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人内皮抑素基因双歧杆菌液抑制血管生长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转人内皮抑素基因双歧杆菌液对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动物移植性肝癌Heps的抑瘤作用。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建立肿瘤模型;分别进行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给药,同时用转人内皮抑素基因双歧杆菌液做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在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血管条数,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血管密度。实验动物处死后,称瘤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转基因双歧杆菌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9.78%、45.81%和30.41%;普通双歧杆菌组抑瘤率为10.9%,尾静脉注射转基因双歧杆菌组抑瘤率为58.3%;CAM实验显示转基因双歧杆菌液可明显抑制血管的生成。结论:转基因双歧杆菌有良好的抑制血管生长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且其作用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短双歧杆菌为载体,以内皮抑素(ES)和干扰素γ(IFNγ)为目的基因,探讨携带目的基因的短双歧杆菌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性及其抗小鼠肺癌的效果。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NZ44-IFNγ及pNZ44-ssEndostatin,电穿孔法将质粒转入用3H-TdR标记的短双歧杆菌,筛选鉴定。制备荷瘤小鼠,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双歧杆菌无质粒组(B-b)、双歧杆菌空质粒组(B-b-pNZ44)、双歧杆菌内皮抑素组(B-b-pNZ44-ssEndostatin)、双歧杆菌干扰素组(B-b-pNZ44-IFNγ)和双歧杆菌联合组(B-b-pNZ44-ssEndostatin + B-b-pNZ44-IFNγ),通过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携带目的基因的短双歧杆菌。观察短双歧杆菌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移植瘤体积、小鼠免疫学指标和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IMVD)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目的基因的短双歧杆菌。经尾静脉注射后,实验动物的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中双歧杆菌逐步被清除,从第3天开始,各器官中放射活性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肿瘤组织的放射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从第3 天开始放射活性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灌胃和尾静脉注射携带目的基因的短双歧杆菌,能抑制小鼠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并且增加CTL细胞活性、NK细胞活性和TNFα分泌活性,降低IMVD。结论:携带ES和IFNγ的短双歧杆菌能够靶向性地在肿瘤组织中定植,并通过免疫增强和抑制血管生成等机制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剂(endostatin transfected bifidobacterium oral powder prepara-tion,ETB-2)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ETB-2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作用.以二甲肼(DMH)为诱发剂,观察ETB-2对大鼠大肠癌的防治作用;DMH诱癌及ETB-2灌胃时间为18周,在第33周结束实验.结果 ETB-2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体内给药可明显降低大鼠大肠癌发生率(60%:100%,P<0.01),但大肠癌平均个数及肿瘤体积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TB-2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癌症发生和转移的机理,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试图寻找抗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抗肿瘤血管生成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备受关注的一种肿瘤治疗新方法。目前已发现了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其中包括内皮抑素等。虽然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但由于它们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所表现出的显著效果及其提供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途径。现已成为全世界医药界和肿瘤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肺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抑素基因和内皮抑素基因治疗裸鼠肺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并由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共同调控所决定的。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中,血管抑素(angiostatin)及内皮抑素(endostatin)起重要作用,两者均能强烈、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1]。本研究应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接种裸鼠成瘤,然后分别用血管抑素基因和内皮抑素基因瘤内注射进行治疗,以观察肿瘤生长受抑制情况。1 材料和方法1) 肺癌裸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对人胃癌影响的初步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内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ETB-2)经胃癌患者服用后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微血管密度(MVD)值、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表达;评价ETB-2抑制胃癌微血管生长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常规染色方法对20例晚期胃癌进行病理检测,结合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分析,重点观测服药后癌组织的特异性病理变化和MVD值、PCNA活性表达。结果:20例服药组与23例未服药组比较,癌组织显现出具特异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有:①坏死灶形成;②微脓疡形成;③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MVD值显著减少(P<0.05)、PCNA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ETB-2口服制剂可抑制晚期胃癌组织血管新生,致癌组织发生显著的缺血性改变,并降低癌细胞增殖活性,因而对胃癌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1971年美国Folkman教授提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经过 2 0年的不断探索 ,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血管形成的机理也逐渐明确。同时 ,人们也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抗血管生成剂 ,这些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攻克肿瘤的新药。1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血管的关系大量研究证明 ,肿瘤团块在无血管期仅是从邻近组织弥散摄取营养成分 ,生长相当缓慢 ,细胞数量小于 10 7,体积小于 2~ 3mm3,若营养不足则导致肿瘤细胞退缩 ,直至处于休眠状态。肿瘤结节一旦有血管内皮细胞迁入 ,逐步形成与周围组织有功能联系的新生血管袢 ,肿瘤细胞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内皮抑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后3d、21d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和3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结果 (1)SCLC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临床受益组SCLC患者化疗后3d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P〈O.001),化疗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虽然比化疗结束后21d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前、化疗结束后3d、21d三者间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对可疑病例进行血清内皮抑素水平的动态观察有利于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SCLC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可作为评估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外转染A549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导入肺癌A549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内皮抑素蛋白表达阳性,Ad.Null组及PBS组内皮抑素蛋白未见有表达。