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方法:对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8例。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不同,给予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灌注引流术。10例平均随访3.5年(1~5年),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上述3种方法对急性感染和1年以上的迟发性感染行之有效,1年以内的迟发性感染可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灌注引流术。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F  Lü GH  Kang YJ  Wang B  Li 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25-1327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和细菌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根据发生感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感染14例,迟发性感染22例。结果早期感染一般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力强的细菌,迟发性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不升高,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力较弱的皮肤正常菌群。早期感染患者予以清创、持续冲洗引流。除3例反复清创无效,将内固定取出以外,其余内固定均予保留。迟发性感染者予以内固定取出、清创、持续冲洗引流。33例平均随访2.6年,经上述治疗后仅1例患者早期深部感染迁延不愈致椎体骨髓炎,术后3个月伤口再次出现流脓,其余均愈合。结论胸腰椎固定后早期感染及迟发性感染的发生机理可能存在差异。早期感染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累及范围广。而迟发性感染由致病菌弱细菌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对早期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多次清创无效,感染控制不佳则需要早日将内固定取出,以免炎症扩散。而迟发性感染则需取出内固定,否则难以消除炎症。  相似文献   

3.
自2002~2004年共对11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37岁。胸腰椎骨折7例,腰椎滑脱1例,颈椎管狭窄症2例,脊柱侧弯1例。病程为术后8d~1·5年,其中3周内感染6例,3个月内感染1例,3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冲洗液对预防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8只家兔分成4组,试验组动物于后路置入两根“[”形的克氏针,在其周围加入1×10^8cfu/ml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200μl。对照组伤口不予冲洗。生理盐水冲洗组、活力碘冲洗组和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组则于加入菌液3min后分别用生理盐水、0.10%活力碘和庆大霉素生理盐水(24万U/500ml)各200ml冲洗创面5min。术后2周通过观察局部皮肤表现、渗出物性状和细菌培养来判断是否发生感染。结果 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组和活力碘冲洗组感染率均〉90%。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组感染率为9.2%,明显低于对照和其他各组(P〈0.01)。结论 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可显著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感染率,感染率仍较高,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比较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 ,对其治疗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就 12例迟发性感染的治疗经验总结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A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 10例 ,腰椎滑脱R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 2例。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1~ 45岁 ,平均 32岁。窦道发生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的时间为 12~ 34个月 ,平均 16个月 ;窦道出现后距第二次手术的时间为 2 0d~ 2个月 ,平均 1个月。12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均无发热 ,原手术切口和窦道处无红、肿、热…  相似文献   

6.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120min、大于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ml,400~800ml,〉800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术后1个月)病例的治疗方法 ,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自2005年8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18例,其中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17例,单纯切口深部感染9例(组1),单纯椎间隙感染7例(组2),同时合并切口深部及椎间隙感染2例(组3),分析迟发性感染的特点,比较3组迟发性感染在体温、炎症指标(WBC计数、ESR、CRP)、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发生迟发性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术后17个月(1~101个月),三组病例间感染在发病时间、体温、WBC、ESR、CRP中,仅组2与组3间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中8例患者行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其中4例取出内固定,组2中1例合并局部不稳定行手术治疗,组3中1例因明显的深部感染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治愈,平均随访18个月(12~40个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对迟发性脊柱后路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病例,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是有效治疗,对于手术节段融合满意的患者,可积极取出内固定;迟发性单纯椎间隙感染,首选抗生素保守治疗,对于合并明显的切口深部感染或存在不稳定的病例,可行手术清创治疗。  相似文献   

