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肝移植有54例(79.4%)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其中保存损伤38例(70%),术前高胆红素血症32例(59%),FK506毒性反应8例(15%),急性排斥反应4例(7%),胆漏1例(2%),曲霉菌感染1例(2%),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2%);54例中,部分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原因。不同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在发生时间、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等方面均呈现相应的特征。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原因错综复杂。应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施行的63例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63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了64例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术前重型肝炎13例(20.6%),缺血再灌注损伤21例(33.3%),急性排斥反应15例(23.8%),胆道并发症9例(14.3%),FK506毒性反应5例(7.9%),乙型肝炎复发1例(1.6%)。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错综复杂,应首先明确其发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施行的63例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63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了64例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术前重型肝炎13例(20.6%),缺血再灌注损伤21例(33.3%),急性排斥反应15例(23.8%),胆道并发症9例(14.3%),FK506毒性反应5例(7.9%),乙型肝炎复发1例(1.6%).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错综复杂,应首先明确其发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徐王刚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20-21,28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如术后血胆红素值居高不下、下降缓慢或下降后再度升高均为异常现象,常常提示如胆道并发症等的存在。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胆红素异常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素对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瘀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2周~1月出现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的13例病例,经检查排除肝脏血供、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等因素,病理确认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后,予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于治疗前1日、治疗后1日、治疗后1周分别检查肝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行肝穿病理检查对照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激素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1周病理提示肝内毛细胆管淤胆消失。结论激素治疗肝移植术后近期毛细胆管淤胆性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计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19例次,治疗后显效8例,好转2例,同时联合血浆置换、血浆酒流治疗顺利过渡到肝移植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胆红素的清除牢。但对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不易单纯选用胆红素吸附治疗,应与其它人工肝支持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泗洪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分为观察组46例(有高胆红素血症)和对照组50例(无高胆红素血症),分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炎、吻合口瘘、感染、乳糜胸及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04%、8.70%、13.04%、15.22%、13.04、63.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0、2.0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7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最大值(5.72±1.27) mg/dL,且术后1~3 d、4~7 d以及8~14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6±0.13) mg/dL、(5.72±1.27) mg/dL、(2.01±0.23) mg/d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78±0.21) 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各类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r=3.278、3.149、3.301、4.677、3.353、4.231,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并发症之间具有正相关联系,因此,临床工作中应为术后食管癌患者积极监测其血清胆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2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的病例,重点研究了其中经血浆置换三次以上的62例.比较了好转组与死亡组在每次置换后的疗效与置换后总胆红素的清除率与反弹率.结果表明好转组与死亡组经过三次血浆置换后总胆红素清除率分别为45.7%和5.0%,初次置换1~2天后总胆红素的反弹率分别为55.8%和89.7%.因此,血浆置换治疗对部分患者能快速去除部分总胆红素,疗效较好;对重症患者总胆红素清除率低,反弹率高,但血浆置换能为准备肝移植的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肝炎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160例医院收治的肝炎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肝炎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肝炎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肝炎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肝炎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肝肾损伤、心脑风险事件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血浆置换能够有效清除肝炎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多样[1],重症者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组织器官永久性损害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3].换血疗法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传统方法采用悬浮红细胞与血浆1∶1混合,换血后患儿并发症较多[4].我们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高球浆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术,去白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比例为(2~3)∶1,即浓缩红细胞2~3个单位,血浆100 ml,根据患儿贫血程度(Hb<130 g/L采用3∶1,Hb>130 g/L采用 2∶1),换血总量约180 ml/kg,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本中心16例儿童供体成人肝移植术后临床资料,其中包括2例儿童供体成人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结果 16例受体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术后23天出现胆总管下段狭窄;1例术后第12天发生胆漏; 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十二指肠漏;5例出现小肝综合征,其中2例患者初期总胆红素呈上升趋势、1例出现腹腔积液;除1例患者术后第三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术与普通成人肝移植术相比有其特殊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除做好普通成人肝移植术后护理外,应早发现,明确诊断和积极处理并发症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即期在ICU的监测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手术在我省属新开展手术。我院于2 0 0 2年 4月 2 8日成功地为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原位肝移植手术 ,术后在ICU隔离、监护、治疗 1 2d ,有关资料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45岁 ,因腹账、饮食差、乏力 4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肝右叶并肝门侵犯 )、肝硬化 (失代偿期 )。术前检查完成后转入ICU病房进一步术前准备 ,转入时患者贫血、电解质紊乱、血浆渗透压低、血小板减少、尿素氮增高、肝功能酶及胆红素增高以及低蛋白血症等 ,经相应治疗和处理患者情况明显改善后 ,在全身麻醉下行原位肝移植术 ,手术历时 6h 2 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3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进行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浆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血浆灌流进行治疗,39例患者共计进行112例次治疗,平均2~4次。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及血氨等生化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减轻,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灌流治疗可改善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术前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连续82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于肝移植术前2~3h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1)。血浆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也少(P〈0.01);术后脱呼吸机早(P〈0.05),胃肠功能及意识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率、1个月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术前状况,虽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但有利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 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采用换血方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应用三种不同血球血浆比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3例,根据不同血球血浆比例随机分为A、B、C组,均给予换血方法治疗,A组采用新鲜全血,B组采用血球血浆1∶1成分血;C组采用血球血浆2.5∶1成分血,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WBC,P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Hb及HCT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球血浆1∶1,2.5∶1成分血和全血均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但2.5∶1成分血换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高于1∶1成分血治疗患儿,且更接近全血,更适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9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9例为治疗组,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照组为2005年7月以前应用旧法换血的患儿30例,观察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变化及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血清总胆红素值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全自动换血术后感染、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全自动换血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及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术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收集85例和68例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肝脏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生化指标等指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通过组内比较发现,血浆置换组患者的胆红素有明显的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白蛋白也有明显的增加;而血液灌流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的降低程度、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组间比较,血浆置换组患者胆红素的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提高及白蛋白的增加均明显优于血液灌流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有形成分均有降低.血钾及尿素氮有一定的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浆置换能明显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肝脏功能.而血液灌流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2014年7~8月对1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DPMAS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将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血浆吸附器预处理,体外循环管路设计连接、机器管理和抗凝管理作为护理重点实施全程监护。结果:DPMAS单次治疗时间2.5h,胆红素单次平均下降19.68%,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DPMAS治疗能有效清除胆红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