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立民 《山东医药》1995,35(12):38-39
目前糖尿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不少胰岛功能衰退病人仍需用胰岛素作替代疗法。现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介绍如下。 常用胰岛素包括:①速效胰岛素:如正规胰岛素(RI)、结晶锌胰岛素(CZI)、半慢胰岛素。②中效胰岛素:如低精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慢胰岛素。③长效胰岛素: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特慢胰岛素。④单组分胰岛素。⑤人胰岛素。1 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1.1 多次速效型胰岛素治疗方案 适用于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一些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开始时用口服降糖药的疗效满意,但10年后往往仅约50%的病人仍有效。这些病人需改用或加用胰岛素治疗,作者对各种胰岛素疗法作了比较。方法作者将153例病人分成5组:①晨NPH 组: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晨7时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胰岛素);②晚 NPH 组:口服降糖药加晚9时注 NPH 胰岛素;③每日2次胰岛素注射组:NPH 胰岛素和普通胰岛素以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NPH)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是否更安全有效.方法 57例病情较严重老年糖尿病患者按2∶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38)和NPH组(n=19),分别采用诺和锐加甘精胰岛素、诺和锐加NPH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 w,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前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比较两组达标时间、基础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甘精组FPG、GSP和血糖达标时间、基础胰岛素用量皆明显低于NPH组(P<0.05),低血糖出现次数甘精组显著少于NPH组(P<0.01).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选择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优于NPH,低血糖发生少,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N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方法将本人在2010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4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甘精胰岛素组31例,NPH组18例,分别采用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和NPH加门冬胰岛素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餐前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等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达标所用时间、基础胰岛素的用量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两周后,甘精胰岛素组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明显低于NPH组,GSP和达标时间均明显小于NPH组,甘精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小于NPH组NPH用量,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甘精胰岛素组出现低血糖症状1例(1/31),NPH组为4例(4/18)。结论选用甘精胰岛素作为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基础胰岛素,具有注射次数少,所需剂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波动小等优点,比中效胰岛素更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作者指出,标准教科书上提出正规胰岛素(RI)开始作用在0.5h(小时),高峰时间在2~4h,持续时间为6~8h;中效(NPH)胰岛素开始作用在2~4h,高峰时间在8~14h,持续时间为24h。根据这些原则,似乎 RI 和 NPH 联合应用的病人出现午后低血糖是归咎于 NPH 的作用。但是,作者观察许多接受 RI 和 NPH 混合治疗发生午后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仅需减少 RI 的剂量而无须减少 NPH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长效胰岛素主要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慢胰岛素锌混悬液(1enteinsulin)及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ultralenteinsulin)等,存在明显的缺陷,如不能平稳地吸收,仍存在峰值浓度,每次皮下注射后,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异度很大,从而极易造成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应用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高血糖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腹高血糖发生原因主要有:(1)基础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减低;(2)黎明现象;(3) Somogyi反应。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或长效甘精胰岛素(Glargine)可改善空腹高血糖,消除后半夜高血糖抑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糖毒”作用。现报告1例空腹高血糖的诊治情况如下。患  相似文献   

8.
已知给予鼻内胰岛素投药时片时用甘氨胆酸钠作吸收增强剂可获良好效果。本研究旨在:①对比观察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鼻内胰岛素(NI)或联合使用皮下注射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的效果;②评价NI慢性投药的局部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剂型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不能平稳吸收,仍存在峰值浓度,不能很好地模拟水平虽低但平稳持久的过夜基础胰岛素分泌。第二,即使对同一位患者,每次皮下注射后,吸收模式的变异度依然很大,从而极易造成患者发生低血糖。因此,对患者的治疗不得不留有余地而造成血糖达标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类似物的结构设计与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 目前使用的人胰岛素制剂有可溶性胰岛素和结晶胰岛素两种。可溶性胰岛素为短效制剂,等电点为5.3,以六聚体形式溶解于pH中性溶液中,皮下注射后,六聚体需分解为单体才能较快的吸收入血。中效胰岛素(NPH)为人胰岛素以六聚体形式与鱼精蛋白结合形成的结晶体,不溶于水,因而皮下注射后需要更长的时间解离成单体。其起效时间为1.5 h,作用高峰在4-12 h。  相似文献   

11.
地特胰岛素的临床实践:PREDICTIVE研究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选择作用平稳、变异性小、安全性好的基础胰岛素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可提供基础胰岛素的宅要有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传统的长效人胰岛素,由于存在较大的吸收变异性已退出医疗市场.胰岛素泵由于费用较高,对使用者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影响日常生活等原因,其广泛和长期使用受到了限制.目前可注射使用提供基础所需胰岛素的剂型主要包括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相似文献   

