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筋膜条移植替代屈肌腱后力学性能变化情况。方法:只兔腰背筋膜条移植替代鞘内屈趾肌腱,自24体鞘内游离移植腱为对照,观察术后即刻、周、周和周时两组的力学性能。31024结果:筋膜条术后力学性能变化与自体移植腱一致,周时最差、以后渐增强;筋膜条术后各时间组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远低于自体移植腱(3P<),最大应变0.01明显高于自体移植腱(P<;筋膜条的坡脚区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在移植周后与自体移植腱无显著性差别0.05)10(P>、0.05)24周时与正常鞘内腱相近(P>)。0.05结论:深筋膜条替代鞘内屈肌腱周后力学性能可满足生理需要,但力学储备性能较自24体移植腱差。  相似文献   

2.
为给修复鞘内屈肌腱缺损提供一种带血供的滑膜腱移植体和方法,根据有关腕部屈肌腱的解剖文献[1~3],对腕掌部浅腱段的血供来源、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证实腕部及掌部近侧段的浅腱位于滑液囊内,腱表面覆盖着脏层滑膜,称作滑膜腱。其血供主要来自腱系膜的血管。因此在腕上和鞘区同时切断同一浅腱后,该腱段的血液供应仍很丰富,且该腱的滑行距离由原来的2.5cm增大到5cm以上。经尸体摸拟试验证实,用该段腱带腱系膜血管蒂滑行移植修复鞘内5cm以内的屈肌腱缺根的方法是可行的。为确保临床的可靠应用,进一步用鸡足长趾屈肌腱制成鞘内屈肌腱缺损,分别进行踝跖部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和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对两种移植腱的愈合全过程连续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组织学和最大抗张强度、滑行距离生物力学的对比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滑行移植腱的血液供应始终很丰富;其愈合速度比游离移植腱快约14天;吻合处粘连轻而局限,呈膜状;愈合早期(3周)最大抗张强度、晚期(8周)滑行距离均明显优于游离移植腱。从而证明了血供在腱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腕掌部伤指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的方法,对7例9指鞘内屈肌腱缺损的病人(最长5cm)进?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薄膜早期预防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30只改良式雌性来亨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R。壳果糖高分子生物膜(厚度0.2mm)为试验材料。3%成巴比妥钠静脉麻醉,止血带下子鸡的右足第3趾跖趾关节处作“L”形皮肤切口,切除浅肌随2cm,切除版鞘1.5cm,切断屈趾深肌腱,形成屈趾深肌腱断裂模型,用5/0无损伤尼龙线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断裂的屈趾深肌腱。实验组在吻合口周围包上一壳聚精薄膜(长约2.0cm)。对照组吻合肌陵后直接缝合切口,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后每组随机取5只鸡,取吻合的肌腱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6周后将剩余鸡处死,踝上离断取标本行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小肠粘膜下层,用作肌腱替代物,观察其替代肌腱的过程和结果,检验体内组织工程理论的可行性。方法:取猪小肠的空肠部分,经化学处理后,将小肠粘膜下层卷曲成轴,取15只19天的罗曼鸡胚趾深屈肌腱,用酶消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肌腱细胞,并进行传代扩增。对各代肌腱细胞的活性与手术中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第3、6、9周作为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处死8只动物切取左趾移植物,进行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SIS替代肌腱的过程是代谢过程,经过16周,SIS为宿主肌腱完全替代,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与正常肌腱极其接近。结论:体内组织工程理论至少在肌腱再生方面是可行的。复合细胞的SIS肌腱替代物优于单纯SIS替代肌腱的作用,SIS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强度,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的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胶原酶预防肌腱腱鞘内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胶原酶预防肌腱鞘内粘连的作用。方法 采用鸡屈趾肌腱损伤的修复模型。实验趾和对照趾腱鞘内分别注入胶原酶和生理盐水。术后对实验趾和对照趾进行生物力学测定;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粘连性状、肌腱愈合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趾和对照趾的肌腱滑动距离和关节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趾优于对照趾。术后早期两者肌腱吻合口最大抗张力强度无差异。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实验趾肌腱粘连程度轻于对照趾。结论 胶原酶  相似文献   