8.
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分类、致病菌、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降低切口感染的策略,认识切口深部感染早期诊断线索,可早期诊断并及早给予适当的治疗,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审慎考虑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该文介绍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封闭负压引流装置(VSD)和常规闭式引流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效果。观察VSD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2014-06—2017-06间收治的53例胸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资料,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清创冲洗引流。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2组,将行常规闭式引流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行VSD负压引流的2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清创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并观察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微生物培养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首次清创术前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ASA评分、ESR、CRP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切口最终均完全愈合。观察组患者清创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患者因VSD使用出现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细菌培养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者43例(包含7例多重耐药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者10例。经过早期清创、彻底引流及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后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且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VSD应用于切口深部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期间清创次数和抗生素应用周期,加速切口愈合。对于切口感染严重的患者将VSD埋入切口深部进行引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 1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 ,2例急性感染病例及 9例迟发性感染病例行内固定物取出 ,病灶清除 ,灌洗引流 ,术中标本细菌培养 ,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 :1 1例平均随访 4 .5年 ,所有病例患者疼痛消失 ,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为初次手术时手术污染所致 ,微创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该项并发症的根本措施。确诊后行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脊柱内固定技术快速发展,内固定物广泛应用,而由此引发的脊柱后路手术后的深部感染也逐渐成为临床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脊柱后路手术创伤大,位置深,相应解剖结构不利于感染控制,使得脊柱后路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严重时需要取出内固定,导致手术失败。Meh-bod、Vicario、Ploumis等[1-3]许多学者在临床上采取了各种措施治疗脊柱后路术后深部感染,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为广大骨科医生所熟知。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脊柱内固定融合术晚期并发症之一 ,由此并不常见 ,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线索。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指脊柱内固定融合术后经过一段正常的康复期 ,术后数月到数年出现患处散发性疼痛、不适。这些非特异性症状持续数月后出现原手术切口处肿胀 ,最终形成窦道并流脓。从术后到出现症状这段间歇期长短各家报道并不一致 ,一般认为是间隔 10个月~ 1年以上〔1,2〕。1 发病率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病率 ,各家报告不一。Lenke等〔3〕报告 95例行CD内固…  相似文献   

14.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探讨其内固定移除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01-2013-12病区共收治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术区深部感染35例,根据末次随访内固定是否移除分为内固定移除组(13例)和内固定保留组(2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固定移除的影响因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占40%。单因素分析发现迟发型感染、术中异体输血、清创次数≥3次与内固定移除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迟发型感染(OR=17.458,95%CI=1.639~185.919)、清创次数≥3次(OR=53.154,95%CI=2.591~1090.417)是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内固定移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对于迟发型感染及清创次数达到3次时应考虑移除内固定,以利于有效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6.
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融合术后并发迟发性深部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脊柱侧弯患者后路矫形术后深部迟发性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8月~2002年1月共509例行后路矫形的脊柱侧凸患者,其中有5例病人发生了深部迟发性感染。对深部迟发性感染距初次手术的时间,影像学资料,血沉,假关节的发生情况,分泌物的培养和药敏结果,伤口闭合类型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5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感染(0.98%)。距初次手术平均时间为19.2个月,病人都有窦道的形成,2例患者背部疼痛,仅有1例患者在窦道形成前有发热史。平均血沉55.5mm/h,无患者发生假关节,培养结果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均行内置物去除,一期闭合伤口并最终愈合。结论:皮下脓肿和窦道形成是迟发性感染的明确的诊断依据。人体皮肤上低毒性细菌的术中种植和金属腐蚀可能是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发生机理,一期闭合能使伤口早期愈合,短期内静脉使用抗生素(7d),然后口服抗生素(10d)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手术清创或保守治疗方法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21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而接受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7例确诊为伤口深部感染,占3.3%.采用手术清创或者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保守治疗,所有7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康复出院.术后对其随访,时间2.5~6.4年,平均3.6年.结果 6例患者行手术清创,1例使用针对性较强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者在术中分别使用体积分数为2%的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浸泡、冲洗伤口,质量浓度为0.1%的苯扎溴铵和生理盐水冲洗后明胶海绵填塞消灭死腔,严密缝合伤口.无一例患者取出内固定,有2例患者椎间融合器位置重置.术后延长抗生素静滴和口服时间,直至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达正常后3~4d,随访期内无再次感染的病例.Oswestry残障评分显示3例患者下肢功能轻度残碍,3例中度残障,1例患者重度残障.结论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深部椎间隙感染没有必要取出椎间融合器,可以采用手术清创或保守治疗等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8.
脊柱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Tian Y  Chen ZQ  Zhou F  Liu Z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4):229-231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脊柱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16例患者采取伤口清创换药,20例采取对口置管冲洗引流,从中总结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获得治愈,2例死亡。对口置管冲洗组愈合时间较普通换药明显缩短。11例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9例内固定未取出。结论(1)脊柱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2)全身营养的支持,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伤口对口置管冲洗引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内固定取出不是治疗感染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闭合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创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脊柱内固定手术在各级医院的广泛开展,其术后并发创面感染的病例也逐渐增多。传统的局部清创引流、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1~3]。2005年2月~2011年1月,我科在治疗7例脊柱内固定术后创口严重感染的患者时采用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 VSD)技术,明显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治疗难度,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脊柱内窥镜辅助下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02年9月~2004年1月在脊柱内窥镜(METRx)辅助下行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1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