12.
一、胰岛素制剂及其药物动力学目前临床所用的胰岛素是从猪、牛或鱼的胰脏提取的。在临床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又通过改造胰岛素制剂的理化性质,制成了短效如普通胰岛素(简称RI)和结晶锌胰岛素(简称CZI),中效如低鱼精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长期口服降糖药或一日2-3次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采用一次长效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三餐前注射Aspart,观察和比较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英]/Pieber T R…//Diabetes Care.-2000,23.- 157-162.   HOE 901是通过基因工程由大肠埃希氏杆菌K12生产的一种新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目前常用的中效胰岛素NPH相比,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作用高峰不明显,更适于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依据锌含量的不同,分为HOE 901[30](30mg/L)和HOE 901[80](80mg/L)两种剂型,二者均为澄清液体。为进一步比较HOE 901的两种剂型与NPH胰岛素在治疗1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二期临床实验。   对象与方法 受试者为333名胰岛素治疗1a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肝肾功能受损和有低血糖昏迷史者除外。随机分为3组:HOE 901[30]、HOE 901[80]和NPH组。其中,HOE 901[30]和HOE 901[80]之间是双盲比较,而NPH胰岛素是悬浊液,患者可以区分出,故HOE 901和NPH的比较是开放性的。所有患者除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外,HOE 901组于睡前(21:00~23:00)加注一次HOE 901,NPH组于睡前加注一次或睡前与晨起加注两次NPH胰岛素。前三周调整剂量,使血糖控制在4~7mmol/L之间,而不出现夜间低血糖,第四周维持此剂量。治疗前后测空腹血浆血糖(FPG)、HbA1c和果糖胺,并于治疗后监测胰岛素抗体和大肠杆菌抗体滴度,同时在治疗中,患者用血糖仪自行监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FBG),并记录低血糖的发生。   结果 四周后,HOE 901[30]和HOE 901[80]组的FPG、FBG、HbA1c和果糖胺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NPH组仅果糖胺轻度下降(P=0.0352),其余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5);整个HOE 901组与NPH组相比,FPG下降1.88mmol/L(P=0.0005),FBG下降0.80mmol/L(P=0.0020),HbA1c下降0.14%(P=0.030),果糖胺差异不显著(P=0.34)。在总的低血糖发生率上,HOE 901组与NPH组无明显差别;而就夜间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来说,在整个治疗阶段,HOE 901组明显低于NPH组(P=0.0037),但只与NPH一天一次组差别明显(36%比66%),而与NPH一天两次组差别不明显(36%比44%),并且在维持阶段,只有HOE 901[80]组夜间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小于NPH组(P=0.0218)。其他副作用(如注射局部反应等)在HOE 901组和NPH组表现相似。此外,各组血清胰岛素抗体和大肠杆菌抗体滴度均未见升高。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1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用HOE 901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治疗四周,空腹血糖和HbA1c较应用NPH胰岛素明显下降,夜间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减少。提示HOE 901比NPH胰岛素治疗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更适于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而HOE 901的两种剂型之间无明显差别。 (王海燕 李长贵摘 董砚虎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或中效精蛋白人胰岛素(NPH)后的疗效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2004-05—2004-11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52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患者,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并分别睡前注射IG(20例)或NPH(32例),观察16周内多点空腹血糖变化及16周前后HbA1c、餐后血糖、空腹和餐后C肽。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且疗效、所用剂量相近,但IG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且治疗后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而NPH组C肽无变化。结论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人胰岛素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者均有较高的达标率,联用甘精胰岛素可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选择160例T2DM患者分为4组;A组磺脲类联合中效胰岛素(NPH);B组拜唐苹联合NPH;C组二甲双胍联合NPH;D组胰岛素强化治疗三餐前注射常规胰岛素,睡前注射NPH.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分析治疗后四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①四组FPG和PPG以及HbA1c均明显降低,(P<0.01);以D组下降最明显.②胰岛素用量与D组比较,其他三组用量相对较少(P<0.01).③B、C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A、D组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高.④A、D组体重增加明显(P<0.05),B组轻度增加,C组无明显增加.⑤与其他3组比较,D组血糖达标平均时间最短(P<0.01).结论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失效后,及早采用联合NPH胰岛素治疗,与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均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并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健康负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甘精胰岛素是胰岛素的类似物,可以使患者在获得较好血糖控制的同时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研究显示与中效胰岛素(NPH)或者一些其他1型糖尿病常用胰岛素治疗方案相比,甘精胰岛素的治疗可以改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总体情感和健康感觉。在口服降糖制剂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可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开放、NPH重组人胰岛素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组(n=35)和NPH重组人胰岛素组(n=35),观察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NPH重组人胰岛素组少的多(甘精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3例,发生率8.6%;NPH重组人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11例,发生率31.4%,χ2=5.72,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比较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一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病人的满意度。研究方法:本研究系为期 24周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 132例病程 2年以上和使用胰岛素超过半年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注射诺和锐,三餐前加脉冲量;MDI组于三餐前注射诺和锐,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前 8周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使受试者的空腹血糖维持在 4 4~6 7mmol/L,并且不出现严重的低血糖。9~24周为试验期,需记录八点血糖值、胰岛素剂量、有无低血糖发作和其它不良反应,CSII…  相似文献   

20.
<正>本人对我院自2009年~2010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中效人胰岛素(NPH)与甘精胰岛素,两种方案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70例T2DM患者,病程均在10年内,均口服一种或2种OHA,血糖控制不达标超过2周~4周,空服血糖(FBG)≥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BG)≥13mmoL/L,糖比血红蛋白(HbA1c)≥8%,无感染,酮症、应激存在,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