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动感知频率应答式起搏器七例应用体会周聊生,王清,娄兹谟,梁江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科济南250014)频率应答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起搏治疗的重要进展,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体动感知频率应答式起搏器。本组7例植入体动感知频率应答式起搏器病人中III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是感知体动,但存在局限性。本组使用感知情绪、体动变化的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同时感知情绪及体动变化,相应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满足机体需求。 方法患者10例,全部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置入双腔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BiotronikINOS  相似文献   

3.
单导管双腔感知起搏器的心房电极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AVB)伴晕厥是起搏治疗的绝对适应证 ,而单导管双腔感知 ( VDD)起搏器则是一种较 VVI/VVIR更先进的具有频率应答特点的生理性起搏方式。我院自 1 998年以来对 5例实施了单导管 VDD起搏器植入术 ,以探讨心房电极的定位方法。1   对象与方法5例中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55~ 70岁 ,均为AVB伴晕厥者。临床诊断 : 度 型 AVB1例 , 度 AVB4例 ,其窦房结功能正常。 3例选用 Pace-setter 2 0 60 LR 型 VDDR 起搏器 ,1例选用Medtronic Prodigy81 68型 VDD起搏器 ,1例选用Intermedics2 92 - 0 7型 V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随访过程中感知测试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双腔起搏器可将其起搏模式程控为VDI模式,则能完成心房感知测试,并根据参数调整其感知灵敏度。存在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常因自身P波频率较慢而无法进行心房感知测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根电极心室起搏双腔感知双重反应型起搏器(VDD)心房电极感知功能的稳定性。方法:测试了14例安装单根电极VDD的患者在不同体位、扩胸运动及日常活动时的心房漂浮电极的最低感知阈值。并将术中测得的P波与术后测得的心房最低感知阈值做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4例中有12例患者不同体位的心房感知阈值不一致。其中9例在坐、立位时感知阈值最低,将心房感知阈值调至较最低感知阈值低两档的位置后做Holter检查,全部患者心房感知、房室顺序起搏功能良好。扩胸运动中无一例患者出现过度感知。术中所测P波振幅与术后测得的最低心房感知阈值相关性良好(r=0.69,P<0.05)。结论:单根电极VDD可替代双电极导管的双腔起搏双腔感知双重反应型起搏器(DDD),用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76岁。5年前因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双腔起搏器。近一个月来常感头晕,偶有黑嚎,多发生在吃饭、刷牙时,即来我院检查。动态心电图示: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频率65次/分,R3~R5基线处可见大小不等毛刺状的肌电干扰波,R4感知了肌电干扰信号,误认为P波,触发心室起搏呈频率跟踪的VAT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85例患者,起搏器包括双腔起搏器DDD[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60例,双腔起搏器VDD[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3例,双腔起搏器VVIR[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十(1抑制)(感知后反应方式);R频率调整(程控功能)]22例。结果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为(0.42±0.13)V/0.5ms,阻抗(560±130)Ω,R波振幅(9.8±2.2)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89±0.27)V/0.5ms,阻抗(670±180)Ω,P波振幅(2.8±1.2)mV,P波感知灵敏度(0.48±0.3)mV。A—V间期程控在140-160ms,频率适应参数程控为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取中档值,增益取低档值,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次/min,上限频率程控于110-130次/min,感知阈值取中档,频率适应档次取4~5。随访4-50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有适应证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各类生理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VVI)三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房颤、中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手术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等临床情况。结果:175例SSS患者中共有AAI适应证42%(73例),但仅有13%(22例)置入AAI起搏器。AAI组的房颤、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VVI组。AAI组中未发现新发生的AVB。结论:AAI起搏较其他起搏方式更有利于SSS的预后。应该注意纠正临床上AAI起搏器应用率偏低的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在评估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SEERMC型三导及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对48例(64例次)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共检测出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22例(39例次),检出率为45.83%。有7例(11例次)合并两项感知功能异常,所有感知功能异常除2例经常规心电图检出外,其余20例在动态心电图中被发现。检出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14例。经临床处理后,大部分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消失。结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而动态心电图对其检出率高,是起搏器随访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双腔起搏器感知功能过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4例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感知肌电波、QRS 波群、T 波后,触发心室起搏或抑制起搏器输出功能而引发起搏周期延长、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还分析了一例心室电极感知 T 波后出现起搏周期延长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