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硝基甘油抑制 PTCA术后血小板的活化。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 38例稳定心绞痛患者 PTCA前后血小板膜表面 α-颗粒膜蛋白 (GMP- 140 )分子数和血浆血栓素 B2 (Tx B2 )、血浆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eto- PGF1α)浓度 ,以及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冠脉内直接注射硝基甘油的患者 PTCA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 ,而未用药的患者 PTCA术后 5 min血小板膜表面 GMP- 140及血浆 Tx B2 ,PDGF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增高 ,术后 10 m in达到高峰 ,30 m in降至正常。结论 :冠脉内直接注射硝基甘油可以抑制 PTCA术后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RFCA)是治疗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它的潜在血栓源性,也在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中得到证实,其机制可能与血小板激活密切相关。GMP-14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被激活时,它在血浆和血小板表面的表达增多,可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RFCA围术期GMP-140表  相似文献   

3.
对78例老年高血压痛及其并发急性脑梗塞和32例抗凝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浆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及并发急性脑梗塞组GMP-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高血压病并发急性脑梗塞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显著,P<0.01;经过抗凝治疗后的GMP-140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升高者存有血栓形成倾向,抗凝治疗是降低血小板活化的有效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及vWF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及vWF的含量。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GMP-140及vW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及vWF含量又高于高血压病组(分别为P<0.05,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血小板高度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AMPE)家兔心肌受损情况及可能机理。方法模型组10只家兔静注血栓栓子制作AMPE模型;假手术组10只家兔造模过程中只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家兔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成功后2、24 h采集三组静脉血,分别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仪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I)、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结果模型组2、24 h血浆CTnI、vWF、GPⅡb/Ⅲa、ET-1、GMP-140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 AMPE可致心肌受损,机制可能与血浆vWF、GPⅡb/Ⅲa、ET-1、GMP-140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vWF、GMP-140、CR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 :选择 31例 、 期 EH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 ,测定其血浆 v WF因子、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EH组患者血浆 v WF、GMP- 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EH组血浆 v 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 、 期老年 EH患者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聚砜膜(PS)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分为UFH-CA组、UFH-PS组、LMWH-CA组、LMWH-PS组等四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GMP-140及APTT、血清BUN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浆D-二聚体、GMP-140水平及APTT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其中GMP-140升高幅度UFH-CA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透析器复用三次后,KT/V均明显下降(P<0.01),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PS膜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弱于CA膜;与UFH相比,LMWH抗凝对纤溶系统、血小板及APT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王国涛  杨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12-2014
目的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和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评价其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sak组35例,以r-sak 10 mg静脉滴注溶栓;尿激酶组33例,以尿激酶150万U 30 min静脉滴注溶栓。测定两组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24、48 h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A、B两组治疗后2 h血浆中GMP-140均升高,尿激酶组血浆中GMP-140升高显著。r-sak组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升高不显著,尿激酶组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升高显著。结论 r-sak溶栓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r-sak有更强的血栓选择性,对促凝活性微弱,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少,促血小板活化低,减轻血栓前状态对心肌的损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微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及血清尿酸(UA)浓度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清血尿酸浓度水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稳定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确诊冠心病的患者165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4名为对照组,分别空腹10h采肘静脉血2~3ml2份,1份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血浆GMP-140、TXB2水平,1份分离血清,测定尿酸。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血GMP-140、TXB2、UA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慢性缺血综合征组(CIS)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GMP-140、TXB2、UA随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而升高,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种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及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 8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控制血糖、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40 mg/d,治疗14 d。