6.
鸡趾屈肌腱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鸡趾屈肌腱系统与人指屈肌腱系统的相似性和不同性,我们对10只正常良种来亨鸡鸡爪的第三趾作了解剖研究。观察和测量:(1)屈肌腱腱鞘滑车的形态位置及宽度;(2)屈肌腱及其系蒂的走行,位置及其与趾骨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鸡趾共有4趾骨、三条屈肌腱,腱鞘环行滑车出现的部位与人相似,没有交叉滑车。表明了鸡趾屈肌腱系统有类似于人指屈肌腱系统的亚分区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7.
医用透明质酸钠防止肌腱粘连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6只菜亨鸡的第三趾屈肌腱部分切断后缝合修复;18只在切断处鞘内注入医用透明质酸钠制剂(SHP)为实验组,半数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然后分期活杀,通过趾屈曲线,肌腱滑移距离,肉眼和电镜观察及肌腱粘连范围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肌腱愈合好,无粘连,而对照组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界限不清。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临床应用SHP于34例肌腱修复和87有科其它手术,术中将SHP均匀薄层涂抹在部位上,经3,8  相似文献   

8.
徐煜  黄宗坚 《浙江医学》2004,26(5):338-340,F004
目的了解可降解聚碳酸酯套管套接肌腱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可降解聚碳酸酯材料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共-ε-己内酯)[P(DMTC-CL)]及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共-ε-己内酯-共-丙交酯)[P(DMTC-CL-LA)],分别制成肌腱套管A、B.将24只成年雄性纯种三黄鸡随机分为A、B组:A组Ⅱ、Ⅲ趾以A管修复趾深屈肌腱,B组Ⅱ、Ⅲ趾以B管修复趾深屈肌腱,两组Ⅳ趾以尼龙线修复肌腱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观察术后1周、2周、3周、30 d、45 d、60 d修复肌腱的形态学变化.结果B管术后2周即开始降解,术后3周肌腱初步愈合,但肌腱粘连明显;A管术后60d仍未见明显降解,术后30 d肌腱初步愈合,但愈合质量较差,粘连轻;对照趾术后3周肌腱初步愈合,肌腱粘连明显.结论(1)肌腱在相对密闭的套管内可以最终达到愈合,但愈合的速度及质量均受到一定的影响.(2)套管可以有效阻止肌腱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3)套管的通透性及降解速度对肌腱的愈合及粘连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免为实验模型,将后肢第二、第三足趾Ⅱ区屈肌肌腱造成实验性损伤。实验组鞘内滴入2%几丁糖溶液0.2ml,对照组不滴。下肢石膏管形固定。分别于3周、6周后处死,行大体标本粘连等级分级,测试肌腱滑动距离,末节趾间关节活动角度和完成上述两项所耗功的生物力学,以及组织学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几丁糖能促进组织正常修复,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动,具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拇趾屈肌腱及趾背腱膜的断面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解剖学及断趾再植提供拇趾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断面资料。方法 :用 2 4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拇趾 ,经组织学处理切片 ,用放大器进行观测。结果 :根据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形态 ,各分为三种类型。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截面积在 断面上最大 ,分别为 ( 1 6.5 0± 3.1 3) mm2和 ( 1 0 .32± 2 .5 0 ) mm2。结论 :对屈肌腱和趾背腱膜进行修复时 ,应注意它们不同断面的形态及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11.
解剖书刊对踝管(Canalis malleolaris,Tarsal Tunnel)的记述,大同小异。踝管位于内踝的下方,由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内踝和跟骨围成。从屈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三个纤维隔,形成四个筋膜鞘,为从小腿后面来的屈肌腱和神经血管所穿过。它们的排列次序自前向后是:1.胫骨后肌腱;2.趾长屈肌腱;3.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4.拇长屈肌腱。关于踝管综合征(Tarsal Tunnel Synrome)的发病原因,现已证实就是由于  相似文献   

