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短期和长期腔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  5 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A组 ( 2 8例 )吡柔比星 3 0mg ,每周 1次 ,共 8次 ;B组 ( 2 8例 )前 8次灌注同A组 ,以后改为每月 1次至术后 1年。随访 2年 ,观察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年肿瘤复发率 :A组 2例( 7.2 %)、B组 1例 ( 3 .7%) ,差异无显著性 ( X2 =0 .5 76,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 :A组 3例 ( 10 .7%)、B组 4例( 14 .3 %) ,差异亦无显著性 (X2 =0 .3 84,P >0 .0 5 )。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 3例 ( 10 .7%)、B组 8例 ( 2 8.6%)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X2 =12 .3 6,P <0 .0 1)。结论 吡柔比星短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吡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比研究,探讨临床应用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将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患者术后即刻单次灌注吡柔比星50 mg;B组(20例)术后定期灌注吡柔比星30 mg至术后半年.随访3年,观察两组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肿瘤复发情况:A组3例复发;B组4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B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其中4例较重.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可靠,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和术后立即单次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 浅表性膀胱癌 36例 ,Ta10例 ,T12 6例 ;G111例 ,G2 2 0例 ,G3 5例 ,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采用 1mg/ml浓度的表阿霉素多中心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 ,总量 30mg。手术结束时立即单次膀胱灌注表阿霉素 12 0mg。 36例患者术后随访 1~ 4年 ,平均 2 .8年。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 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91.7%、88.9% ,总复发率 11.1% ( 4 / 36 )。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显著性变化。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局部毒性反应发生率为 2 7.8% ( 10 / 36 ) ,全身性毒性反应发生率 8.3% ( 3/ 36 )。 结论 术中多中心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结合单次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 ,操作简便 ,费用低 ,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次、多次表阿霉素和丝裂霉素、BCG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2 3例患者分为 4组 ,A组在术后 6h内表阿霉素 80mg单次灌注 ,B组、C组和D组分别于术后 2周内表阿霉素 4 0mg、丝裂霉素 2 0mg、BCG12 0mg多次灌注 ,观察术后复发率和无肿瘤间期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随访期 10~ 2 5个月 ,平均 18.6个月。A组复发率 18.8%、B组 14 .7%、C组 2 0 .7%、D组 17.9%。各组之间复发率及Ka plan Meier无肿瘤间期分析显示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BCG组副作用明显高于其他 3组(P <0 .0 5 )。 结论 表阿霉素单次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早期、分化良好的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效果可靠 ,副作用发生率低 ,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2000年12月起对18例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BT)后应用表阿霉素(EPI)改良膀胱灌注方案预防肿瘤复发,疗效及安全性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次腔内灌注表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B  Zhang Y  Wang Z  Ding Q  Chen B  Wang J  Ji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12-115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了解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汪预防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并与丝裂霉素疗效比较。将47例浅表性膀胱癌(Ta-1,G1-2)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6例)患者术后6h内单次灌注表柔比星80mg;B组(15例)术后定期灌注柔比星40mg,至术后1年;C组(16例)用药为丝裂霉素,剂量及用法同B组。对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访患者无瘤生存间期、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术后密切随访满3年。结果 发现3年患者术后3年无病间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3.25,P>0.05)。3组膀胱癌病例中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别为:A组1例(6.25%)、B组2例(13.3%)、C组2例(12.5%),其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496,P>0.05)。3年复发情况分别为:A组5例(33.3%),B组和C组各4例(26.7%,25.0%),其差异亦无显著意义(χ^2=0.290,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为:A组2例(13.3%)、B组7例((46.7%)、C组7例(43.8%),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2组(χ^2=14.56,P<0.01)。结论 表柔比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远期复发的作用可靠,可作为浅表性膀胱术后患者有效的临床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表阿霉素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表阿霉素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不同浓度表阿霉素对膀胱肿瘤EJ细胞株的Ki-67的表达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术前24h分别接受生理盐水、阿霉素、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患者膀胱肿瘤组织Fas—mRNA的表达。结果0、30、60、90mg/L表阿霉素各浓度组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9.60±3.50、60.73±3.31、51.57±3.93、45.83±3.75(P〈0.01);表阿霉素较生理盐水可以明显促进肿瘤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P〈0.01)表阿霉素组和阿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可能通过下调Ki-67抑制膀胱肿瘤细胞增殖,促进Fas—mRNA的表达诱导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短期和长期腔内灌注吡柔比星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5 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8例 )行吡柔比星 30mg膀胱灌注 ,每周 1次 ,共 8次 ;B组 (2 8例 )前 8次灌注同A组 ,以后改为每月 1次至术后 1年。