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时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共7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35例对照组和37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填塞纱布法,观察组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对照组、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研究组。观察组间不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发生率数据指标均与对照组相较更低,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产褥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文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497-2498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其出血原因均为宫缩乏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产科出现的7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5±2.7)min、产后出血量(705.6±12.5)ml以及住院时间(7.5±1.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80例,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实验组(40例,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与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病率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中随机选取8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选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从而降低降低手术的时间和产妇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缩乏力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2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后出血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通过填塞纱布的传统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选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能够迅速减少出血,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择期剖宫产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观察组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止血。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有明显作用,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总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剖宫产产后出血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传统产后出血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3±14.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6.9±20.3)min,术中出血量(712.4±88.7)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3.5±105.9)mL,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安全易行,可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9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组,以我院同期行剖宫产未发生出血者2157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产科情况,总结分析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剖宫产产后出血91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4.05%,经积极治疗,无一例死亡;研究组平均年龄、多胎妊娠及伴有合并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手术因素3类,其构成比分别为60.33%、24.18%和5.49%;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复杂,临床上应早期预见并消除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规范操作,科学合理的处置产后出血,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66例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按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条、嚼服米索前列醇片及子宫动脉结扎等方法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多点注射于胎盘剥离面,对两组患者平均总出血量、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 h平均出血量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出血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33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30例,有效率90.91%;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了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合并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子宫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术中给予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421.5±120.3)mL、(658.2±145.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70.4±123.8)mL、(825.8±172.7)mL,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与对照组的1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孕妇单纯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由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打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剖宫产率总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减少孕妇产后出血、感染和剖宫产的几率,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危再次剖宫产出血孕妇预防性应用欣母沛宫体注射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术后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高危再次剖宫产产妇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剖宫产术中予以缩宫素经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纳肛,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欣母沛经宫体注射,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泌乳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术中、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止血时间为(19.12±9.9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85±12.34min);研究组的产后出血及输血率(11.76%、5.88%),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23.53%);研究组的子宫切除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94%);产后24h、48h,研究组的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明显缩短;产后24h、48h时,观察组的泌乳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宫体注射能够有效减少高危再次剖宫产出血,改善泌乳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鹏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44-145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正常足月妊娠且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分别观察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后均表现为宫缩增强,米索前列醇组比缩宫素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米索前列醇对治疗宫缩乏力性出血疗效良好。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的高危因素,针对各种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非产后出血产妇303例做为对照组。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根据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产组,剖宫产组根据处理方式又分为宫腔填塞组与B-Lynch术组;阴道产组分为缩宫素组与欣母沛组,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4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畸形、妊娠合并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畸形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职业、分娩方式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观察组中的剖宫产患者以B-Lynch缝合法更优,阴道产组以欣母沛处理更优。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产前应明确其高危因素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燕  尹玲英  卢楚红  黎丹 《中外医疗》2013,(27):39+41-39,41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比较该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产妇260例(观察组)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术63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出血原因、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出血发生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切口裂伤、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认真评估产妇情况,积极处理异常产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孙凤群 《河北医学》2014,20(2):191-193
目的:分析欣母沛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优势,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针对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大出血的治疗措施,选取36例采用欣母沛联合BLynch缝合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6例采用传统止血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有效率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欣母沛联合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可快速控制术中大出血,降低出血量,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并有效避免子宫切除,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俞秋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49-151
目的 观察宫缩剂治疗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高危因素剖宫产25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n=120),观察组剖宫产术后除常规治疗外,提前给予卡前列素和缩宫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外仅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时及产后72 h常规凝血指标,并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总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中总出血量≥1000 mL有25例,其中对照组14例(56.0%),观察组11例(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按产妇高危因素分类,巨大儿10例(40.0%),双胎9例(36.0%),前置胎盘6例(24.0%),所有产妇无子宫切除病例.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有22例(18.3%);观察组有17例(12.9%).结论 卡前列素和缩宫素联合用药可以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和副反应发生率,并缩短第三产程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