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不同基础疾病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探讨。结果44例医院肺部感染,占气管切开病例的64.7%。结论气管切开时间、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气管管理方法均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而彻底吸痰、气道湿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消毒隔离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芳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46-54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神经外科43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性采取各种护理措施,43例患者中有35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占81.40%.结论加强气道的湿化,及时、彻底、有效地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适当的营养支持是控制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住院16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103例),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61例)。分析我院气管切开患者病因构成情况,进一步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由病因构成比结果发现我院中因颅脑创伤行气管切开手术占主要病因(35.98%),其次为非创伤性脑出血(17.07%),总体病因繁多。(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切开时间(OR=3.514)、误吸(OR=3.150)、卧床时间(OR=2.918)、低蛋白血症(OR=2.967)、年龄(OR=2.763)、抗生素种类>3种(OR=2.271)是并发肺部感染的密切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中颅脑创伤仍是气管切开的主要原因,且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需尽早对相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疗程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魏翠珍 《河北医学》1996,2(5):518-519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067300)河北省兴隆县医院外二科魏翠珍我科于1995年共救治重度颅脑损伤38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18例。针对气管切开术后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现介绍如下:1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许娜 《中外医疗》2014,(12):159+162-15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于该院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40例,其中28例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8例患者均给予一般护理、抗生素应用、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综合性护理后,27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气管切开套管均成功拔除,之后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恶化而死亡,死亡率为3.57%。结论重症监护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及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是临床上用于抢救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但是,气管切开后,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有报道指出: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占93.8%。笔者总结我院2006~2007年气管切开术23例病人的护理经验,现就其中几个护理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交通,在手术部位要插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便于病人呼吸,开放性切口异物易落入而致病人发生气管和肺部感染。因此,严格的无菌观念,综合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时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肺部症状和体征,有效湿化和吸痰可降低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歆  冯伟 《医学文选》2003,22(5):628-630
目的 了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的方法。方法 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运用呼吸机治疗的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69例病人中48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占69.57%。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G^-)菌,占79.05%,其中首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占36.59%;第二位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真菌,占14.63%。结论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以G^-菌为主。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建立人工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后易增加肺部感染的机率。预防肺部感染已成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与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将从病房环境管理、切断外源性传播、加强气道管理、口腔护理等方面对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吴歆  冯伟 《微创医学》2003,22(5):628-630
目的了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的方法.方法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运用呼吸机治疗的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9例病人中48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占69.57%.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G-)菌,占79.05%,其中首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占36.59%;第二位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真菌,占14.63%.结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以G-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12.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强  曾胜田  黄健东 《中外医疗》2012,31(11):83-83
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摘取我院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在48h内行气管切开;对照组在伤后48h再行气管切开,2组治疗方法相同。统计并观察2组的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5.7%和69.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控制感染事件上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能够有效的防治重型颅脑损伤之后可能发生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14.
饶恕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278-279
目的探究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5例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18例为阳性,感染率为72%.结论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操作中切实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降低了感染率,极大的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日数.  相似文献   

15.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69.6%),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4.4%),P<0.05,其控制感染时间(10.2±2.16)d短于对照组(12.7±3.43)d,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方法 回顾性总结92例气管切开患者救护的过程.结果 护理过程中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5.4%.结论 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张红李成立武超英(日照市人民医院,276800)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救治呼吸道阻塞患者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关键性的治疗手段,但也常常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交通,在手术部位要插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便于病人呼吸,开放性切口异物易落入而致病人发生气管和肺部感染。因此,严格的无菌观念,综合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时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肺部症状和体征,有效湿化和吸痰可降低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来立信治疗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40例院内感染,且对多种药物耐药的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来立信400mg/d或菌必治2.0g/d治疗,疗程7 ̄14天,结果:来立信组与菌必治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90%和35%,痊愈率分别是60%和20%,细菌清除率分别是90%和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为5.0%,结论:来立信对脑血管病气管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