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道加特纳菌(Gardmerella Vaginalis.GV),是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性"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可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子宫颈炎,妇女产后菌血症,偶可引起前列腺炎,膀胱炎,肾周围浓肿等.近年来认为该菌还是性传播感染的细菌.前列腺液中检出阴道加特纳菌报道较少.我们于1999年2月和3月分别从两位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连续检出此菌,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前列腺常规检查正常,再培养前列腺液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158例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158例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共检出102株病原菌,检出率64.56%。检测62株革兰阳性菌,占60.78%(60/1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0例(39.22%),以大肠杆菌为主。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耐药性,检查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12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33.33%(12/3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病原菌占35.6%。结论老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难治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330例病原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分离的细菌菌谱分布及支原体感染情况,通过药敏试验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对临床采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0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16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阴道加德纳菌15株,培养出解脲支原体99株,并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很大部分由细菌及支原体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4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的14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细菌148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大肠杆菌19株,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91例患者经治疗获得治愈,治愈率为61.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以及葡萄球菌最多见,葡萄球菌感染者疗效较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炎的细菌培养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得出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炎的患者停止用药10 d后采集前列腺液,对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每高倍视野10个以上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做首段尿细菌培养,排除污染菌的可能.结果 80例标本中分离出61株细菌(76.25%).其中常规有氧分离49株(61.25%),二氧化碳烛缸法特殊培养分离12株(15.00%),有5例标本同时分离出2株,19例标本无菌生长.在分离出的细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45.90%),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8.20%),A-D大肠埃希菌6株(9.84%),淋病奈瑟菌8株(13.40%),副流感嗜血杆菌2株(3.28%),干燥棒状杆菌4株(6.56%),假白喉棒状杆菌8株(13.11%).结论 前列腺液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仍占首位,增加特殊培养可检出不常见菌株,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本地区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菌群种类及耐药状态,为系统规范的综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150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目前本地区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菌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药敏试验表明,对上述菌群敏感的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曲松钠、喹诺酮类虽可应用,但耐药已比较严重,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耐药性则更为严重.结论 对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抗生素治疗方面,应避免盲目用药,应该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依据,反复培养结果均为同几种细菌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病原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引起前列腺炎的病原微生物.方法应用培养法和免疫金标法,对112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的检测分析.结果112份前列腺液标本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链球菌20株,四联球菌10株,淋病奈瑟菌6株,肠杆菌科菌6株,白色念珠菌2株.单纯细菌感染40例,支原体感染7例,衣原体感染8例,细菌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27例.对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结论引起前列腺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除了致病菌外,条件致病菌、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已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前列腺炎患者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以便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液中检出阴道加特纳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加特纳菌(Gardmerella Vaginalis. GV),是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性“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可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子宫颈炎,妇女产后菌血症,偶可引起前列腺炎,膀胱炎,肾周围浓肿等。近年来认为该菌还是性传播感染的细菌。前列腺液中检出阴道加特纳菌报道较少。我们于1999年2月和3月分别从两位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连续检出此菌,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前列腺常规检查正常,再培养前列腺液转为阴性。 1 细菌学鉴定: 将前列腺液接种到加入5%O型人血的法国KORNO公司生产的特殊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与细菌性阴道病(Bacterjal Vaginasis,BV)患者的相关性及GV的药敏情况。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150例BV患者进行Gv分离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150例患者中GV的检出率为50%(75例),阳性患者的药敏试验发现GV对头孢类、亚胺培南、青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80%都耐药。结论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中常有阴道加德纳菌(GV)感染,其是BV主要的致病菌之一,对GV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BV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阴道加德纳菌在泌尿系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2013年6月间由中段尿分离培养的阴道加德纳菌(GV),对患者的资料和细菌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半内分离到的阴道加德纳菌6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4例,患者尿常规白细胞平均为81.17/HP。药敏对氨苄西林及头孢类敏感。结论阴道加德纳菌除了引起细菌性阴道炎外还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可通过性途径在男女间传播,应引起重视。甲硝唑和青霉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GV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