,送检样品合格率为93.93%,高于检测样品合格率79.46%。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酸价、过氧化值检测结果易超标。油炸小食品合格率为72.78%,检测定型包装样品合格率为84.06%,高于散装样品合格率65.77%,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酸价、过氧化值检测结果易超标。非发酵性豆制品合格率为61.45%。抽检样品合格率50.00%.低于送检样品合格率75.68%.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易超标。结论:熟肉制品、糕点类、油炸小食品及非发酵性豆制品四类食品较其他类食品易超标。以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理化指标熟肉制品的亚硝酸盐易超标;糕点类及油炸小食品的酸价、过氧化值易超标。并应加强对集贸市场和散装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以提高易超标食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