结论:Ad.Endostatin转染A549细胞可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宁宏伟  周芳烨 《当代医学》2008,14(23):92-92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把124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双歧杆菌活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治疗(阿洛西林,利巴韦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观察两组治疗72h后的疗效.结果 双歧杆菌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显效占92%.常规组总有效率达80%,显效占65%(P<0.05).结论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学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抑素(ES)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ES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44.1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S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9例,骨髓抑制23例,经对症及支持治疗后好转;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可显著提高NSCLC患者血清ES水平,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收治时间段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PC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PC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94.1%(48/51),临床有效率为76.5%(39/5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 (9/51),肺癌患者生命质量中文版量表(QLQ-LC43)评分为(79.67±1.94)分,1年生存率为96.1% (49/51);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72.2%(26/36),有效率为50.0% (18/36),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11/36),QLQ-LC43生活质量评分为(67.09±1.54)分,1年生存率为83.3%(30/36).两组间临床疗效和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显著提高化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40-141,14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而对照组39例患者仅接受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1.03%,高于对照组的17.95%(χ2=4.994,P=0.025);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64.10%(χ2=4.303,P=0.038)。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对照组相似(χ2=2.776,P=0.096)。两组毒副反应相似,且均可耐受。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多周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本院收治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顺铂+紫杉醇化学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观察两组多周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FACT-L量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VEGF、TCFβ1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多周期治疗可强化临床疗效,抑制肿瘤转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加用该药能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YH-16联合GP方案化疗,对照组则单纯实施GP方案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两组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32.5%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H-16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结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Lemur 酪氨酸激酶3(LMTK-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该院收治的NSCLC 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恩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LMTK-3、IGFBP 表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客观有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IGF-1 及LMTK-3 水平较治疗前更低,GFBP 水平较治疗后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EGF、IGF-1 及LMTK-3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IGFBP-7 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可有效降低NSCLC 患者的血清LMTK3 水平,升高血清IGFBO-7 水平,患者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恩度联合化疗(NP、TP、GP方案)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6例患者共完成恩度治疗244个周期,平均2.5个周期。有效率为36.8%(28/76),临床受益率为89.5%(68/7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0个月。恩度周期数及2周期后疗效是疾病进展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恩度周期数与卡氏评分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能够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恩度治疗超过2个周期以及生活质量评分≥80分的患者从恩度治疗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8.
内皮抑素基因腺病毒联合化疗治疗小鼠Lewis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小鼠内皮抑素基因联合化疗对肺癌的综合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病毒重组技术将内皮抑素基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构建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ES,复制小鼠Lewis肺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化疗组,皮下隔日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共3次;基因治疗组,一次性瘤内多点注射6×1010 pfu/ml的Ad-mES病毒纯化液100 μl;基因联合化疗组,Ad-mES病毒纯化液联合环磷酰胺,剂量同上;对照组,以0.9%生理盐水100 μl替代环磷酰胺.定期测量各组肿瘤体积,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基因转导后肿瘤组织中内皮抑素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观察内皮抑素基因对肿瘤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了表达内皮抑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ES;各治疗组荷瘤C57BL/6小鼠肿瘤生长抑制明显,以基因联合化疗组尤为显著(P<0.01);基因治疗组和基因联合化疗组MVD与对照组和化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基因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以联合治疗组为著(P<0.05).结论:所构建的Ad-mES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并能减少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减慢肿瘤增殖、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同步放化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8例经组织学确诊符合入组条件的ⅢA或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试验组采用恩度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放后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剂 (endostatin)对膀胱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大肠杆菌表达重组小鼠endostatin ,Ni NTA亲和层析纯化。予endostatin 2 0mg·kg-1 ·d-1 皮下注射T73 9膀胱癌荷瘤小鼠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重组endostatin治疗后小鼠肿瘤生长缓慢 ,抑瘤率达 81 4%;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重组endostatm对膀胱癌的血管形成及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