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腹腔灌注对结肠癌患者周围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正常人及20例单纯手术者(A组)、20例手术加腹腔灌注者(B组)外 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A组术后第3天患者CD3、CD4细胞和 CD4/CD8值比术前下降,而B组术后CD3、CD4细胞和CD3/CD4值高于术前及A组。结论 腹腔灌注rILK-2有利于提高结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云锋  田明  王天平  杜宁  任宏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72-1373
目的:观察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手术+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30例和对照组(单纯手术)3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CD 3、CD 4、CD 8、CD 4/CD 8)含量及NK细胞活性予以观察对比。结果:手术前两组之间其T细胞亚群含量及NK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实验组T细胞亚群含量及NK细胞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根治癌术中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术后顺利康复以及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831-833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旨在寻找该类患者围术期影响较轻的麻醉方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各70例,将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患者35例设为A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35例设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T 1、T2时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0.05);B组T1、T2时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A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T2、T3血浆IL-4、IL-10、HMGB1及VEGF-1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T1、T2、T3时血浆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可明显降低手术对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或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差异。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纳入40例行OPCAB或ONCAB(每组各20例)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 d、2 d、3 d和4 d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计数、粒细胞及NLR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基线相比,OPCAB手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明显下降,术后3 d逐渐恢复;在围手术期间不同时间点ONCAB及OPCAB两组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NL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OPCAB引起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大量增多,T淋巴细胞大量减少,ONCAB并未加重对患者T细胞各亚群及NLR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胃癌根治手术患者 3 0例 ,随机分为A、B、C 3组 ,每组各 10例 :A组围术期不输血 ,B组围术期输入去白细胞的全血 ,C组围术期输异体全血。另选 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前、术后 2d、术后 5d、术后 10d外周静脉采血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 :3组胃癌病人术前T细胞亚群的水平要低于正常人水平。手术可以造成T细胞水平下降 ,术后 10d恢复正常。B、C组术后第 2天CD3、CD4表达开始减少 ,以CD4减少为主 ,CD4+ CD8+ 之值下降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至术后10d仍未恢复正常。组间比较B组术后 2、5、10d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C组与A、B组比较术后 2、5、10dCD3 + 、CD4+ 表达下降 ,CD4+ CD8+ 之值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可造成免疫抑制 ,输全血比输去白细胞的全血更明显 ;围手术期成分输血优于输注全血 ;T细胞亚群在输血后的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及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A组)和单纯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半小时(T0)、手术开始2h(T1)、术后24h(T2)、术后96h(T3)各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数量。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在T1、T2时与T0比较均有下降(均P<0.05),T2时A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回升幅度大于B组(均P<0.05),T3时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继续有所恢复,A组恢复较快,接近T0时水平明显快于B组(P<0.05);2组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镇痛期间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低于B组(36.67%)(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胃癌患者术中、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下降的程度,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Ⅱ~Ⅲb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A组),肺部良性肿瘤进行手术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B组),40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基础对照组(C组),于术前取全组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术后第10天取A组和B组外周血再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术前A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与B组和C组的比较,除CD8^+外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完全性切除和不完全性切除的患者CD8^+低于剖胸探查者(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剖胸探查组(P〈0.05),而完全性切除与不完全性切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肺癌患者的免疫监测,其中CD4^+/CD8^+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负荷的情况。完全性切除和不完全性切除都能显著性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放疗或化疗取得更好的疗效创造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评价树突状细胞治疗联合膀胱灌注表柔比星(EPI)在预防复发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行TURBT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树突状细胞治疗联合膀胱灌注EPI,B组仅行膀胱灌注EPI,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FN-γ、IL-4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和单克隆抗体对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组)血清IFN-γ、IL-4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期选择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观察各组血清IFN-γ、IL-4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血清IFN-γ、IL-4表达水平及Th1/Th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5),而CD3和CD8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Th1偏移和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在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中放置氟尿嘧啶缓释剂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结肠癌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于手术中术野放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单纯手术。两组病人于术前、术后14天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术前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除CD8+外均明显降低(P〈0.05),其他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可用于癌症患者的免疫监测,其中CD4+/CD8+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癌症患者负荷的情况。术中放置氟尿嘧啶缓释剂行术野缓释化疗对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无影响,为围手术期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B细胞的变化。方法从接受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中选择快速病毒学应答者(RVR)20例、无应答者(NR)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PD-1的表达、B细胞的表达水平,并以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其表达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CHC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T细胞增高,CD4+T/CD8+T增高,CD19+B细胞增高,CD8+T细胞降低,T细胞亚群(CD4+/CD8+)表面PD-1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时NR组与RVR组比较,CD4+T细胞增高,CD4+T/CD8+T增高,CD19+B细胞增高,CD8+T细胞降低,T细胞亚群CD4+/CD8+上表达的PD-1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及B淋巴细胞升高,经PEG-IFN治疗后,其免疫功能得到一定恢复。