治疗前后行GMP-140、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MP-140为(6.29±1.27)%,对照组为(8.75±1.14)%,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抑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及血栓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方法:选初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 WCH 患者、正常血压(NT)者各35例,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并比较3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max)、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平均血小板容积(MPV) 、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结果:和NT对照组相比,EH组和WCH组 PAGTmax、血浆血小板GMP-140含量、MPV均明显增加(P<0.05)而三组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同时EH组的PAGTmax、血浆血小板GMP-140含量、MPV均高于WCH组(P<0.05).EH组和WCH组MPV与24 h平均舒张压、GMP-140含量均正相关( P<0.05).结论:WCH存在血小板活化,可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内皮细胞损伤在肝硬变病理生理及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对58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浆GMP-140,ET-1水平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P<0.01),并且随着肝硬变Child分级程度的加重,升高越来越明显.结论肝硬变患者血浆GMP-140,ET-1的升高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在导致微循环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淅泠 《山东医药》2005,45(27):65-66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是一个反映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a -颗粒膜糖蛋白(GMP-140)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的标志。2003~2005年,我们对住院的68例老年重症感染及35例正常人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进行测定,以探讨D-二聚体及GMP-140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表面CMP-140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应用活化依赖性单克隆抗体测定2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联合溶栓、常规治疗中血小板表面GMP-140、血浆内GMP-140,以及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的改变。观察到以上指标在AMI早期增高,说明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在AMI不同治疗中以上指标呈不同的动态变化。溶栓再通患者的血小板表面GMP-140比未再通的患者较早恢复正常。结果提示血小板表面GMP-140与血栓形成及溶解有关,是判定溶栓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AMI患者溶栓同时联合应用特异性高、效力强的抗血小板药物将对溶栓治疗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210例老年人几种高凝疾患中血小板聚集(PLG)、ATP一释放(A丁P-R)与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关系.方法PAG用比浊法;ATP-R用荧光法;血浆内血小板GMP-140用ELISA法.结票治疗前PAG及血浆内血小板GMP-140较正常值明显升高,19例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以上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由于部分PAG、ATP—R正常或减低的患(分别为17.6%及64.24%),而血浆内血d、板GMP-140值升高,且PAG,ATP—R与血浆内血小板GMP-140之间无相关.结论同时检测以上三项指标对评估血小板活化状态更具实用和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抗栓治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长期治疗的重点之一是预防脑卒中。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分别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约60%和20%。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认识血小板活化的血清标志物,包括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以及TXB2/6-酮-前列腺F1α(6-k-PGF1α)比值等,在抗栓治疗中的变化,有助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和判断抗栓治疗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脑血栓微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亦称血小板依赖性颗粒外膜蛋白或称白细胞分化抗原CD62,是目前所知最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监测了老年人脑血栓形成早期(病程在48h以内)血浆GMP-140的变化,旨在探讨GMP-140在老年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大鼠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MP-140和CD63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栓塞后6h组、栓塞后12 h组、栓塞后24 h组,每组10只.将栓子经颈静脉注入,制备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相应时间点采血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MP-140和CD63的表达.结果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MP-140在栓塞后6h、12 h、24 h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31±0.417)%、(1.311±0.387)%、(0.929±0.244)%,均高于对照组[(0.538士0.341)%,P<0.01];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在栓塞后6h、12 h、24 h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42±1.394)%、(1.850±0.982)%、(0.887±0.290)%,均高于对照组[(0.404±0.305)%,P<0.01];均以栓塞后6h表达最显著.其中GMP-140的表达栓塞后6h组同栓塞后12h、24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后12 h组与栓塞后24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D63的表达栓塞后12h组同栓塞后24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后6h组与栓塞后24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验组大鼠不同时间GMP-140和CD63均升高,可以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图f波特点在评估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5例非瓣膜性Af患者分为血栓栓塞事件组(事件组,26例)和无血栓栓塞事件组(无事件组,59例).所有患者均描记心电图V1导联;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D-二聚体(DD)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①事件组患者细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事件组,f波振幅明显小于无事件组.事件组血浆GMP-140水平、DD及AT-Ⅲ活性明显高于无事件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f波振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P<0.05),与f-f间期呈正相关(r=0.28,P<0.0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波振幅是非瓣膜性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电图f波特点有助于评估持续性非瓣膜性Af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微血管病变组,测定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血栓烷素B2(TXB2)水平,对伴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用脑心遭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伴微血管病变患者的GMP-140、TXB2较无微血管病变者明显升高,脑心通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