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各地作者的报导来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每年冬春季严重地危害着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儿科工作者和病毒学工作者应该为控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而积极努力。早在1956年有人从黑猩猩伤风病例的流行过程中分离出呼吸道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ms,RSV)和鼻病毒感染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病毒清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IVIG0.4~0.5g/kg·d共2天治疗23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对照组32例比较,发现应用IVIG后3~5天血清IgG水平升高1.91倍,RSV-SIgG升高3.22倍,呼吸道RSV抗原68小时内阴转,临床症状体征较快恢复正常。本批IVIG制品中RSV-SIgG水平(1:640)远远高于用药前RSV感染患儿平均水平(1:116)。提示IVIG能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SIgG中和抗体,有加速呼吸道中病毒的清除效应。 相似文献
4.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病毒消除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使用IVIG0.4~0.5g/kg.d共2天治疗23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对照组32例比较,发现应用IVIG后3~5天血清IgG水平升高1.91倍RSV-SIgG升高3.22倍,呼吸道RSV抗原68小时内阴转,临床症状体征较快恢复正常,本批IVIG制品中RSV-SIgG水平(1:640)远远高于用药前RSV感染患儿平均水平(1:116)提示IVIG能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感染在婴纺儿中很普遍,占儿科就诊和住院病例的大多数,其中30~50%是由病毒所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无疑是婴儿及幼儿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体,经常引起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在流行期,首次感染的患病率可高达98%。成人的上呼吸道感染约30%是由鼻病毒(RV)引起。然而,对于RV 在婴幼儿中引起感染的临床情况却知之甚少。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我们证明了RV 是住院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仅次于RSV 的最常见原因。资科及方法1984年9月~1986年6月,在519例(男315例,女204例)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液中筛查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患儿年龄10天~3岁(平均6.6月)。471例(91%)为住院患儿,48例,(9%)为门诊患儿。112例(21%)为上呼吸道感染,342例(66%)为下呼吸道感染,65例(13%)呼吸道感染并非就诊原因。所有病例均有急性呼吸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722例,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及博卡病毒。将单一RSV感染与RSV混合多种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722例患儿标本中,370例检出RSV病毒,总检出率21.5%。单一RSV感染206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124例,RSV与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40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的124例标本中,RSV/RV感染68例(54.8%),其次为RSV/PIV感染24例(19.3%)。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比较,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P<0.001)。多重病毒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相比,患儿发热比例更高(P=0.017)、发热持续时间更长(P=0.015)、住院天数延长(P<0.001)、并且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P=0.005)。而在喘息症状、出现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损害、心肌损害、腹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呼吸支持治疗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一RSV感染组相比,RSV合并多重病毒感染患儿发热比例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更长,且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提示多病毒混合感染可能影响患儿临床进程, RSV感染时应重视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儿童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粢中的感染情况;比较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Inf)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19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无茵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腺病毒,Inf 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MPV N基因,随机挑选部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定并将所测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32例标本中hMPV阳性例数为128例(6.6%),其中hMPV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5例(3.9%);hMPV检测阳性率在冬季呈现高峰;hMP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17月龄,较RSV和Inf感染患儿大;hMPV感染者临床特征与RSV和Inf感染相似,喘息在RSV和hMPV感染患儿中更为多见,发热则更多见于hMPV和Inf感染患儿.RSV感染后所致的首要疾病是毛细支气管炎,hMPV和Inf感染后所致的首要疾病是肺炎.单纯hMPV与hMPV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地区部分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hMPV感染临床特征无特异性;hMPV在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时并不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为评价双黄连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45例3岁以下有RSV感染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治疗研究。双黄连组17例,病毒哩组和对照组各14例。结果表明,治疗后双黄连组及病毒唑组在症状体征缓解天数方面均短于对照组(F=5.12,P<0.01);血氧分压的改善双黄连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4.31,P<0.05);肺部X线检查结果双黄连组也短于其他两组(H=11.01,P<0.01)。双黄连组病毒检出率较低,细胞免疫指标恢复正常者亦较其他两组多。双黄连组未见任何严重副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对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婴幼儿病毒性肺炎108例(间质性肺炎76例,毛细支气管炎32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其血清RSV-IgM抗体。