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事件发生与睡眠时相的关系,探索快动眼睡眠期(REM)依赖的OSAHS患者的临床和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OSAHS患者417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以REM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AHI的比例表示呼吸事件的REM期主导度。分析患者REM期和NREM期AHI和呼吸事件维持时程的差异以及REM期主导度与睡眠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比较REM依赖患者(定义为REM期主导度≥2)与其他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患者总体REM期和NREM期A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P=0.718),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AH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4,P=0.000)。229例(55.0%)患者REM期AHI小于NREM期,286例患者(68.6%)REM期AHTI大于NREM期。REM期主导度与AHI显著相关(r=-0.234,P=0.000)。REM依赖的OSAHS患者(67例/16.7%)与其他患者(350例)的AHI(t=10.708),觉醒指数(t=6.070),最低血氧饱和度(t=-5.989),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比例(t=4.282),颈围(t=2.181)、ESS评分(t=2.772)及体质量指数(t=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EM睡眠期比例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EM睡眠期多数OSAHS患者存在呼吸事件时程的增长而非单纯的呼吸事件频率的增加。REM睡眠依赖的OSAHS患者AHI相对较低,病情严重度较轻。  相似文献   

2.
喻小红  张临洪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64-196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A组)23例及单纯脑梗死患者(B组)2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对认知功能与睡眠呼吸参数及分期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睡眠结构及认知评分方面:A组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期、NREM 1期所占比例高于B组,NREM 3+4期、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期所占比例低于B组,A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与睡眠呼吸参数及分期相关性:A组患者MMSE评分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夜间最低SaO2、NREM 3+4期呈正相关(r=0.445、0.430、0.491,P<0.05);与AHI、SaO2减低指数(ODI)、NREM 1+2期呈负相关(r=-0.428、-0.640、-0.436,P<0.05);与微觉醒指数、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A组MoCA评分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呈正相关(r=0.441、0.427,P<0.05),与AHI、ODI、NREM 1+2期呈负相关(r=-0.457、-0.463、-0.378,P<0.05),与微觉醒指数、NREM 3+4期和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B组患者MMSE评分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AHI、ODI、微觉醒指数、NREM 1+2期、NREM 3+4期及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B组MoCA评分与ODI、微觉醒指数呈负相关(r=-0.433、-0.448,P<0.05),与REM期呈正相关(r=0.440,P<0.05),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AHI、NREM 1+2期、NREM 3+4期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伴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同时认知功能受损严重,表明OSAHS可能加重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玲  周光耀 《西部医学》2011,23(1):35-38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纳入研究的108例患者中,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OSAHS患者81例,其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组分别27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27例,比较各组觉醒时间、非快速眼动(NREM)、快速眼动(REM)睡眠各期所占比例计算其百分比;比较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体质指数(BMI)、微觉醒指数(MI,次/h)的差别;对各组AHI与S3+S4期睡眠百分比、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OSAHS组觉醒时间、S2、S3+S4期睡眠、REM期睡眠均显著高于单纯鼾症对照组(P〈0.05);S1期睡眠重度OSAH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0sAHs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MI中、重度OSAH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OSAHS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的AHI与S3+S4期睡眠百分比、MI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和0.78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0SAHS患者觉醒时间增加、深睡眠减少、微觉醒增加,睡眠结构严重紊乱,从而产生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以及个性改变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时相改变及与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关系。方法分析33例多导睡眠仪确诊的OSAHS患者及11例单纯肥胖者的睡眠监测结果,对夜间呼吸暂停、低氧以及睡眠结构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OSAHS组患者紊乱指数、平均觉醒时间、最长暂停时间、觉醒指数、平均血氧和最低血氧、慢波睡眠及REM睡眠百分比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鼾声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重度OSAHS组患者REM期呼吸暂停次数及时间与NREM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EM睡眠的百分比与AHI呈负相关(r=-0·627)。结论OSAHS患者REM期睡眠时间减少,并与病情明显相关;OS-AHS患者REM期呼吸暂停低通气较NREM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中青年OSAHS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特征的差异。方法分析37例老年OSAHS和294例中青年OSAHS的临床表现和多导睡眠图特点,并按体重指数(BMI)匹配比较两组多导睡眠指标差异。结果老年OSAHS的症状除夜尿频率更高外(P=0.01),其他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体重指数更低(P=0.018),颈围更小(P=0.003),合并糖尿病(P=0.001)和高血压病(P〈0.001)更多。老年组I、Ⅱ期睡眠时间(P〈0.001)和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更高(P〈0.001)。两组之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老年组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较中青年组高(P=0.009),但调整体重影响后这种差异消失(P=0.114)。结论老年组OSAHS主要临床表现与中青年组相似,老年OSAHS患者比中青年组体重更轻,并发症更多,夜尿更频繁。中青年组比老年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更低可能与BMI更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快动眼睡眠(REM)与非快动眼型睡眠(NREM)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颏舌肌肌电(GGEMG)随睡眠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4—8月枣庄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分为NREM组和REM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整夜≥7 hPSG及下颌颏舌肌肌电活性的监测,对比两组OSAHS患者颏舌肌肌电活性变化。