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54只,制成烫伤动物模型(30%TBSAⅢ度烫伤),随机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24只,EIN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各组于伤后2h开始灌喂营养液。另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伤前对照(Control)。分别于伤前、伤后1、4、7、10d,处死每组各6只大鼠并立即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2、IL-6、IL-8及D-乳酸的含量。结果:(1)烫伤后观察期内EIN组和EN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或P〈0.05),而IL-2水平则低于Control组(P〈0.01或P〈0.05),但EIN组于伤后7d恢复(P〉0.05);伤后4、7、10dEIN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EN组(P〈0.05),而IL-2则明显高于EN组(P〈0.05);(2)烫伤后血清D-乳酸水平升高,EN组在观察时间内血清D-乳酸水平没有恢复至伤前水平,EIN组在伤后4d恢复。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减轻烫伤后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同时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肠黏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体外循环特殊的循环方式常引起肠道黏膜灌注不足、血液与管道接触产生的炎症反应、肠道缺血再灌注等使其屏障功能受损引发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导致术后感染甚至发生全身炎症反应( 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肠道是全身应激反应的靶器官,又是SIRS和MODS的发动机,体外循环如何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及如何调控体外循环期间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细菌、内毒素移位,现就其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阐述,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5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SPF级,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宇表法将其分成空白对照组、囊型包虫病模型组、囊型包虫病致敏组,每组各15只;囊型包虫病模型组和囊型包虫病致敏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细粒棘球蚴微囊,每只小鼠接种约50个微囊的剂量,建立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汀对肠手术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12月本院普外科行肠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汀低剂量组和乌司他汀高剂量组各40例。手术前及手术后两组分别静脉滴注乌司他汀20万U/d和10万U/d。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2、4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浆谷氨酰胺(Gin)、外周血细菌DNA。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M、Gin逐渐升高,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汀通过改善肠道黏膜通透性、升高Gin,对肠手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对预防创伤引起的肠道细菌移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4):1896-1899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常规肠内营养干预,Gln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中肠黏膜屏障损伤标志分子、炎症介质的含量及外周血中炎症信号分子的表达量;治疗后,检测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LPS、DAO、HBD2、TNF-α、sTREM-1、IL-1β、IL-6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NF-kB、MyD88、p38MAPK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Gln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LPS、DAO、HBD2、TNF-α、sTREM-1、IL-1β、IL-6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NF-kB、MyD88、p38MAPK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谷氨酰胺营养支持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能够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抑制炎症反应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肠黏膜屏障能保持肠黏膜正常防御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梗阻性黄疸可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导致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多种因素都能够削弱或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诱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这些因素包括:严重创伤、烧伤、出血性休克、肠梗阻、胆道梗阻、急性胰腺炎、蛋白质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电离辐射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5-氟尿嘧啶化疗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5-氟尿嘧啶化疗组(B组);5-氟尿嘧啶+甘氨酸组(C组);5-氟尿嘧啶+谷氨酰胺组(D组);比较给药后各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细菌移位率,空肠及结肠湿重、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黏膜厚度等指标。结果:血内毒素水平,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细菌移位率B组、C组比A组、D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肠及结肠湿重、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黏膜厚度B组、C组、D组较A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对5-氟尿嘧啶化疗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肠屏障功能障碍是应激状态下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进行肠屏障功能的监测和评估作为研究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突破口,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就常用肠屏障功能检测指标:肠黏膜组织学评价、理化特性评价、分子探针检测、D-乳酸监测、细菌移位和内毒素检测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safty, rationality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enteral nutrition (EN) support in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amaged hepatic fun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N on the gut barrier and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studied. Seventy-six adult patients whose hepatic function were in Child B or C grad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EN group (30 cases),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group (2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CON, 20 cases). The patients received different nutritional sopport. The signs of nutritional condition and hepatic function were massured at 1 day before, 5 days and 10 days after the surgical operation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in the urine lactulose (L) and mannitol (M) contents and L/M ratio were observed by using pulse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HPLC-PED) to acquire the defferent effects among the different nutritional support perform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in the EN group and TPN group had no worse hepatic function damage after opera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EN group reached the positive nitrogen balance earlier, had a less weight loss than in the TPN group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significant (P<0. 05).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L/M ratio in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in the EN group (P>0. 05),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M between TPN group and CON group (P<0. 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EN was a rational, safe,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nutrition support mathod in the patients with damaged hepatic function patients after surgical operation and EN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gut barrier from sever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运动是否对人皮肤屏障功能有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8名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和28名健康非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额中部、胸部、肘窝及腹股沟的皮肤表面pH值、经皮水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值、皮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分别根据是否为运动员、性别(男性组、女性组)、年龄(≥ 14岁组,<14岁组)进行分组比较。