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但由于缺乏选择性,其对正常组织,尤其是新陈代谢活跃的细胞,如骨髓干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亦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机体的消化、骨髓、神经、免疫系统等造成了一定损伤,从而导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艾灸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针对艾灸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电针及艾灸可缓解中风患者的痉挛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针或艾灸对中风痉挛的疗效。 方法:35例中风患者,病程5周以上(平均2.97个月),伴肘关节强直。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15例、艾灸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及治疗组均采用运动锻练及中风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选穴百会,留针30min。试验期间不允许使用神经传导阻滞剂或手术方法治疗痉挛,而试验前使用的  相似文献   

4.
任华山  燕平  侯玉铎 《世界中医药》2022,(24):3549-3553+3558
恶性肿瘤一直都是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肿瘤的治疗手段虽然有多种,但目前仍是以手术配合放化疗为主。在患者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诸多不良反应里,骨髓抑制无疑是最常见并且最有可能危及生命的。而艾灸作为我国中医学的一个治疗手段,针对骨髓抑制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等症状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于恶性肿瘤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骨髓抑制的认识,并总结了近5年来临床与科研针对艾灸防治骨髓抑制与艾灸通过免疫调控改善骨髓抑制情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根据病机、病因的不同,头痛又有“脑风”、“头风”之说。笔者自1996年以来以取穴用针灸疗法辩证治疗本病240例,疗效满意,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艾灸治疗多种疾病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中补气、消瘀散结、回阳固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之一,而呕吐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急性剧烈的呕吐可能导致患者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而迟发性的呕吐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加重其对化疗的心理恐惧感,降低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到化疗的治疗效果,贻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湿热敷结合穴位艾灸中医护理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此次的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入院时间段在2017年5月~2020年3月,共86例,将其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成药“宫炎平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艾灸治疗术后腹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术后腹胀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灸治疗术后腹胀确实有效,安全无痛苦,经济方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艾滋病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37例脾胃虚弱型艾滋病腹泻患者分为艾灸组14例,常规组22例。疗程周期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腹泻临床有效率及腹泻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有差异(P<0.05),经治疗艾灸组腹泻消失比常规组短(P<0.05),艾灸组临床疗效较常规组好(P<0.05)。结论: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11.
艾灸的治疗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就有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治宜灸 ”。说明在原始社会即有灸法。灸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当推《左传》,书中载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其中,“攻”即指灸法。《孟子·离娄》篇亦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显然指的艾灸,从这些记载里可以推想在春秋、战国时代灸法已颇为流行,后世又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曹氏灸方》、《备急灸法》等专著,《外台秘要》更弃针而言灸,说明了灸法在古代被重视和流传应用之…  相似文献   

1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近年来,笔者尝试运用艾灸治疗FD 61例,并与61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FD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28-91岁,平均(66±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鲨肝醇片、利可君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穴位艾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比较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正常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正常率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艾灸可有效改善了患者气阴两虚的中医症候,提高了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体力状况,升高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艾灸井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灸井穴的临床应用鞠传军艾炳蔚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井穴多位于四肢未端,“井”被喻作水之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井穴为临床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一切热、实、气滞血凝的急性病,都可采用井穴针刺或放血,以达到泻热、降逆、镇惊...  相似文献   

15.
周慧灵  刘铸  黎雪  关靓  毛启远  李道睿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18-1220,1224
大多数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的患者较多,恶性肿瘤患者往往经历着多重症状的困扰,学术界将这些有集群现象的症状集合称之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多靶点、综合调节等优势,其对症状群的干预值得进一步探索,文章对目前国内外症状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选择2010-12~2011-12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住院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共70例,年龄34~67岁,平均53岁;其中宫颈癌40例、卵巢癌15例、子宫内膜癌15例。入选标准:①病理报告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②住院期间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者;③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⑤既往无精神病史;⑥18岁≤年龄≤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相似文献   

17.
艾灸治疗术后腹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术后腹胀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灸治疗术后腹胀确实有效,安全无痛苦,经济方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十年来国内艾灸治疗恶性肿瘤的机理研究概况,以期探讨抗癌机理;方法从临床机理研究、实验机理研究(艾灸血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汇总;结论艾灸对肿瘤病人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对肿瘤病人的放、化疗骨髓抑制有显著改善作用,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对其机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艾灸疗法临床上适应很广,因无痛苦,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本文介绍了艾灸治疗失眠.面神经炎、肠绞痛、输卵管炎症性阻塞等疾病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化疗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防治化疗性骨髓抑制对于疗效和生活质量有保障。目前应用骨髓生长因子(MGF)来防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已成为指南,但不良反应明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属中医"虚劳""血虚"范畴,在治法上采用"虚则补之""劳则温之"。艾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性骨髓抑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取穴大多从足太阳膀胱经穴和督脉穴,灸法包括温和灸、隔物灸、艾灸联合穴位敷贴和艾灸联合穴位注射等。临床研究发现艾灸能平稳持久地提升白细胞(WBC),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状况。基础研究发现艾灸能够从促进骨髓细胞DNA修复,影响骨髓细胞增殖周期,干预骨髓细胞信号通路,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但艾灸防治化疗性骨髓抑制仍存在研究设计缺陷的问题,从而迫切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为形成艾灸升白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规范和专家共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