结果间质性肺炎患儿血清RSV-IgM抗体阳性率48.68%(37/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IgM抗体阳性率为25.0%(8/32例),二组有显著性差异(χ2=5.20P<0.05)。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28.59,11.25Pa<0.05)。病毒性肺炎婴幼儿RSV-IgM阳性率发热病例最高,占81.97%(50/61例),其次为呼吸困难占57.14%(12/21例),最低为气促,占26.87%(18/67例)。结论RSV-IgM抗体检测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其检测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病毒)1957年首次从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幼儿中分离出来,继而被确认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RS病毒的特性及其感染与免疫反应的机理相当复杂。本文试图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并对RS病毒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RS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由于它在病毒学方面的某些特殊之处,以及其感染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明,对RSV及其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加以综述。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某些特性 RSV为核糖核酸病毒,呈螺旋对称,有外壳。成熟的病毒颗粒在电镜下观察,直径为90~130nm,核壳的直径为11~15nm。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RSV由6~8个多肽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两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6-2007年度重庆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儿童两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特点及流行规律.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全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部分ARTIs患儿的鼻咽深部吸取物390份,针对RSV G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分型引物,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RSV的基因组RNA.结果 390例标本中RSV阳性例数为133例(133/390,阳性率为34.10%).阳性标本中A亚型阳性129例,B亚型阳性4例.RSV阳性患儿中,84.9%为2岁以下小儿.2006年11月~2007年1月为RSV高发季节,RSV检测阳性率为55.6%~62.3%,2006年12月RSV检测阳性率最高.B亚型出现于本地区RSV感染低发季节(4、5、6月).RSV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56.4%)、咳嗽(98.5%)、喘息(63.9%)、气促(76.7%)、紫绀(84.9%).临床诊断依次为毛细支气管炎(33.1%),支气管肺炎(27.8%),间质性肺炎(18.1%),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10.5%),喘息性支气管炎(5.3%),支气管哮喘(4.5%).结论 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重庆地区两亚型RS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证实RSV是重庆地区冬春季婴幼儿ARI的重要病原,2006-2007年度以A亚型RSV流行为主.今后的研究将纳入门诊及社区惠儿并进行多年度连续监测以进一步阐明重庆地区两亚型RSV流行规律及病毒进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世界各地皆有暴发流行,在温带每年冬季发生,大约持续3个月。RSV不仅限于婴幼儿,而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重复感染在年长儿和成人常见。灭活的或活的疫苗作免疫至今未获成功,近年已可使用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抗RSV的化疗药物已进行了长时间的多种研究。在试管中有几种药物对RSV有效,其中包括脒、吡唑呋喃菌素和3—去氮鸟嘌呤。然而只有一种可用于人类。三氮唑核苷是一种合成的嘌呤核苷,其抗病毒范围广,除RSV外,对流感病毒,副粘液病毒,沙粒病毒,尤其对Lassa热,布尼亚病毒,某些疱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治疗作用。该药有几种不同的抗病毒机制:三氮唑核苷在细胞内被代谢成单 相似文献
14.
15.
共测定52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婴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IL-2水平、NK活性及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IL-2水平,NK活性及CD4/CD8均明显降低,恢复期则基本恢复正常。毛细支气管炎组恢复期的CD8明显低于肺炎组恢复期的CD8。说明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其在感染RSV后易发展成严重感染的原因之一,而且与以后哮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变化陈宗波,董永绥,赖丽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重要病原。有关小儿RSVALRI时细胞免疫变化的多项指标综合报道国内不多,亦无对A、B亚型RSV感染进行观察,我们对... 相似文献
18.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近年来新生儿RSV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临床表现较婴幼儿更严重,而且RSV传染性强,易发生新生儿室暴发感染,已成为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0.
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集的28871份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的RSV病毒抗原;同时分析RSV阳性检出率与同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的相关性。结果2007-2010年苏州地区RS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而2011年从7月起即现高发趋势;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2010-2011年冬春RS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57%、19.86%、29.73%、3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5,P<0.001);2011年7-9月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4%、21.09%和31.15%,与前4年同期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06~405.43,P均<0.05);RS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雨量、月日照时间及风速呈负相关(r=-0.799~-0.214,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气温对RSV检出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SV仍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RSV检出率与该地区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