PD-1的高表达与丙肝病毒复制有关,可能是导致T淋巴细胞应答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热蒸馏水联合注射IL-12对术后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确诊的3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单纯根治手术组,B组为根治术+腹腔灌注45℃蒸馏水组,C组为根治术+腹腔灌注45℃蒸馏水联合皮下注射IL-12组,每组各10例,并对三组进行结肠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CD8+、CD4+T细胞的数量的变化水平及监测外周血中IFN-γ以及TNF-α水平。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的术前术后CD8+、CD4+T细胞的数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其中B组、C组患者术后CD8+、CD4+T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以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B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腹腔灌注热蒸馏水联合注射IL-12,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机体水平,有利于患者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外周血 T 细胞亚群改变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UHA(非孕期)患者和20例正常非孕(NNP)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 UHA较NNP总T细胞和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细胞毒T细胞亚群(CTL)比例和CD8 CD3-淋巴细胞群UHA组也较NNP组显著升高(P<0.01).而CD4 CD25 T(Tr)细胞亚群比例显著下降(P<0.01).CD4 CD29 T(Ti)细胞亚群和CD4/CD8比值,UHA和NNP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UHA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Tr细胞群比例下降可能与UHA发病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移植受者服用FK506期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IK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移植排异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技术对17例服用FK506的肝移植受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的K506QIJIAN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IK细胞检测,然后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FK506血药浓度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肝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值高于健康对照组(TamhaneT2法P=0.004),术后1个月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值高于健康对照组(TamhaneT2法P=0.040),术后2周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3个月组的NK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LSD-t检验P≤0.023),术后1个月组的CIK值低于健康对照组(TamhaneT2法P=0.005)。结论肝移植受者在服用FK506期间,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IK细胞可作为移植排异反应的监测指标。当FK506血药浓度恒定时,可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IK细胞的值保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T 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32例贲门癌分别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 ,测定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的阳性细胞数 ,并与 32例健康义务献血者进行对照。实验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S—P染色法。结果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 (CD3+)、辅助T淋巴细胞 (CD4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抑制性T淋巴细胞 (CD8+)升高明显 (P <0 .0 5 )。术后d3T细胞各亚群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 6~ 8wkCD3+、CD4 +、CD4 +/CD8+明显升高 ,CD8+明显下降。结论 贲门癌患者可引起T细胞亚群紊乱 ,术后由于切除了肿瘤组织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艾迪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B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抗炎支持治疗,A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胃癌组和对照组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用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变化判断细胞免疫功能]及A、B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4 d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1)胃癌患者术前CD3+、CD4+、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及CD4+/C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B组患者术后CD3+、CD4+、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及CD4+/CD8+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B两组患者术后CD3+、CD4+、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及CD4+/CD8+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手术不能逆转胃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而术后应用艾迪注射液可逆转胃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刘宁  蒋晖 《新疆医学》2004,34(3):11-13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C组),每组15例。两组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分钟(T1)、切皮后1小时(T2)、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CD3细胞下降,术后1天CD4、CD8、CD4/CD8均下降,术后3天C组指标恢复。G组在术中及术后NE值均明显高于C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中药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T细胞亚群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59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研究A组(n=21)和研究B组(n=18)。研究B组术后2~9d经鼻饲管给予中药四君子汤100ml,研究A、B组患者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8d,对照组术后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外营养支持9d。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10天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D3^+、CD4^+、CD4^-/CD8^-水平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10天,应用肠内营养的A、B两研究组T细胞亚群及营养指标水平较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四君子汤辅助肠内营养的研究B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均较单纯肠内营养的研究A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四君子汤辅助的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胃癌术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相关的因素。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15例肺良性肿瘤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肺癌组还进行了术后第2、7、14和28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测定。结果:1除CD8+外,肺癌组术前各项检测指标与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肺癌组术后第2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显著性降低,而CD8+显著性升高(P<0.01);术后7~14天,各项指标基本上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28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而CD8+显著性减少(P<0.05)。3术前A期和B期与B期比较,术前淋巴结转移N2组与N0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8天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与剖胸探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较,T细胞亚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术前细胞免疫功能有相关性,但与术后无明显相关性;病理类型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相关性。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都能显著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肿瘤的姑息性切除优于不切除。输血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因而围手术期应尽可能避免输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形式HBV感染者T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患者T细胞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比较,慢性肝炎感染患者(B组)和无症状携带者(C组)CD4+ T细胞亚群频率均显著降低(P<0.01),而3组CD8+ T细胞亚群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A组斑点形成细胞显著少于B组和C组(P<0.01);B组斑点形成细胞亦显著少于C组(P<0.01).结论:不同临床表现形式的患者T细胞免疫存在不同,而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不能清除病毒,是HBV感染患者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