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医发展之历史沿革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儒家文化及其儒医对中医学的贡献很大,影响深远。从汉至清两千多年,儒医的身影可以说无处不在,它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医的历史,尤其宋以后,医学常常与儒学相贯通,业医者处处有儒者之风骨。认识儒医对明了中医学发展脉络很有帮助,儒医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成为中医学乃至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以儒医为切入点,探讨其形成、发展、贡献及其现代继承的意义,以更好地理解学习中医学,并为当今医疗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福建古代儒医转换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闽台医林人物志》,对福建古代儒医转换的问题,从规模,类型,原因,意义与启示诸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儒医的转换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和中医背景的独特人文现象,要发展中医必须借社会之力,广纳不同门类的人才研究中医,形成系统的人才配置。  相似文献   

3.
“形神”概念及其关系,是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生命认知中的基本问题。中医学的形神观,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形神”思辨的继承与发展;“形神一体”的形神观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以金元四大家对于中医“形神观”的阐发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发现他们的学术创新与其儒医身份及经典研习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4.
和合思想在中国哲学及文化中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种积淀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科学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从"和""合"概念入手,探讨分析中医和合思想源流,以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分析认为和合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华和关键所在,和合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积淀深刻,对中医学产生影响的同时,个更成为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手段和目的 。  相似文献   

5.
本文展开对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的的学科研究思路与实践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中医内科呼吸学科发展现状,明确呼吸学科的中医研究思路.在当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种,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尤其以中医学为主,根据对呼吸学科的分析,发现呼吸学科中医学的学术历史研究时间较为久远,但其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内科呼吸的较多中医学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研究的发展情况加以分析,同时重点研究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的研究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董茜 《卫生职业教育》2014,(24):146-148
我国传统运动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养生以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为根基,融合我国古代医、儒、佛、道的文化精义.对中国传统运动养生与中医学的融合及其发展进行探讨分析,进而追寻其健身价值,有利于人们掌握传统运动养生与中医文化的精髓,对促进身心健康、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外治法的发展演变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医外治法的起源及历史发展概况,讨论了中医外治法的演变分化,以及历史局限对钙治法的发展影响,包括儒医的偏见和封建统治者的限制和干预。作者还分析了中医外治法的现状,并展望了中医外治法在当今世界性医学中的发展前景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儒医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崇尚天人合一、主张仁爱济世、强调自我完善等,这些因素对教育当代中医学子追求真理、关爱生命、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修养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不仅只是智力意义上的科学,而且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变化。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入手,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崇古尊经的价值取向、重神经形的方法论特征、得意忘象的思维意境及医为仁术的伦理追求。同时,对其历史及现实价值给予简略的评述。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揭示,对于正确地认识和发展中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的高等中医教育,应坚持宁缺勿滥的精英教育:把住“严出”;突出个性化教育;培养有思想和思考能力的中医人才;培养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新儒医。在此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是推动中医学不断发展,免于被“告别”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1.
从学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简述宋代文化的特点 ,结合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探讨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从中医书籍的征集、校勘、研究等方面概述宋代医籍整理的成就 ,并结合宋代文化的特点探析宋代的医籍整理与文化高度繁荣的关系 ;最后根据宋代医籍整理的概况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阐述宋代医籍整理的特点以及对宋代医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 :徽州歙县定潭“张一帖”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帖”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 ,传承至今 ,计 45 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 ,传有“末药”等名方 ,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徽州歙县定潭“张一贴”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贴”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传承至今,计45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传有“末药”等名方,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首次针对中风病养生防病而非治疗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与整理,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医家对中风病的养生防病理论及方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按照理论的奠基、发展、形成分为先秦到隋唐、宋金元、明清至近代三个时期,其中隋唐时期奠定了中风防病的基础;宋金元时期对中风的病因认识通过外因转为内因;明清时期中风养生防病的理论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熊宗立刊刻医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宗立是明代有名的医家,壮年后,他结合自己祖传医术,从事医书的著述、校注和刻印工作,前后出版医学书籍20多种,成为一位专刻医学著作的刻书家。所刻医书在海内外流行,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无神论内涵是:道是一个高于"天"、"帝"的范畴,它降低了"鬼神"的作用,是不彻底的无神论。《老子》的无神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哲学层次上动摇了西周以来的"天"、"帝"占主宰地位的思想,是春秋以来思想认识史上的一次突破性飞跃,促进了中医学从"巫医一体"中分化出来,为中医唯物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学术体系。师承教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文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中华文化师承教育的特点。中医药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师徒传承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师承遵循中医药学发展规律,是中医学教育的主导模式。中医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中医师承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回归,引领东方文化的主流。目前要做好中医传承工作,不仅要从中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着手,更要把师承教育放在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来进行。在传承中善于融合自然、人文科学等发展创新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宋代君臣多留心方书,为一时之风尚,郭思亦为热心于普及医药知识的官吏之一。他有感于《千金要方》篇卷浩大,一州一县,也未有几家能拥有此书,即便是有,也难以日日示人,贫苦之人无法看到。为普及与传播《千金要方》的内容,郭思作《千金宝要》,并刻于巨石之上,其撰集特色为:临床各科均有涉及,但重点撰集了《备急千金要方》中各科的急症,重视妇人、小儿的健康护理,用药简、便、廉,目的是使老百姓遇急病、常见病,仓卒之下,翻检此书,便于施行。  相似文献   

19.
王应遴与《答朝鲜医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的《答朝鲜医问》一书,如实地记载了明万历年间,中国官员王应遴对朝鲜医官尹知微所持疑问的书面回答。原书成书于明天启甲子年(1624),日本曾于享保五年(1720)再次单行,书中所回答的24条问题,主要围绕临床中常见疾病的治疗,亦涉及经络,医学理论等方面。对该书的考察,不仅可以解决医史研究中有关尹,王医学交流的种种疑问,而且还能了解当时朝鲜的医学发展水平及医疗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