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效果。方法:胎龄≤34周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40例。预防组于入院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12 h后给予维持量,疗程5 d,比较两组IVH的发生率及严重IVH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IVH发生率(25%)较对照组(47.5%)显著降低(P〈0.05)。预防组严重IVH发生率(5%)较对照组(22.5%)显著降低(P〈0.05)。生后6 h内接受负荷量者IVH发生率(13.6%)较对照组(47.5%)显著降低(P〈0.05);而生后6 h以后接受负荷量者IVH发生率(38.9%)较对照组(47.5%)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早产儿IVH发生率及严重IVH发生率。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效果关键在于用药时机的掌握,以生后6 h内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苯巴比妥钠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幸存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发生率及其后遗症的严重危害性 ,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 1996年 10月至今对 36例胎龄 <36周的早产儿进行了苯巴比妥钠的生后预防治疗 ,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且无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早产儿中男 2 2例 ,女 14例 ;胎龄为 2 7 5~ 36周 ,其中 2 7 5~ 32周 2 0例 ,~ 34周 4例 ,~ 36周 12例 ;出生体重 1450~ 180 0g者 2 6例 ,~ 2 2 50g者 10例。入院日龄 :出生后 0 …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床边头颅B超早期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住院的44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VH-IV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低体温、生后感染、呼吸暂停、PaCO2在PVH-IVH组和无PVH-IVH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低、机械通气和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早产儿PVH-IVH的危险因素,胎龄低和呼吸暂停是重度PVH-IVH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低、机械通气和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早产儿发生PVH-IV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室内出血(IVH)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及幸存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我院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脑室内出血(IVH)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及幸存者智力、运动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尽早确诊和积极合理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我院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是新生儿疾病的急危重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我科应用苯巴比妥负荷量后再给予维持量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15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IVH)的效果与用药时间的关系。方法 以近两年收住的 32例日龄≤ 2 4小时早产儿为观察对象 ,预防组于入院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 ,2 4小时后给予维持量 ,疗程5天。结果 生后接受苯巴比妥用药组的IVH发生率为 2 0 % ,对照组 70 .6 % ,两者比较 ,P <0 .0 1。接受苯巴比妥越早IVH发生率越低 ,预防组为 14 .3% ,对照组 83.3% ,两者比较 ,P <0 .0 1。结论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效果与时间有关 ,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 ,并以生后 6小时内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HV)的发生率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围产因素。方法选择2006-08~2009-05间,在我院出生后,并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160例,并于生后1周内进行头颅超声检查,并记录相关围产因素。结果160例中,顺产110例,剖宫产50例。胎龄26~不足37周。其中,≤32周22例,33周14例,34周25例,≥35周99例。出生体质量1 050~3 650 g,≤1 500 g 9例,<2 000 g 21例,≥2 000 g 62例,≥2 500 g 68例。160例早产儿PIVH 51例,发生率31.9%。其中,Ⅰ级20.6%(33/160),Ⅱ级4.4%(7/160),Ⅲ级5.6%(9/160),Ⅳ级1.3%(2/160)。Ⅰ、Ⅱ级PIVH患儿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Ⅲ级以上重度PIVH 11例占6.9%。胎龄<35周PIVH发生率为42.6%(26/61),显著高于胎龄≥35周的25.3%(25/99),具有围产高危因素的早产儿PIVH发生率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出血多为<35周的早产儿。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或生后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未应用患儿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早产儿PIVH发生率降低。结论PIVH以胎龄<35周及具有围产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发生率为高,对早产儿生后常规进行头颅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无症状的PIVH患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56-5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胎龄构成比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的病例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住1087例早产儿,符合诊断PIVH早产儿77例,按照病例组的胎龄构成比分层随机抽取无PIVH早产儿79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为胎龄(32.98±2.21)周vs (33.08±2.36)周,出生体质量(1898±468)g vs (1946±544)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顺娩(OR=2.636,95%CI:1.251~5.555)、Apgar 5 min≤7分(OR=6.042,95%CI:1.105~33.033)、高频机械通气(OR=8.917,95%CI:1.018~78.069)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前足量地塞米松有减少PIVH的发生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1 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控制胎龄、出生体质量两种重要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顺娩、Apgar 5 min≤7分、高频机械通气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Apgar 1 min的低评分并不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各种因素引起早产儿血压不稳定,导致脑血流突然增加、脑静脉压增高以及脑血流降低等表现时,易引起早产儿脑室管膜下的胚胎生发层基质破裂导致脑室内出血(IVH),IVH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幸存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早产儿IVH的发生率高达65%以上。为有效降低IVH的发生率,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作者依据2002年第6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光淑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2):184-186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监测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新生儿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Papile分级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出生7d内的131例PIVH新生儿分为PIVH I级组60例、II级组34例、III级组22例、IV级组15例,并随机抽取120例同期我院出生7d内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显像技术(PW)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流速(velocity diastole,Vd)以及血流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两组新生儿的Vs随着日龄的增加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两两比较,PIVH II级组1~3d、4~5d、6~7d的Vs分别高于I、III、IV级组和对照组,PIVH I级组的Vs高于III级组和IV级组,但低于对照组(P均<0.05);新生儿出生1~3d内,PIVH I级组、II级组以及对照组的Vd高于III级组和IV级组(P均<0.05),4~5d和6~7d内的Vd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s值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各组不同日龄新生儿的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有效监测不同程度PIVH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为临床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小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3,(3)
本文介绍了27例此病患儿的 B 超检查结果、胎龄以及主要的临床表现,结果表明了临床症状与出血程度的关系随出血程度的不同而密切程度不同,且足月儿的发病不容忽视。进而建议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性的颅脑 B 超检查,以尽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率及其发生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早产儿143例,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128±524)g,于生后3d~7d检查。IVH的发生率为34.97%,重度IVH发病率为4.9%,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愈重。围生期窒息、合并有肺透明膜病、肺炎、呼吸暂停等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IVH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应用头颅超声动态监测NCPAP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RDS121例,其中NCPAP治疗64例,常频机械通气治疗57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1例患儿中,NCPAP治疗RDS,PVH-IVH发生率37.50%(24/64),常频机械通气治疗RDS,PVH-IVH发生率57.89%(33/57).1周后复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9例PVH-IVH程度加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发生与发展和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应用头颅超声动态监测,观察通气治疗新生儿PVH-IVH的发生和演变情况.PVH-IVH的发生与发展和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治疗不当密切相关.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降低吸气峰压,尽快撤机是降低机械通气新生儿PVH-IVH发生和发展的关键.NCPAP对轻中度RDS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母产前应用苯巴比妥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室内出血 (IVH)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发育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VH期望有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其中药物预防尤其是苯巴比妥的应用已逐渐引起重视 ,目前已作为出生后预防IVH的常规用药 ,但产前应用苯巴比妥预防IVH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就我院近年来产前母亲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妇产科出生 ,资料完整的 6 2例早产儿 ,出生后即到儿科新生儿室接受监护。其中 30例其母亲产前应用了苯巴比妥 ,称为治疗组 ,另 32例为对照组。2 ) 方法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435例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136例,发生率达31.2%.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负相关,与窒息、RDS、机械通气等正相关.结论 PIVH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窒息、RDS、机械通气、感染等密切相关,综合防治可减少PIVH的发生率;床旁颅脑超声是诊断早产儿PIVH可靠、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