结果:两组睡眠有效率、各睡眠阶段(N2期、N3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期持续时间、N2期GGEMG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M组AHI高于NREM组,REM期GGEMG低于NR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EM期睡眠阶段,REM型OSAHS患者的颏舌肌肌电活性显著低于NREM型OSAHS患者,而在N2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就诊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5次/h的60例患者为OSA组,选择AHI<5次/h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非OSA组。比较OSA组与非OSA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程度、数量和分布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以及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者等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OSA组BMI[(26.07±2.39)比(23.59±2.73) kg/m2]、高血压发生率[70%(42/60)比43%(26/60)]均高于非O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4,χ2=7.603,均P<0.05)。 OSA组78.3%(47/60)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非OSA组为45.0%(2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5,P<0.05),且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比例均较高(68.0%比81.5%,P>0.05);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前、后循环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OSA组脑动脉狭窄的程度重于非OS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1,P<0.05)。随着OSA程度的加重,脑动脉狭窄的病变数量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梦藻  金剑  滕懿群 《浙江医学》2015,37(23):1910-1912,1915
目的 通过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单纯性鼾症(PS)患儿睡眠结构间的差异,探讨 OSAHS 和 PS 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 方法 对 96 例打鼾儿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区分为 OSAHS 组 42 例和 PS 组 54 例,比较两 组患儿的睡眠结构异同,并与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睡眠结构正常值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儿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 睡眠各期(N1 期、N2 期、N3 期、REM 期)百分比、微觉醒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而 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 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与正常组儿童睡眠结构各项指标相比,两组患儿 N1、N2 期睡眠比例 增加,N3 期、REM 期睡眠比例减少(均 P<0.01)。 结论 OSAHS 和 PS 均可导致儿童睡眠结构紊乱,但 OSHAS 与 PS 患儿的睡眠 结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情况的差别. 方法 对老年组(n=43)、非老年组(n=28)以及对照组(n=20)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获得客观睡眠数据. 将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实际睡眠时间( AST)、快眼动睡眠潜伏期( REML)、快眼动睡眠期( REM)、快眼动睡眠期比例( REM%)均出现降低;在非快眼动睡眠期( NREM)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非快眼动睡眠1期( N1 )时间及其所占比例( N1%)、非快眼动睡眠2 期( N2 )时间及其比例( N2%)、非快眼动期睡眠时间比例( NREM%)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 05). 老年组较对照组睡眠潜伏期(SL)延长,睡眠效率( SE)降低,N3、N3%、NREM降低,睡眠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指数( AHI )升高,睡眠平均和最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降低. 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AST缩短, SL延长, REML缩短, NREM与N3 期下降,而NREM%升高;AHI偏高、睡眠平均和最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健康对照均存在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的异常,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异常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和睡眠监测特点。方法:对60例女性和465例男性OSAHS患者之间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多道睡眠监测结果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最低氧饱和度及微觉醒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平均年龄大于男性(t=4.79.P=-0.000)。女性OSAHS患者呼吸暂停、白天嗜睡、鼻部及舌根病变明显少于男性(P值分别为0.0001,0.000,0.043,0.011),晨起头痛的发生明显多于男性(P=0.004),女性患者的AHI、AI、最低氧饱和度及微觉醒指数明显低于男性患者(t值分别为7.16。7.95,5.09,7.5,P值均为0.000),发生于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的AHI明显低于男性(t=7.28,P=0.000),发生于快速眼动(REM)睡眠期的AHI两性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女性OSAHS患者发病年龄大于男性,病情较男性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主要在NREM睡眠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术后的单节段与双节段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根据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北美骨科脊柱协会(NASS)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与近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的退行性改变。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单节段组与双节段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S指数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仅单节段组的邻近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较双节段对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周应媛  张继明 《重庆医学》2015,(14):1876-187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度的价值。方法设置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和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DWI检查,测定并比较两组肝脏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肝炎组进一步分为纤维化组(n=74)和无纤维化组(n=28)。结果设置b值为100和200 s/mm2时,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400、600和800 s/mm2时,肝炎组ADC值低于对照组,肝纤维化组ADC值低于无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及800 s/mm2时,肝纤维化组S3及S4期ADC值低于S0及S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200和400 s/mm2时,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ADC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不同炎症活动度组G1与G4级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在评价不同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度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设置b值为800 s/m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冯琼  李春蕾 《重庆医学》2016,(36):5113-5115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d内的X线胸片并评分,记录两组患儿3d存活率、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d存活率观察组93.