随访 2年 ,观察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年肿瘤复发率 :A组 2例 (7.2 % ) ,B组 1例 (3.7%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76 ,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 :A组 3例 (10 .7% ) ,B组 4例 (14 .3% )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384 ,P >0 .0 5 )。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 3例(10 .7% ) ,B组 8例 (2 8.6 % )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χ2 =12 .36 ,P <0 .0 1)。结论 :吡柔比星短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吡喃阿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吡喃阿霉素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定期应用THP(4 0mg/ 40ml)膀胱内灌注 ,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 30min。 结果  45例患者随访 9~ 12个月 ,无肿瘤复发 44例 (97.8% ) ,复发 1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 2例膀胱灌药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 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病人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应用表阿霉素对 32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一次性膀胱腔内灌注 ,定期膀胱镜检查和随访。 结果  32例术后随访 12~ 2 4个月 ,平均 18个月 ,4例于术后 3~ 8个月复发 ,复发率 13% ,无药物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结论 表阿霉素早期单次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方法  2 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局部手术后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 14例。分别采用介入治疗加膀胱灌注MMC和MMC单纯膀胱灌注治疗。 结果  2 8例随访 12~ 2 6个月 ,平均 2 1个月。介入加灌注组肿瘤复发 1例 ,单纯MMC灌注组肿瘤复发 4例 ,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 ,副反应少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表阿霉素加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表阿霉素 (EPI)和卡介苗 (BCG)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4 4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为两组 :①EPI加BCG组 (2 4例 ) :术后 1周内单次EPI膀胱腔内灌注 ,第 2周后开始定期BCG膀胱腔内灌注。②单用BCG组 (2 0例 ) :术后 1周内开始单用BCG定期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 结果  4 4例术后随访 2 4个月 ,单用BCG组 3例分别于术后 5、9、12个月复发 ,复发率 15 % (3/ 2 0 )。EPI加BCG组未见复发 ,χ2 检验 ,P <0 .0 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反应和并发症。 结论 EPI早期单次膀胱内灌注加BCG定期膀胱内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不明显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4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分为两组:(1)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组20例,α-干扰素3000万IU+丝裂霉素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2)丝裂霉素C组22例,丝裂霉素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1次,连续6次,以后每月一次连续2年。结果: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10%,丝裂霉素C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36%,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卡方检验,P<0.05)。结论: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相似文献   

15.
Wen R  Zhou G  Xie S  Lian B  Sun X  Chen J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47-248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机理。方法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分别行BCG和BCG加IL-2膀胱灌注,随访14~2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1.25%和21.05%。结果应用IL-2加BCG膀胱灌注6周后,外周血天然杀伤细胞激活因子(NKCF)活性明显增强,在NKCF活性与IL-2活性间有显著正相关变化。结论IL-2加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用BCG,IL-2和BCG两者间有免疫促进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和白介素 2 (IL 2 )联合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采用交替灌注法治疗膀胱癌患者 41例 ,随访 38~ 6 6个月 ,平均 5 0个月 ,动态观察灌注后血TNFa变化。 结果  33例Ta、T1、T2 患者无一例复发 ,7例T3 患者行TURBt 3例 ,2例复发 ,1例合并鳞癌者于术后 4个月复发鳞癌 ,总有效率达 93 %。灌注后血TNFa水平较灌注前显著增加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MMC和IL 2 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 ,动态观察血TNFa水平对监测肿瘤复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表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遴选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接受TURBT治疗的300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灌注化疗药物选择随机分为表柔比星组和吉西他滨组各150例,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化疗复发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表柔比星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复发例数分别为3、10、14例,总复发率为18.0%;吉西他滨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复发例数分别为3、8、13例,总复发率为16.0%,两组患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362)。表柔比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33%(53/150),吉西他滨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40/150),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23)。结论表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相当,但吉西他滨膀胱灌注产生的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