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方面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1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篇(中文9篇,英文4篇),总样本量为4985例.华法林组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组[OR=0.28,95%CI(0.22~0.35),P<0.001],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组不良反应(全身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0.96~2.04),P=0.08].结论 在适当剂量范围内,华法林的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抗凝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房颤患者,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为22%,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组各55例,依据INR(维持2.0~3.0)调整华法林剂量,多数患者维持此值的华法林用量在2.25~3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用量为100~150mg,对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包括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死亡,每例患者随访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明显减少,两组在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NR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并发症和随访率。方法将入选心内科住院并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门诊房颤合并瓣膜病并行换瓣手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随诊率、出血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均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照组按时随诊率100%,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按时随诊率69.4%,发生出血并发症高达30.95%,其中脑出血死亡1例(2.4%);出血并发症全部发生在未按时随诊患者中,其中农村患者占84.60%。结论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出血并发症主要出现在未按时随诊农村患者中,患者的依从性是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大小便潜血检查,同时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INR2.0~3.0。结果:治疗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为(3.07±0.71)。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2/65)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1/65)和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后梅 《中外医疗》2016,(5):131-132
目的:分析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并且对华法林的抗凝强度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该院治疗非瓣膜房颤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比组,共50例患者;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华法林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共60例患者。同时,将研究组中30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1.3-1.6之间,记作研究Ⅰ组;将另30例患者的控制在2.6-3.0之间,记作研究Ⅱ组。结果经过对各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3.66%)明显对于对比组(32.00%),并且研究Ⅰ组的终点事件发生几率(3.33%)要低于研究Ⅱ组(13.33%),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过程中,利用华法林抗凝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慢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102例年龄大于75岁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国际标准化率(INR)监测情况,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75~82(78.6±2.8)岁,其中男56例,女46例。平均随访2.36±0.41年。共发生出血事件18例(17.6%),其中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16例。发生出血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力衰竭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R〉3.0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P〈0.01)。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7例(16.7%),发生血栓栓塞患者,合并冠心痛、高血压、糖尿病及INR〈1.5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严密监测1NR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房颤的抗凝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房颤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就近五年追踪观察一例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过程作一报道.对防治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目前房颤患者因受到缺乏相关知识、未进行定期监测INR值、自身效能差、恐惧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本文就近年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优化治疗流程及方案、提高自身效能、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提高患者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过程中不同的随访方式对INR达标的影响。方法:58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持续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专人负责的门诊随访和普通门诊随访,记录6个月中各组病人的INR值,并计算两组病人每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率及稳定达标人数。分析影响抗凝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专人负责随访组半数病人(51.7%)在第一个月就到达理想抗凝强度,第1—3月INR达标率显著高于普通门诊随访组(P〈0.05);其稳定达标的病人数显著高于普通门诊随访组(74.1%vs38.7%,P=0.007);统计结果显示随访方式是影响达标稳定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 4.506,95%CI 1.225-16.574)。结论:和普通门诊随访方式相比,专人负责的随访门诊可以缩短持续性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时间,提高达标率和达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方杰 《吉林医学》2013,(25):5199-5200
目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做分析总结,为以后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选择符合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卒中高危患者100例,抗凝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大小便常规、大便潜血、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华法林起始剂量2.5 mg/d,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结果:约7~13 d(11.1±2.3)d,INR达2.0~3.0(2.35±0.11),维持量(3.3±0.05)mg/d。治疗期间发生轻度出血不良反应9例,无致命性大出血,经减量或暂停用药出血停止;治疗期间发生脑栓塞5例,无周围性栓塞;脑出血2例;共死亡8例,脑栓塞2例,急性左心衰3例,多脏器衰竭3例。结论:只要掌握好华法林的适应证和影响因素(包括饮食、合并用药及个体差异)、定期检测INR、保持医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马俊珩  葛卫红  于锋 《吉林医学》2012,33(31):6759-676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09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血栓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发生血栓1例(发生率0.98%),出血8例(发生率7.8%),口服华法林剂量(3.125±0.5)mg,实际INR值(1.7±0.5)。结论:口服华法林抗凝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0时,能降低血栓或出血的发生率,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徐静  徐雪燕  王娇 《中外医疗》2014,(3):157-157,159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房颤患者,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并给予其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现象,治疗期间仅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现象,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均停止出血。结论给予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同时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75岁以上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对照组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对两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给予24个月有效随访,记录各组抗凝效果及华法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经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均顺利完成24个月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其中研究组栓塞发生率(17.86%)与对照组(栓塞发生率10.71%)对比结果 P0.05,提示两组抗凝效果均较为理想;研究组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显著低于对照组(53.57%,P0.05),提示研究组用药安全性较优。结论:对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董颖捷 《中外医疗》2013,(30):108-108,110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房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和观察组(华法林),每组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能够有效降低房产患者治疗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长期抗凝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73例老年房颤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栓塞发生率方面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高龄房颤患者,INR控制在1.5 ~2.0的前提下,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黄芳芳  汤云霞  翁少翔 《浙江医学》2018,40(11):1199-1201,1225
目的利用食管超声对高龄心房颤动伴血栓形成患者经不同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作血栓检出率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确诊有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非瓣膜性高龄房颤(75~80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低强度组),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标准强度组),利伐沙班抗凝组(利伐沙班组),每组18例。观察期为12个月。比较3组患者左心房血栓检出率、血栓栓塞事件率及严重出血发生率。结果12个月时低强度组左心房血栓检出率22.2%,标准强度组检出率22.2%,利伐沙班组检出率16.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6.7%,标准强度组发生率为11.1%,利伐沙班组发生率为11.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7%,标准强度华法林组为27.8%,利伐沙班组为11.1%,低强度组与利伐沙班组比较,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低强度组以及利伐沙班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低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抗凝在高龄房颤伴血栓形成的患者治疗中,两者治疗左心房血栓的疗效确切,出血风险无增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老年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oral walfarin anticoagulation, OAC)治疗不足的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省博野县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确诊为老年房颤患者476例。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抗凝组,未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为非抗凝组。登记其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患及抗凝治疗等,对患者进行CHA2 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抗凝状况并对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入选的476例老年房颤人群中,144例(30.25%)使用华法林抗凝。持续性房颤、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 CHA2 DS2-VASc评分高者更多使用OAC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由于更多用抗血小板药物而较少OAC治疗;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及患者担心出血为影响非华法林组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在华法林组,使用药物剂量为0.65~3.50 mg/d, INR平均值为1.77±0.59;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结论老年房颤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且未能严格遵循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进行抗凝;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关于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文献报道较多,但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研究方面较少.本研究将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国外相继组织了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评价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针对AFASA、SPAF、BAATAF、SPINAF、CAFA等5项主要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华法林抗凝使脑卒中发生率下降68%、死亡率下降33%、复合终点事件(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和死亡)发生率下降48%,而大剂量阿司匹林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