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患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与常频机械通气均可有效防治新生儿的呼吸衰竭,短期疗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要优于常频机械通气,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出现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胰腺癌手术后对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胰腺癌手术患者80例,分为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段血浆中各指标水平。结果(1)两组术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d血清IL‐6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d血清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d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同一时间段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术后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3d血清IL‐10水平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同一时间段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术后1d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5dTNF‐α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3d血清TNF‐α水平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5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血清TNF‐α,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疗法能明显降低胰腺癌术后的炎性反应,改善免疫抑制,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腔扩容术治疗鼻塞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病人的疗效,探讨鼻腔结构改变对OSAHS病人睡眠质量及鼻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鼻塞并伴有睡眠打鼾病人99例,术前2 h内分别进行视觉模拟量表鼻塞症状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和多导睡眠描记图检查及鼻阻力测定;根据监测所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将研究对象分为OSAHS轻度病人48例,中度43例,重度8例。全麻下行鼻内镜鼻腔扩容术,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轻、中度组病人鼻阻力和AHI均明显低于重度组,轻度组均明显低于中度组(P<0.01);轻度病人的LSaO2均高于中、重度组(P<0.05~P<0.01)。术前轻、中度病人的ESS评分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1),术后3组病人的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前、术后PSQI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3组病人鼻阻力和E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鼻腔扩容术能明显降低鼻阻力,改善轻、中度OSAHS病人的嗜睡程度,对重度OSAHS病人血氧饱和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4种手术方法治疗腺样体肥大进行效果观察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4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4组,每组37例。A组采用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C组予以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联合治疗;D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治疗。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半年,比较各组患者腺样体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其中B、C、D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χ2=7.731、5.045、7.731,P<0.05),但3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A组患者( t=5.819、5.829、2.759,P<0.05);B、C组比D组手术时间长( t=3.555、3.6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C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9,P>0.05)。B、C组出血量相较于A组明显较高(t=9.305、4.126,P<0.05);D组显著低于A、B、C组(t=8.054、16.559、12.837,P<0.05);而B组显著高于C组出血量( t=5.739,P<0.05)。A组残留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χ2=31.308、31.308、24.667,P<0.05),B、C、D组残留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手术方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静  陈时芳  徐淑静 《重庆医学》2016,(10):1345-13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部动脉斑块的关系,并分析引起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baPWV、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baPWV与IM T的相关性。并根据baPWV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的IM T、颈部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个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年龄、腹围、BMI、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斑块平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明显多于正常组;IM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IMT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对baP‐WV与IM 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 T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动脉弹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颈IM 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明显增多。结合baPWV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好地进行颈动脉硬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郑雪松  郝锐 《吉林医学》2010,31(31):5501-5502
目的:研究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的特点。方法:回顾进行睡眠监测的88例诊断为OSAHS的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比较两组在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不同睡眠分期的差别。结果:老年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3.1)(28.5±3.4)kg/m2];老年组患者AHI与青中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20.6)(46.9±28.8)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老年组患者与青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8±6.8)(75.2±11.7)%]。结论:老年OSAHS患者病情较轻,其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