12.
黄应勋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1):125-125
掌长肌肌腱位置浅表,形态扁薄,与前臂的筋膜以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连结密切,因而分布血管丰富。临床上对掌长肌肌腱定位的取材方便,成活率高,对于指腱鞘内移植修补较为理想。手指腱纤维鞘管内指屈肌腱断裂的晚期修复,常在手指指间关节被动伸屈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时,采用游离肌腱移植术修补,移植多采用掌长肌腱。传统的游离移植法因肌腱没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后肌腱粘连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方法以雄性成年鸡的趾深屈肌腱为实验模型,切除第二趾骨段相当于A2-A4滑车间趾深屈肌腱0.5cm,实验组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HHKAT)行肌腱移植,对照组用普通人发腱移植,分别于术后2、4、6、8周取材做大体病理观察,屈趾度及肌腱滑动度测量以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移植肌腱滑动功能及屈趾活动好,且粘连程度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织学显示肌腱修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后肌腱粘连程度较普通人发腱轻微.②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后修复主要依靠"外源性愈合方式",肌腱滑动功能主要依赖术后早期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例系一成年男性,出现双侧对称性的副趾长屈肌,该肌有上、下两头,双侧的副趾长屈肌的形态,起止和神经血管的来源相似,现以右侧为例来描述,见附图。肌的小腿(上)头呈带状,为单羽肌。以肌质起于连于胫骨内侧缘处的深筋膜,肌纤维自外上斜向内下止于肌腱。该头的上部深面为趾长屈肌和腓肠肌,下部介于趾  相似文献   

15.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Chen B  Ding X  Liu F  Cui L  Liu W  Shang Q  C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05-1107
目的 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肌腱体内形成。方法 取猪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 ,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 ,将该复合物植入手术缺损的右侧趾浅屈肌腱处 ,6周取材 ,对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电镜检查及生物力学评价。结果 新生组织在大体形态、细胞与胶原排列方式上与正常肌腱相似。新生组织的最大张力和最大应力分别为 1 73 0± 1 8 2与 1 8 9± 1 9N/mm2 ,分别达到左侧同一部位正常肌腱的 57 4%与51 9%。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在动物体内形成肌腱样新生组织并能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解剖足底时发现一起于(足母)长屈肌止于趾长屈肌腱的异常肌腱,我们命名其为(足母)长屈肌副腱。现将解剖观察所见报告如下: 成年女尸,(足母)长屈肌副腱于踝管上方起于(足母)长屈肌。位于(足母)长屈肌腱的后方,(与(足母)长屈肌腱不在同一腱鞘内)伴随(足母)长屈肌腱入踝管,出踝管后穿过(足母)展肌深面入足底,在(足母)长屈肌腱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处止于趾长屈肌腱。副腱长62.4mm,起端宽4.1mm,厚1mm,止端宽2.5mm,厚0.8mm,副腱止点处分出一束腱纤维向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足趾再植及解剖学提供第三趾断面资料。方法 :对 3 0例 (男 18例、女 12例 )成人第三趾趾跖侧固有动脉、神经的位置、管径以及屈肌腱和趾背肌腱的形态、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趾跖腓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纵径及横径的平均值分别大于 0 .3 4mm和0 .2 0mm ;趾跖胫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纵径及横径的平均值分别大于 0 .63mm和 0 .5 3mm。屈肌腱和趾背肌腱的形态分别分为八种和四种类型 ;屈肌腱的平均厚度在 1.90mm左右 ,趾背肌腱的厚度在两断面分别为 0 .86mm和 0 .5 4mm。结论 :神经和同名动脉基本上位于同一区内伴行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明胶药膜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芎嗪明胶药膜对鸡屈趾肌腱损伤运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雄鸡趾深屈肌腱脶伤后实验组以川芎嗪明胶药膜包绕肌腱,对照组腱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得术后第7天、14天、28天及56主的损伤肌腱的动物模型,测量趾深屈肌腱的滑动距离。「结果」川芎嗪明胶药膜组的肌腱损伤模型组无粘连,滑动功能好,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明胶药膜具有良好的预防损伤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生物膜与金箔为代表,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性腱鞘代用品预防屈腱粘连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并加以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鸡趾屈肌腱横断修复模型,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生物力学,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电镜检查,观察肌腱愈合情况,粘连形成情况及假鞘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将兔屈趾深肌腱切断重新附丽于趾骨,观察术后外固定3周和6周两组在不同时期内的组织学表现及抗拉能力。实验表明,肌腱与骨愈合的抗拉力与肌腱—骨结合部纤维软骨区的形成和成熟程度呈正相关。外固定3周是安全的,由于早期的功能锻炼,其抗拉力较外固定6周组强,术后并发症也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