根据运动员是否有使用润肤剂的习惯进行分组,比较上述5项指标。结果 在所有5个分组中,运动员组的皮肤表面pH值显著高于对应的非运动员组(P<0.001)。运动员组在胸、肘窝、腹股沟的TEWL平均值显著高于健康非运动员组相应部位的TEWL平均值(P<0.05)。运动员组胸和肘窝的皮脂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运动员组(P<0.05)。运动员组在额中部、胸、肘窝、腹股沟的角质层含水量平均值显著低于健康非运动员组相应部位的角质层含水量平均值(P ≤ 0.001)。使用润肤剂组肘窝皮脂含量较高,腹股沟TEWL值较低,角质层含水量较高(P<0.05)。结论 运动员的皮肤生理屏障功能较健康非运动员差,使用润肤剂对运动员的皮肤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内脏敏感性、 肠屏障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autonomic nerve function,ANF),探索它们在IBS-D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 年10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的46例IBS-D患者(IBS-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评估其临床及精神心理症状,并检测内脏敏感性、肠屏障功能及ANF,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并分 析IBS-D组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IBS-D组的病情尺度调查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汉密尔顿焦 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内脏敏感指数(visceral sensitivity index,VS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内脏敏感性检测中,IBS-D组对直肠扩张刺激的最大耐受阈值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初始感觉阈值和持续排便阈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屏障功能血清标志物 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D-乳酸在IBS-D组中均显著升高(均P<0.05)。IBS-D组的ANF总分和副交感计分 以及两者的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IBS-D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HAMA,VSI和血清DAO与IBSSSS 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28,0.575,0.507;P<0.01),3个内脏感觉阈值均与IBS-SSS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36, –0.476,–0.697,P<0.01);与内脏感觉阈值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除IBS-SSS外,还有HAMA,HAMD,VSI和血清 DAO(均P<0.05);ANF与其他指标间未发现关联。结论:IBS-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内脏高敏感、肠屏障受损和 以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的ANF失调,前三者均与病情程度相关,可能在IBS-D病理生理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艳梅  韩易  王红 《上海医学》2008,31(5):352-355
目的探讨肠内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对老龄小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老龄小鼠随机分为禁食和正常进食组,以不同月龄(6、10和14月龄)成年小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肠内容物中SCFAs含量,鲎试验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改良酶法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肠黏膜细胞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mRNA的表达。结果成年小鼠SCFAs水平并不随月龄增加而降低,但老龄小鼠的SCFAs水平明显低于成年小鼠(P值均<0.05),禁食组小鼠SCFAs水平较正常饮食组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老龄小鼠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成年小鼠(P值均<0.05),而肠黏膜细胞上SGL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成年小鼠(P<0.05)。结论老龄小鼠肠内容物SCFAs水平下降预示肠屏障功能下降,内毒素和D-乳酸易位入血增加,其机制与肠道内低水平SCFA降低肠黏膜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利尿、降门静脉压力治疗和一般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内毒素及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L/M),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以Child-pugh分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及血清ALB、AST和TBIL水平、Child-pug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血清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血清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血清ALB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保护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火器多发伤时肠屏障功能损害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时肠屏障功能损伤的特点。方法 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n=6):(1)对照组(C组),不致伤;(2)颅骨切线伤组(H组);(3)双侧股骨干骨折组(L组);(4)多发伤组(M组)颅骨切线伤+双侧股骨干骨折。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胃粘膜pHi值、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作门静脉细菌培养;72h活杀,取顺肠作组织学检查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 72hM组pHi值明显低于H和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检测69例宫颈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包括D乳酸、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分析两者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不同FIGO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其血清D-二聚体、D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D-二聚体、D乳酸水平与FIGO分期有关,可指导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PUC18质粒载体菌(JM109)示踪法,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情况,探讨ANP继发感染的机理。方法杂种犬15只于定植PUC18质粒菌JM109后,分ANP组(n=8)和对照组(n=7)。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甘露醇和乳果糖的含量:测定血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LPS)浓度:每日血培养;第7天活杀后,各组脏器标本作细菌培养,肠粘膜菌群分析,所有耐氨苄青霉素菌作质粒DNA分析。结果ANP犬肠粘膜上皮绒毛破损,肠通透性显著增加,血浆DAO活性下降,肠道微生态出现明显紊乱,血和脏器出现细菌移位,血中LPS浓度升高1-3倍,ANP犬胰腺中PUC18质粒菌移位率为87.5%。结论本研究提示,ANP后肠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是AN-P继发感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外科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佟大年  秦环龙 《上海医学》2006,29(8):527-529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Gln)对外科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重症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PN组)、PN 益生菌(益生菌组)、PN 益生菌 Gln(联合组)治疗,益生菌经鼻肠营养管滴入,每天100 mL。观察治疗后第1、5、8天各组血内毒素、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粪便细菌种群DNA指纹图谱变化。结果治疗后第5、8天时,益生菌组和联合组血清内毒素、L/M比值均明显低于PN组(P<0.05),联合组又明显低于益生菌组(P<0.05)。粪便细菌种群DNA指纹图谱分析显示益生菌组图谱条带略有增多,联合组的条带明显增多。结论益生菌和Gln联合使用在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8周间歇无氧运动对轻度哮喘患儿呼吸功能、炎症反应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哮喘患儿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46例轻度哮喘患儿按意愿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间歇无氧运动,对照组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实验过程中记录运动组患儿参加训练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定2组患儿的呼吸功能,一氧化氮测定仪测定气道炎症反应,功率自行车测定运动能力。结果:运动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儿失访。运动组患儿实际完成训练计划509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1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1/509)。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患儿呼气流量峰值(PEF)升高(P<0.05),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降低(P<0.05),30 s无氧功率测试实验时的平均功率(MP)和峰值功率(PP)升高(P<0.05);对照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运动组患儿上述各指标(PEF、FeNO、MP和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管理下,间歇无氧运动对轻度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改善呼吸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并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