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陈华平  余帮龙 《西部医学》2012,24(4):801-802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具有检测和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的作用。现就重复经颅磁刺激基本物理学原理、治疗脑梗塞后运动功能障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效果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Jin X  Wu X  Wang J  Huang B  Wang Q  Zhang T  Niu Z  Zha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34-537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 (TMS)在促进脑梗死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 ,将TMS康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分组比较 ,观察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 ,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经TMS治疗后的康复组 6 3例 (有效率 90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0例 (有效率6 8 3% ) ;TMS康复治疗对 75岁以下患者有效 (P <0 0 0 1) ,对 75岁以上患者疗效趋向不显著 (P >0 0 5 ) ;发病 3个月内组经TMS治疗后的FMA评分为 5 9 0± 2 2 8,发病 3个月后进行TMS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的FMA评分为 4 5 4± 14 8,发病 3个月内尽早康复治疗优于发病 3个月后进行TMS康复治疗组。结论 TMS康复运动功能疗效肯定 ,且其康复疗效受年龄影响 ,尽早TMS治疗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问世以后立即受到神经学界的关注。临床上用于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查,并作为描记运动皮质区域的手段用于深入研究大脑(特别是大脑皮质)的功能。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经颅磁刺激(TMS)表现出短时间内影响皮质兴奋性的现象,从而吸引许多研究者开展磁刺激与脑功能的试验。近年国内外的学者也开始着手研究其在脑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残存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通过脉冲磁场作用于特定大脑皮层,改变皮质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其疗效与介入时期、作用靶点、刺激模式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概要介绍rTMS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详尽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进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0,31(2):173-177
经颅磁刺激是指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一项生物刺激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是指在某一特定皮质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过程。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不同程度五羟色胺功能降低及局部脑血流减低有关,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失衡可导致抑郁行为的发生。通常认为大脑皮质前额叶背外侧区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在理论上通过改善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已显示出初步疗效,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有必要深入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机制和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及分子水平的变化,使其治疗抑郁症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虽然诸多证据表明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是安全的,但随着其在治疗上的应用,安全性能又成为应用这门技术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低频刺激组和对照组。低频治疗组接受10次1 Hz rTMS治疗,患者在rTMS治疗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第10天、第40天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结果治疗前两组间NIHSS、BI、FMA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临床功能评分(NIHSS、BI、FMA)在治疗后第10天和40天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第10天和第40天时两组间的NIHSS、BI、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频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效果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治疗。rTMS仪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双向调节大脑兴奋性维持半球间的兴奋性平衡,从而促进损伤皮质的自我修复,改善神经功能。然而,不同的刺激程序有不同的效果,高频的经颅磁刺激能增加皮质兴奋性,低频的刺激则降低皮质兴奋性,因此针对脑卒中后不同神经功能损伤(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rTMS对应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康复治疗相同,rTM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rTMS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是临床上的难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本文观察其对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为优化脑卒中康复策略提供依据。研究采取对比研究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作业治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比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更好,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提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脑卒中后上肢肢体功能康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后大部分存活者存在残疾,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缺损,因此寻找有效治疗措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脑梗死后受损皮质有自身重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02-10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以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71.4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100B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80.56±7.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85±7.8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63±2.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57±3.4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进  王家萍 《广州医药》2000,31(6):11-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患者瘫痪侧上肢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健侧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EP异常程度和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且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EP反映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受损情况,对预测其预后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低频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 Hz、强度为运动阈值(movement threshold,MT)的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语言运动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 s,共10 d。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和疗程后6个月均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评价其语言功能;同时两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测脑血流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ABC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月、疗程后6个月治疗组其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0.05);两组治疗前和疗程后2周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大于对侧镜像区;疗程后2周治疗组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摄取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 Hz、rTMS对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且安全;可能与通过远隔效应增加了语言区局部血流量及改善脑代谢,抑制右侧半球相应区域的兴奋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入组时在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上肢肌力评分和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组时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精力、疼痛、睡眠、社交活动、躯体活动、情感6个方面的NHP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能够针对脑梗死的恢复特点进行护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rTMS组加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风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EP、CMCT、NIHSS、FMA、BI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r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扩血管、抗凝、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发病7d后,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时进行康复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Nogo-A、Ng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和双侧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Nogo-A、Nogo受体(NgR)表达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电刺激在脑梗死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且存活的脑梗死大鼠分为对照组、单侧电刺激组、双侧电刺激组(各32只),另外假手术组32只、正常组8只。对照组、假手术组自然恢复;单、双侧电刺激组接受电刺激治疗。于第1、3、7、14、21d利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第3、7、14、21d利用免疫组化检测梗死灶周围皮质Nogo-A和NgR阳性蛋白的表达。结果电刺激治疗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双侧电刺激组恢复优于单侧电刺激组。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Nogo-A和Ng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第3、7d对照组Nogo-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电刺激后Nogo-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双侧电刺激组较单侧电刺激组下降(P<0.05)。脑梗死后3?d至21d对照组与假手术组Ng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后NgR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双侧电刺激组NgR的下降较单侧电刺激组明显。结论电刺激能够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双侧电刺激效果优于单侧电刺激,下调Nogo-A和NgR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评分的不同。结果①人院21d、35d两组患者ESS评分均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35d后,两组患者BI评分及QOF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